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一瞬间的光芒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在什么场合最害怕成为被抽中的幸运儿,并受到全场关注?大概是在集体聚会时,主持人意犹未尽地询问“哪位观众愿意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时吧。
  通常这样的时刻,气氛明明还未从火热中降温,但除了少数有才艺的人淡定地昂着头外,其余人早已把眼神投向某个角落。如果看到主持人朝自己走来,顿时惊惶如笼中鸡兔。直到某个不幸的家伙被抽中,并被掌声和嬉笑强行推到舞台上时,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躲过了一场枪林弹雨。
  是的,作为没有任何才艺可登大雅之堂的我,曾无数次经历过上述场景,但偏偏在那被炙烤的时刻,又会不甘心地想起,那束光明明可以打在自己身上。
  小学时,如果不是因为一次一鸣惊人的表现,或许直到毕业我也不会注意到坐在右后方的那个女孩。她戴着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几乎遮去小半边脸。她不爱说话走动,每天都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是班级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直到有一次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露出惊喜的神色:“这次有篇作文写的是古体诗,我非常喜欢。”说完便向全班分享了她口中的佳作。虽说诗中“明月”“黄沙”“美酒”等意象如今看来稍显平淡,但在当时,的确让我们这群小屁孩惊艳了一番。
  这首诗,便出自那个女孩之手。在阵阵掌声中,她略显羞涩不安,在我心目中她变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风才女,就连从前的沉默寡言,如今看来都是一份温润如玉的内敛含蓄。
  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与想法,也有着不同的信仰与追寻。在为一首诗的魅力而惊艳的稚嫩年纪,我觉得诗人真是一个耀眼的头衔,并开始想成为一名诗人。但我不会写诗,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不停背诵很多古诗,当一个“不会作诗但会吟”的才子。
  那本诗集是我从柜子里“刨”出来的,早已沾染满泛黄的时代气息。每天晚上,我都要倚靠在床头翻开它,背下一首新的诗词。父母推开房门,难得没有训斥我超过10点了怎么还不睡觉,而是轻轻退出去带上门,脸上是满意的神色。
  不过,这个习惯并未持续多久,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少年时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比别人多掌握几首诗词就能成为文艺大咖。而当我尴尬地发现会背几首诗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短期收益,甚至无法以具象的表演形式呈现在公众场合时,便又把诗集重新丢回了柜子深处。
  如同我的情怀一般短寿,那位女孩突然享受到的荣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片刻的掌声很快变得稀稀落落,将她重新送回到原来的位置。无人再记得她在那次作文讲评课上的惊艳,也无人想过要将那份惊羡延续下去。
  也有过无限趋近于那束光的时刻,只差一点,就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艺的人。我已不太记得当初是怎么与笛子产生联系的,好像是初一某天放学后,我在学校乐团门口等候参与排练的同桌。当我在走廊上踮起脚,透过窗户看到一群同龄人熟练地用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进行合奏时,一股羡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学一门乐器吧!这个想法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经历一番自我选择之后,我落到了笛子这个坑里。
  从前只知道玩游戏、毫无艺术细胞的我,忽然开窍想学吹笛子了,父母自然是乐见其成。然而他们忽略了我想学乐器的初衷并非是因为热爱音乐或想以此来陶冶情操,而是为了虚荣的面子,以及一股少年特有的心血来潮。至于选择笛子,也只是因为这种乐器既廉价,也更易上手罢了。
  但直到接触笛子后才知道,这支冷冰冰的竹管子,本身并不能发出悠扬动听的声音,一切都要靠贴在出风口的笛膜的振动来完成。这种脆薄的小纸片极其昂贵,我寻遍县城所有乐器店也無一出售,竟要远赴省城才能够买到。
  周末下午,从省城回来的父亲推开门,拍拍裤管上的泥,把一盒焐热的笛膜交给我,连声音里也带了几分倦意:“既然选择了学笛子,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父母会尽可能地为你创造条件,接下来的一切就要看你自己了。”
