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蜡烛》的穿插效应中学写作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我们常常会运用反复和穿插的手法,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借以刻画形象,突出主题。这种写法的运用,既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感,又易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统观初中语文教材,我发现这种方法的运用在课本中广泛存在,这里就以《蜡烛》为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穿插效应中学习写作。
  
  一、课文解读
  
  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作者西蒙诺夫以诗人敏锐的视角,捕捉到了几个形象鲜明的意象——炮火、黑围巾和蜡烛,借此来表达南斯拉夫人民和前苏联红军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巧妙而自然地达到了暴露德国法西斯暴行的目的。
  文章题为“蜡烛”,这一看似简单的意象,在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必然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作者再次运用了反复和穿插的手法,从老妇人摸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一直到结尾,文章围绕烛光进行反复的、逐层深入的刻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氛围里,蜡烛的特殊意义逐渐得以显现。这样一来,作者通过对三个意象的反复穿插和描绘,使文章的主旨如同剥笋一般,逐层显露出来。
  
  二、方法点击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描写等内容。恰当地运用穿插,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深化文章主题,表现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如何运用穿插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穿插描写。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景、物或人的描绘,以凸现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形象。《蜡烛》一文中,作者多次穿插对炮火、黑围巾及蜡烛的描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2.穿插议论和抒情。即每叙述一件事或者描述完某一方面,就用抒情或议论的笔法穿插一段文字,目的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以《安塞腰鼓》为例,文中多次穿插抒情语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极大地渲染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穿插主题句。即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穿插文章的主题句,处处点示中心、强化中心,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如学生作文《小街真美丽》,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成三个角度写小街,每段开头分别用“小街是美丽的,美在自然”;“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和谐”;“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古朴”来串联文章的主题,这样安排结构,既使文面清晰,又让读者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写作训练
  
  我要求学生进行同题作文训练,以“蜡烛”为话题,运用反复和穿插的写法,写一篇周记进行巩固练习。当然这样的训练远远不够,我还向学生推荐课本中其他一些运用穿插的例文,比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并要求学生阅读摘抄类的优秀文章,进行模仿创造,使之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总之,通过《蜡烛》一课的教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仅把课本教学看作知识的积累,而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寻找文章的亮点,撷取知识的精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逐渐达到“自能读书,不等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训练”的状态。
其他文献
<正> 初学作曲的朋友,往往会碰到如何选择歌词这个问题。面对众多的词作,有的人因未能选到自己满意的歌词而苦恼,有的人又因忽略了对歌词的选择而使自己的劳动付诸东流。我认
期刊
宏美股份1000余万元引进国内首台意大利MS 3D数码印花机,打造中国首家家纺服装C2M平台初识山东宏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美股份”)董事长李瑞福是因为该公司的一
<正> 近年来,我发觉大陆的音像市场逐渐被港台唱片所充塞。当然,港台的歌并不是都不好,有些还是上乘之作,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对大陆流行歌曲的冷清感到忧心。看吧,只要你到音
想看看自己回答以下综合类问题能得多少分吗?想听到专家对你的答案、思路的点评吗?那就快点思考、作答,发电子邮件到tg3@nettime.net.cn,我们等待着你的积极参与哦!
<正> 改革十余年来,我们的社会音乐生活是否正常?对这个问题,我以为只要不是习惯于只讲“形势大好”的人们都会承认:尽管十余年间社会音乐生活是相当的活跃。一批又一批的人
以醛、吲哚和麦氏酸为原料,水和乙醇混合液为溶剂,在室温搅拌条件下以磷酸二氢钾为催化剂通过Yonemitsu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5-[(3-吲哚基)-芳甲基]-2,2-二甲基-1,3-二噁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4种硅氧烷的有机硅含量、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固化时间等因素对硅氧烷丙烯酸酯(硅丙)微乳液共聚物胶膜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氧烷质量分数为2%时,硅
<正> 时下节食减肥成风,即使一些并不肥胖的人也趋之若鹜。特别是一些妙龄少女,为了追求身材苗条,便盲目地进行节食减肥。由于过度节食,她们往往弄得营养匮乏,进而招致种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