豆花香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不道歉


  靳野是家里豆花店的少东家。

  豆花店里除了爸妈和靳野外,还有一个伙计叫阿兰,比靳野大不了多少。在豆花店干了不到半个月,光靳野瞧见她被爸爸训少说也有三次。有次训狠了,她一个人一边洗碗一边哭,被泡得粉红的手揉着红肿的眼睛,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结满冰碴子的水槽里。
  妈瞧见,冲进爸爸的办公室,拍着桌子数落:“阿兰是女孩子啊,人家爹妈当宝贝疙瘩养了小二十年,就算落到你手里,你也不能往死了训啊!”爸爸说:“我不管阿兰在家里被当成什么,现如今她在咱的店里,咱出钱,她就得把活儿干实了、做满了。”
  妈痛心疾首地直摇头:“以前那个老伙计走的时候说得对,你不但不会做人,还不会拉拢人。”
  那天靳野放学后正窝在豆花店的阁楼上做题,脚底下传来一阵一阵喧哗声。靳野“噔噔噔”沿着楼梯跑下来,正厅里,三两男人和爸妈方结束争吵,正沉默对峙。
  “老靳,”男人中的一个率先开口,“本来就是小小的事儿,一根芹菜上的泥没洗干净而已,我兄弟不小心把它给吃了,叫洗菜的小工给我们道个歉,再把饭费给我们免了,我们也不追究你们了……”
  妈撑不住了,向前一步张罗着:“就是就是,哎,老靳是咱们不对,咱们叫阿兰……”
  爸爸举手一挥,把妈的话拦断:“是不是真吃了泥巴咱们又没瞧见,凭什么叫阿兰道歉!”说着把一只茶碗摔在地上,妈扯他袖子拦,拦不住,爸爸又把鍋盖摔在地上,“砰砰”两声,一屋子人盯着满地茶水目瞪口呆。“我自损一茶杯、一锅盖,算道歉。搭上钱我也不叫我的伙计亲口说哪门子‘对不起’,就这样,不收你们饭费了,你们走吧。”
  几个男人嘴里“嘁嘁”地嘟囔着,一起转身离开。
  妈拿来工具清扫满地茶垢,心疼地埋怨:“叫阿兰道个歉不就完了吗?你瞧你,还摔茶杯摔锅盖干吗?”
  “他们的目的你还不清楚吗?一个个就是想赖饭钱。损失点儿钱不算什么,可阿兰是咱的伙计咱的人,我不能叫她受委屈。”说罢对阿兰招招手,“你回后厨吧,没事了没事了。”

你就用功读书吧


  “你就用功读书吧靳野!”这话不仅爸爸对他说,妈妈对他说,连阿兰也有样学样地对他说了。阿兰说这话的时候眼泪汪汪。天热,来吃热腾腾的豆花的顾客本就少,加上从这儿蹭了一鼻子灰的男人们在街坊邻居中大肆宣讲豆花店靳老板的坏话,豆花店的生意自然变淡了。
  爸爸在工地找了活儿,当了一冬的靳老板转而去给别人打工。爸爸角色转换后的第三天,找阿兰谈话,说:“现在我都给别人当打工仔了,你可不能够当打工仔的打工仔,那没前途。”语调平和温柔。
  阿兰走的时候妈叮嘱她冬天再回来。妈一说她就哭了,眼泪抹得满脸花儿,说:“你就用功读书吧靳野!”妈张开怀抱,等待来自阿兰的拥抱。
  阿兰走上前,却特别轻、特别随意地抱了爸爸一下,说:“谢谢你老板,你是好人。”抱完便羞怯地逃亡似的走了。
  因为中考,除体育以外,学校把其他副课都停了。靳野最乐意上体育课,他爱踢球,但买不起,找几沓报纸团成一团,团成个纸球,照踢不误。
  靳野正带球,耳边风声呼呼。几个同学恰巧跑到靳野身边:“瞧靳野踢的那破球!”“破!够破!一帮穷小子,连个像样的球都买不起。”靳野停了下来,汗流浃背。
  天还没黑,爸爸就把麻将桌搬到路灯底下,和工友们杠上了。靳野凑过去说:“爸爸,给我六十块钱好吗?……我扔铁饼砸到同学的脚丫子了,没大事……就是,得赔人家医药费。”
  “拿去,”爸爸豪迈地说,把钞票“啪啪”拍在靳野手里,“把人家弄伤了就得赔人家不是,小野,不够再来要。”
  靳野刚要离开,目光落到爸爸的背上。他肩胛骨的位置,各肿起来一大块。以前靳野以为那是爸爸在这个夏天练出来的,路灯底下显现出两大片瘀青,才知道是肿块。细看,他的背上还有一道道被绳子勒过的光滑的痕迹。靳野记得工地上的工人拉推车时,肩膀也要承担一部分重量。爸爸一开始去工地做活儿的时候,每天嘟囔肩膀疼,可单靠豆花店又撑不起家。后来爸爸不嚷了,妈妈就当他习惯了……
  靳野站在那儿,看了很久。第二天靳野去学校旁边的体育用品店,狠狠看了那足球几眼,又跑到卖报刊的老伯那儿,买了两份晚报。
  晚上,还是在爸爸搓麻的时候,靳野跑过去,把钱塞进爸爸的裤兜。
  “怎么,你同学不需要医药费了?”“同学说,没多少钱,不需要咱们垫了。”“这敢情好。”爸爸一边摸牌一边说,瞧见靳野手里的报纸团,又问,“这是做什么用的?”“踢球。”
  “哦,”爸爸应道,“快中考了,要用功读书啊小野。”

