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已经意识到了多年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积弊,并在政策层面对水资源开发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控制与规范
冬季的长白山,漫天飞雪。位于天池北坡的旅游小镇二道白河显得异常冷清,街上驶过的多半是拉着矿泉水的货车。
“听说最近又来了好几家水企,都已经签了合同。”杂货店老板宋庆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这个小镇生活的所有人都非常明白,这块土地是“靠水吃饭”的。宋庆华说,这些水企能给小镇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也会让小镇更出名,“这里不仅有天池,还有好水。”
二道白河,这个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素有“长白山下第一镇”美誉的小镇,在过去3年吸引了至少10家水企进驻,其中包括统一、恒大冰泉等知名品牌。仅2015年,该地就签约了5家水企。
昔日的旅游小镇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矿泉水小城。小镇所在的安图县更是举全县之力在发展饮用水产业。
然而,对吉林而言,矿泉水产业在经历过去20年的发展后,已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2015年3月,吉林省公布了《长白山区域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试图调整产业发展的节奏与方式。
“以前省里基本是无条件支持各地发展矿泉水产业,现在已经转变态度加以限制,目的就是规避之前近乎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吉林当地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全省大开发
43岁的宋庆华常忆起幼时跟小伙伴在山里玩耍的情景。
“饿了就摘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水。”他还记得,那水味道甘甜,清凉可口,喝了让人上瘾。不过,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些水就是经过上千年形成的矿泉水,只记得大人们叫它“神水”。
十几岁的时候,宋庆华看到一些人陆续进出山里。听村里的老人说,那些人是来取水化验的。他们那时并不清楚,当时吉林已在长白山区域开始了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工作。
这项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得益于中国首部矿泉水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87)的颁布,国内矿泉水市场开始起步。
看准这一时机的吉林希望借由勘察工作摸清长白山区域的矿泉水资源分布情况,为以后的开采奠定基础。当时的勘察结果显示,长白山地区的天然矿泉水潜在价值保守估计为每年1000亿元。
这让吉林大为兴奋,决心推进矿泉水产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吉林省长白县开发了“白山池”牌矿泉水,成为吉林本土第一个矿泉水品牌。此后,吉林迎来矿泉水开发热潮。
公开资料显示,到1998年,吉林全省的矿泉水开发企业已从零增加到近50家,矿泉水年产量达到48万吨,占1997年中国矿泉水194万吨年产量的28%;到2001年,吉林的矿泉水开发企业已经增至69家。
不过,真正让吉林名声大噪的,还是农夫山泉的入驻。农夫山泉于2001年在吉林靖宇县投资4亿元建立生产基地,此后包括娃哈哈、康师傅在内的诸多国内知名水企纷至沓来。
2004年11月,吉林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省内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矿泉水投资企业给予市场准入、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优待。
在2005年10月的吉林省委八届八次会议上,吉林省相关官员更明确指出,要放手发展长白山矿泉水产业,把“长白山矿泉水”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并将“建设百万吨长白山矿泉水工程”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为解决矿泉水的外送问题,吉林还专门规划建设了辉南至靖宇的铁路货运专列。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吉林的矿泉水产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公开数据显示,到2008年,以长白山矿泉水为主导的吉林省瓶装水产量已达到229万吨,同比增长11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0多个百分点,在全国市场排名跃至第二位,吉林一省的产量增量就占到全国瓶装水总增量的23%以上。
“这个速度在外界看来很快,但没有达到省里的预期。”上述吉林官员说,吉林设定的矿泉水产量目标是2010年达到400万吨,但实际只有372万吨。
地方你追我赶
尽管如今的安图正崛起成为新的矿泉水生产基地,但包括宋庆华在内的小城居民并不满足。
“如果我们能像靖宇发展那么早,也不至于这么落后。”他说,后者的矿泉水开发历史已近15年。
这样的情绪还存在于当地官场,安图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忠宝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确实没有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意识,也没想到这一产业在中国发展那么迅猛。”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安图本是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但矿泉水产业发展却最落后,“县里也很后悔当年没有看准时机。”
其实在农夫山泉进驻靖宇后的2003年,安图就有过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想法,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产业停滞近十年。
同样错失良机的还有与靖宇相邻、矿泉水源地数位列全省第二的抚松。
“还是地方政府的意识问题。”长白山地区一个小水企的负责人章广林(化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娃哈哈最早希望在抚松建厂,但县里要求其先缴税,后来靖宇用主动免税吸引了其入驻。
“靖宇对矿泉水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县,布局非常早。”章广林说,这也让靖宇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吉林乃至全国矿泉水产业发展的标杆。 截至2015年4月,靖宇的矿泉饮品生产企业已达16家,包括康师傅、恒大冰泉在内的知名品牌9家。2014年,靖宇的矿泉饮品产量达122万吨、产值15亿元,矿泉水贡献的产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21%,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