  我第二个“原以为”,是以为笛子的学习是一个短平快的过程,稍微努力几周,就可以在人前卖弄了。结果未曾想到,单是学会怎么把笛子吹响,就耗去了我好几天时间。
  那时,县少年宫没有笛子老师,父母几番辗转,终于托朋友在川剧团里寻了一位老笛手当我师傅。每个周末,我都要去找师傅接受一对一的指导。
  学吹笛子,从吹单调的音阶开始,先吹上100遍哆来咪,倒腾过来再吹上100遍。在那栋少有人烟的三层旧楼里,充斥着荒凉萧索,充斥着我断断续续、漏洞百出的吹奏声,以及师傅恨铁不成钢的责骂声。
  秉承师傅教诲,从前玩心颇大的父母,周末也开始轮番留在家中监督我练习笛子。当听到房中笛声暂歇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推开房门,看看我是不是又在偷懒。看着案头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谱子,我在叫苦不迭和后悔中,早把加入学校乐团的愿望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学习了半年以后,我终于脱离音阶水平,开始接触一些成形的乐曲,也终于到了父母心心念念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露上一手的时刻。
  一切都是一场预谋。从母亲的几个朋友逛完街经过楼下,被母亲硬拉着上楼坐坐,到端着茶杯的父亲装作不经意地说“我家孩子学习笛子以后懂事了不少呢”,再到母亲催促我“快给阿姨们表演一曲”。他们耗费心血想要获取的荣光与体面,终于快要瓜熟蒂落。
  可惜,我那点可怜的造诣,只能磕磕绊绊地吹完一曲《少林寺》。在阿姨们勉强的鼓掌与称赞中,父母脸上写满了尴尬。
  学习笛子的计划,就此不了了之,那管笛子,连同那盒来之不易的笛膜,一并被束之高阁。最开始,母亲偶尔打扫时,还会对笛子进行维护,但自从接受我今生与音乐无缘的事实后,维护的耐心也被消磨殆尽。如今,距离她上一次维护笛子,或许已过去了10年。
  10年,足够一位笛子学徒从门外汉变成熟手,足够一位少年拥有蜕变式的成长,足够无数事件发生又消失,但只一次不成熟的尝试,就消弭了我往后十年所该得到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笛子吹奏出的音色,始终透着几分悲壮。
  在兵荒马乱的高三岁月里,当我再一次收到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并对桌子上刻下的目标大学望而生畏时,忽然意识到,或许学播音主持也是一条出路。   我还记得唯一一次当主持人的经历,那是小学时的班级圣诞晚会,谈不上是什么高规格的场合。但这份经历给我烙下一道印痕,除了出于青春期的虚荣而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外,对于艺术生仿佛伸伸手就能考上大学的轻松闲适,也多了几分走捷径的渴望。
  对于我又一次叛逆式的心血来潮,父母的热情不复当年,只是叮嘱我一句“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后,就徐徐退到了幕后。
  后来经由同学介绍,我加入了一个播音主持班进行学习。培训班开在学校斜对面的小巷子里,要登几段老旧的铁梯方能抵达。斗室内挤着几十号人,钟爱藝术者甚少,几乎全是想走艺考捷径的高三学生。
  第一次报到,老师让我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面对台下几十双好奇的眼睛,我断断续续报完姓名和班级后,脸就红到了脖子根。得到的评价很中肯:自信不足,音色沙哑,不是吃这行饭的料,想要学出头必定比别人难上许多。
  老师勉为其难地把我留了下来,我也得以见到深夜的小城街景。每天下了晚自习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培训班学习,就某个音节反复发音几十次,当嗓子仿佛再也无法振动时,下课的铃声在凌晨准时敲响。而我也在那段时光里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是被同样的水米滋养长大,甚至努力程度也相同,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仍旧是无法想象的。
  我甚至在那个培训班没有待够一个月时间,而离开那里的原因,是老师觉得再也教不了我。
  劝退时,老师遗憾地安慰我,与其跟缺陷死磕,不如老老实实走高考这条最稳妥的路径。而我听到这番话时也着实松了一口气:其实自己早已酝酿了想要离开的念头,只是迟迟不愿直面又一次认输的结局。
  原来,一项才艺可以让观众觉得新鲜精彩的时候,就是它在自己身体里已演绎过千百遍,无数次放下又拿起,甚至对它已不抱有情怀,只剩下条件反射的时候。
  几段成长弯路过后,我仍旧没有获得想要的光芒。
  就此,我再没有产生过剑走偏锋的幻想,而是踩着读书、考试、升学的节奏,按部就班成长为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模样。只是偶尔,再度遇见“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才艺”的场合,除了能朝人群里缩缩身体以外,还会多一些不甘的幻想——倘若当初的自己坚持到现在,是否可以自信地走上前去,承接那大多数人不曾享有的光芒?
