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过去认为同步放化疗方案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然而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本文比较在传统放疗与调强放疗技术两种情况下,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两种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远程睡眠医疗是通过电子通信技术在不同地域站点间交换睡眠医学相关信息,促进患者健康的新型医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失眠及白天嗜睡的患者,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已逐步开展,包括疾病监测、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及随访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补充患者就诊方式,减轻医疗负担。本文就远程睡眠医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目前临床诊疗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OMC正常或病变较轻,而上鼻甲、上鼻道、蝶筛隐窝、嗅裂区病变较重。以上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一些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此区域定为上鼻道窦口复合区。此区域包括上鼻甲、上鼻道、蝶筛隐窝、嗅裂区、后筛、蝶窦等主要结构。本文将对该区域的病变类型、毗邻结构的断面解剖变异及发病机
期刊
鼻腔测压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客观评价鼻通气功能的方法之一,可以测量呼吸过程中鼻腔内气体压力和流速并计算鼻阻力。鼻阻力是经鼻呼吸时鼻腔气道对空气的阻力,鼻腔结构的轻微变化即可引起鼻阻力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鼻阻力值的大小来评估鼻通气情况。鼻腔测压法可用于:探索鼻腔生理通气功能;鼻激发试验;帮助提供手术适应证;药物疗效的评估;手术疗效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评估等。本文就鼻腔测压法的临
前庭阵发症是一种引起眩晕的外周前庭疾病,其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低,易误诊漏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MRI影像学表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意义,大部分前庭阵发症的患者可发现神经血管交互压迫现象,目前通常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该病,常用卡马西平,有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该病的报道。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随头位变化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发作,该病分为后半规管型、外半规管型、上半规管型及多半规管。其中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BPPV。外半规管BPPV根据发病机制、原理、眼震方向等有多种分类方法。近年来外半规管BPPV的手法复位逐渐被熟悉,但一些患者复位后效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
内耳结构相当复杂、深在,当其出现病变时只依靠临床体征及临床表现去判断,缺少客观的评判指标,尤其对膜迷路积水的情况。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内耳钆造影技术的发展,内耳的精细结构已经可以显像。本文就磁共振内耳成像及钆造影技术的原理及在内耳相关疾病的应用做一综述。
自然衰老、感染、过度声刺激(噪声、爆震声)、放射性损害以及耳毒性药物应用导致的内耳损伤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目前该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过度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耳蜗毛细胞致其凋亡有关。褪黑激素(melatonin,MLT)作为体内最强的抗氧化剂,在保护内耳损伤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MLT合成、分布及代谢、MLT在内耳损伤中的保护作用、MLT保护内耳损伤的机制、MLT疗效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