最香的豆花


  中考终于来了。考前一晚,妈说,一直都是咱们给客人做豆花吃,明儿靳野就要大考了,咱自家人也吃一顿,多少年的老手艺了,小野吃饱吃好了才能发挥好。
  妈还说,阿兰来电话了,找小野的。小野没接到,我代听了。她说啊,祝小野考试顺利。
  爸在锅下点火,把妈妈早就准备好的菜、一大兜肉倒进去,密汗频频。他对靳野一笑:“小野,发什么呆呢?”
  “没有,没有。”靳野忙摆手,顿了顿,“我在闻,豆花好香啊。”
  “那是,这世界上啊,最香的就是咱靳家的豆花了!”爸爸骄傲地昂起脑袋。
  穿堂风吹过,豆花的香味儿合着袅袅蒸气,飘出门外,填满了整条巷子。
  选自《故事会·文摘版》2018.12
其他文献
初夏,天气将暖未暖,雨怡早早地穿上薄纱裙去上班。  开会的时候,她做记录。会议讨论的是一桩颇为头痛的走私涉黑案件,涉案的是本市鼎鼎有名的一家企业负责人,雄厚的财力、显赫的社会关系,以及非同寻常的影响力,让这起案件变得复杂不定。  队长张浩北主张直接逮捕嫌疑人,突击审讯,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即便没有,也能起到敲山震虎的功效。他说话的时候,雨怡忍了半天没忍住,被烟雾呛得剧烈咳起来。张浩北不满地瞟了一眼雨
期刊
慈禧太后看戏时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一边看着台上的演出,一边拿着剧本对唱词。一个演员唱错一句,或者有一个地方荒了腔走了板,甚至一个眼神不对,全体演员的赏钱往往都会被取消。  甚至,慈禧用的剧本上还详细注明了演唱所需要的时间,那是为了防止艺人偷工减料,如果没有唱够时刻,也是要受重罚的。更有意思的是,慈禧太后戏看得多了,又进一步“培养”出了改戏的雅兴。《昭代箫韶》本为十大本共计二百四十出的昆曲连台大戏
期刊
1947年的上海滩,大大小小的贪赃舞弊案层出不穷,其中,国民党邮政储金汇业局局长徐继庄贪污案,被当时的舆论界称为“民国四大贪污案”之一,受到了朝野内外的极大关注。  1948年1月21日深夜,中央警署的一干人马在威廉臣警长的率领下,直逼香港薄扶林道132号。  1947年10月,国民党邮政储金汇业局局长徐继庄贪污案发,由于涉案金额巨大,蒋介石十分恼怒。然而,就在上海地方法院即将对徐继庄提起公诉之时
期刊
本家老婶的一个电话,把我勾回了老家石门。  “你快點儿回来吧,四爷怕是不行了,他要见见你。”老婶说的这个四爷,是石门的棒子王宋海云。曾盛行于辽南的棒子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淡出了舞台,而今不过是老辈人的一种回忆罢了。  “那些汉子,打起棒子来,大地都跟着颤哪!”老婶每每谈及棒子舞,满脸的皱纹便即刻灿烂起来。远去的棒子声,依旧在拨动着她那不再年轻的心弦。  老婶说:“棒子舞分八人棒、十六人棒、三
期刊