  同时,在那个人表演结束、人群散去的时候,无论他的技艺高低,是成功还是失误,是流畅还是青涩,我都愿意向他送上一份致敬,因为我曾亲身体味过这份荣耀背后的寂寂长途,以及对等失去的童年快乐。
  每一个成功的人,必定在多年以前已开始酝酿;每一个获得光芒的人,心底必定有光。当你在某一刻,看见一个人鼓起勇气从一群面面相觑的人中站起来,走上前,红着脸开始他的表演,请你相信他背后的故事,并为他热烈鼓掌。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爸爸多年前意外摔伤,患上了癫痫病,病情发作时痛苦不堪,每次都会把一家人吓得不知所措。在这样的家庭里,妈妈负责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弟弟和我都在上学,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那一亩多的土地。作为家中的长女,从小我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重,想要改变家中的现状,读书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不平凡的三年  我是凭借中考超常发挥才来到重点高中的,入学之后我就发现自己的基础和班里的其他同
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这张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  全世界射电天文台的协同合力、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打开了这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首张照片也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这张看起来有点
2018年,在结束高考之后,我时常觉得自己处于星空璀璨下的群山之巅,回头看来,一路满腔热血,衣襟带花,岁月风平。飞机从四川盆地一路滑行,越过粤北的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峰仿佛偾张的血脉滚烫燃烧,眼里突然有一道彻悟的光亮闪过——那个声音告诉我应该留下一点什么,丈量这温柔绵长的拼搏三年……  转眼间,我已经走过2018年高考这个人生站点并越走越远。大学课余总是回想起高中那段纯粹学习语文的时光,以一个过来人
匡特家族经过15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守护财富的路上,匡特家族继承人面对挫折和險境,面对家族的历史污点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坦荡,让世人大为钦佩。  2007年,德国一部名叫《沉默的匡特家族》的纪录片火了,这部片子指责匡特家族在二战期间的纳粹行径,声称他们的工厂在战争期间曾经雇佣奴隶工人。片子一播出,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德国乃至欧洲,纳粹、法西斯都是不能容忍的底线。匡特家族的形
万众聚焦的考研竟然出现这样的乌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事件发生后,山东师范大学及时发布补考公告,一方面向考生道歉,并承诺为参加补考的考生报销城市间往返交通费、住宿费及餐费;另一方面则表示将认真调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及教育厅的回应和善后固然及时,但这样的低级失误,客观上拉长了部分学生的考研战线,对考生来说,不仅无端耗费精力,更“浪费感情”。更重要的是,“考试现场发答案”的乌龙事件,对
对于作者来说,收到一次退稿通知是很平常的事情,有些心智脆弱的人可能会就此搁笔,然而,成功的写作者却会毫不气馁,再改再投,直到发表为止。麦家就是这样一位越挫越勇的作家,他的著名小说《解密》,曾经被退稿17次,经过20多次修改之后才发表,最终一举成名。  《解密》是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用了11年之久才完成。彼时,心高气盛的年轻麦家,在没有投给杂志社之前,已经将此作品转给许多人看过,大家一致看好。19
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素材分析:  一场疫情,让离家30年的徐帆重新认识了家乡武汉,觉察到故乡的一切都与自己紧密相连。按下暂停键的她开始享受生活、思考生活,她深深地感觉到能活着、能生活就是最好的事儿,生命与生活因“热气腾腾”而弥足珍贵。  2020年3月8日,由徐帆配音的战“疫”纪录片《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正式上线。而这次配音,也让离家30年之久的徐帆
1  升入高三的前一个月,母亲郑重地宣布了一个决定,出于教育条件方面的考虑,她要带着弟弟回北方,上一所据说是熟人新办的国际学校。  虽说我曾几次劝说妈妈把弟弟带到昆明来上学,但这不仅仅是因为老家县城的教育条件不够好,更是因为来了昆明,我想见他们会比以前容易得多,比坐上两个半小时的硬座绿皮火车,忍受车厢里劣质香烟和浓艳香水呛人的味道要容易得多。  现在离开,一走便是两千公里。跨越平原,跨越山河。  
孩子们只有一两张邮票的时候,不一定会想到集邮。但是当你交给他一把邮票时,他可能会因此而去购买集邮簿,并企圖有更多的收藏。  成人们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常常比较慷慨,一旦有了些许积蓄,反倒变得吝啬,产生更大的欲望。  少年们十六七岁时,常不知天高地厚,生死不顾,逞一时意气。老年时反倒愈发惜命,战战兢兢。  人们总是因为“有”,而更想取得。有的愈多,进一步的欲望也愈大。  适合话题:欲望;转变;舍与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高考季,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说它重要,因为这将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站,我们将从这里扬帆起航,奔向远方。因为它能够让我们进入理想的大学,让我们12年寒窗苦读终有所成。为何说它是之一,因为我们人生的道路中还有许多重要的时刻,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冷静、细心。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会后悔。  我一直不知道青春是什么样子,可是想想高考,想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