公元前283年,秦国王宫,一名年轻的男子举起一块玉璧就要往柱子上砸去,秦昭襄王大惊失色。  和氏璧再值钱毕竟只是一块玉石,是否值得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池去换?  今天我们对领土的价值观是领土代表了国家主权,主权神圣不容侵犯,带着今天这种观念我们是不可能理解秦昭襄王的行为,用领土换玉璧。但秦昭襄王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的事情春秋时期就发生过。  公元前711年,郑国就用玉璧换了天子赐给鲁国的许田。
期刊
时逢夏季,新盛河水势大涨,还发生了溺水事故,于是河道全线封锁。住在不远处的老蔡头不信,跑去一探究竟。果然,河岸边不但贴了通告,而且还有民警在巡逻,别说下到河里了,就连靠近岸边都难。  看到这儿,老蔡头小眼珠子一转,他跑回家,找到邻居老王打赌,说道:“新盛河虽然严管,但我有本事到河里洗一把手,你信吗?”  老蔡头这辈子没少跟老王打赌,两人的赌注通常是白酒一顿。  自打老蔡头成家以来,他的腰板儿就再也
期刊
那年春天,我爷爷柳菖蒲提着两尾活蹦乱跳的红鲤鱼,从现在雄安新区的七间房去赵北口水葫芦武馆拜师。他兴冲冲地走在千里堤上,哼唱着渔家小曲儿,欣赏着柳绿鹅黄,看着红嘴儿水鸟在苇尖上跳来跳去。我爷爷的心里装满了春天明媚的阳光。他根本不会想到一场羞辱正疾风暴雨一样等待着他。  我爷爷在武馆的操练场上见到了水葫芦。那时候,水葫芦正在教两个徒弟练顶肘和跺脚。水葫芦裸着背,汗珠在他背上滚动着,像白洋淀荷叶上的露珠
期刊
在一次饭局上,朋友邀请了一位古琴大师一起用餐。当时大师刚好参加完一个古琴鉴赏课,身边带着一把价值几十万的古琴。大家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都想听听几十万的古琴,弹起来是什么感觉。  于是,大师在众星捧月之下,准备取出古琴为大家演奏。  酒店的包间没有合适的桌子,大师只能把古琴放在茶几上,然后开始弄弦、调音。朋友告诉大家,古琴的声音比古筝小。于是在场的七八个人为了避免说话声太大,影响赏琴,都安静地等待。
期刊
要说喝酒,谁也喝不过甄一口。  酒量,没边儿;各种酒杂着喝,没事儿;喝急酒,多急多猛多凶都不含糊。他喝啤酒时仰着脑袋,把酒瓶倒立在嘴上,手不扶瓶子,口对口,不用去喝,一瓶酒一下倒进胃里,只过食管,绝不进气管,要呛早呛死了,还有谁能这么喝?他能一晚上两箱啤酒,二十四瓶,全这么下去。“甄一口”的大号就这么来的。  有人不服,说他是县长,喝酒不花自己的钱,敞开喝,想喝多少喝多少,这么喝狗也能练出来。可是
期刊
她本来就高度近视,二十几岁时一只眼睛视网膜剥离,手术之后看东西都是扭曲的。  四十几岁时另一只眼睛做完激光矫正,又有了夜盲的问题。  除了晚上看不清,白天从亮处走进暗处,也要很久才能适应。譬如有一回在莫斯科,从艳阳高照的红场走进地下通道,他没扶好她,她一个踉跄,差点滚下十多级的台阶。  还有一回游苏州园林,穿过一个小小的山洞,他虽然在前面引路,她却“哎呀”一声,头上撞出个大包。  所以他总是保持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