“靖宇的矿泉水源多集中在同一区域、且长时间大量开采,水就不够用了。”章广林举例说,农夫山泉、娃哈哈、恒大冰泉三家企业的水源地相隔很近,导致其中一家抽水,其他两家的水就不够用。
“所以一些在靖宇的水企现在转到其他地方投资建厂。”章广林说,农夫山泉在抚松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恒大冰泉在安图和池南两地都建了新工厂。
“靖宇的衰落给其他地方创造了一个好机会,加上近几年国内矿泉水市场逐渐火起来,很多县都希望迎头赶上。”上述吉林当地官员称,除了安图、抚松等矿泉水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县外,辉南、临河等矿泉水相对较少的地区也都在大力布局矿泉水产业。
但相较第一个吃螃蟹的靖宇,如今参与竞争的县区更多,政府的招商引资难度也更大。“各个县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经常出现多个县区抢夺同一个项目的情况。”前述官员说,“现在不是地方选企业,而是企业选地方,各地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产能过剩矛盾
水企的到来让原本以旅游为生的二道白河镇居民有了更多选择,一些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转而去了水厂上班,宋庆华的亲戚何红(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她并不满意水厂的工作。
“因为赚得太少。”何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水厂的效益不好,时常停产,“最严重时,一个月才上一个星期班。”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孤例,产能过剩已成为长白山地区水企面临的一个普遍现实。
统一安图水厂厂长秦永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其工厂过去一年的实际生产量不到6万吨,与其30万吨设计产能相差甚远,产能利用率不到20%;设计产能高达230万吨的韩国农心集团安图水厂,2014年的实际产量刚突破10万吨。
赵忠宝说,安图产能利用率最低的一家水企设计产能是10万吨,但每年实际产能才1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只有10%。
“水企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就在20%?30%之间,很少有达到50%的。”章广林说。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比如,靖宇2014年的矿泉饮品年设计产能已达721万吨,但实际产量只有122万吨,只占设计产能的17%;安图县2015年的矿泉水实际产量只有40万吨,仅占900万吨设计产能的4.4%。
但在赵忠宝看来,这不是问题。“水企都是订单制生产,有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产品,企业不生产不能说是产能过剩。”
而水企们尽管对外宣称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内部却对增加产能持保守态度。
延边州政府官网称,统一集团计划在2015年8月再上30万吨生产线,但秦永泉说,考虑到实际销量状况,短期内不会新上生产线。
不过,这并未阻挡企业的投资步伐,更未阻挡各地招商引资进度。以海王为例,其在安图和池南都投资了矿泉水生产项目,前者设计产能320万吨,后者设计产能高达2000万吨。
“设计产能偏高是企业为以后发展作预留,此外,这也对地方政府的GDP有利。”前述吉林地方官员说。
然而,从新出台的《规划》来看,吉林已经对产能过剩产生了警觉。
2015年4月,吉林省发改委官员曾在一场有地方政府和水企参加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务必注意矿泉水企业的产能闲置问题。
“一旦你这个县的实际产能低于设计产能的30%,省里未来在核准新增矿泉水项目时就会特别慎重。”该发改委官员警告说。
环境隐忧
关于矿泉水开采对长白山环境带来的影响,赵忠宝给出的回答是,“肯定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他的解释是,安图境内的矿泉水年流量在2亿吨左右,目前的设计产能才1000万吨左右,仅占前者的5%。
但他也承认,某些地方确实存在超采情况,“有些泉眼的水量比较小,企业过度开采后导致水位下降,会影响周边及下游的生态环境。”
这样的负面效应,在矿泉水开采时间最长的靖宇已开始显露。
“靖宇矿泉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章广林说,最直观的反映是,当地居民的水井越打越深。
“省里其实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水企开采量控制在泉眼涌水量的70%以内,但仍有企业违规超采。”前述当地官员说。
以韩国农心集团安图水厂为例,其泉眼日涌水量为2.4万吨,但允许开采量为2万吨,开采比例为83%,远超70%上限。
《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大规模开采矿泉水将对地下水系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可能出现部分涌泉枯竭,会减少区域内河流流量和水蒸发量,对三江流域生态造成影响,对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产生影响。
此外,矿泉水生产还存在排污问题。
秦永泉说,矿泉水的产出率在70%左右,即生产1吨矿泉水能产生0.4吨污水。以靖宇为例,其2014年的矿泉饮品产量是122万吨,那就至少产生了52万吨污水,平均每天产出污水1400多吨。
按照要求,这些污水须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厂集中处理。但本刊记者2014年6月在靖宇县看到,一些知名水企将污水径直排放在矿泉水源保护区内。 此前有报道称,国土资源部对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水质的跟踪检测发现,矿泉水水质一直在下降。
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还将触角伸向核心保护区内。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长白山管委会下属的池南区正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铺设管道,该管道名为防火管道,实为企业的引水管道。
上述林业专家说,长白山的矿泉水开采区正在逐渐向主峰靠近,“如果这个势头得不到遏制,给长白山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危害会更大。”
政策日渐收紧
《规划》出台后,赵忠宝也感觉到了微妙变化,“省里虽然仍然鼓励发展矿泉水产业,但态度上比以前谨慎很多。”
比如对于此前一直流传的恶意占有矿泉问题,《规划》就明确采矿权人自取得采矿许可证之日起两年内必须进行开采,否则采矿许可证失效。
在生态保护方面,《规划》还首次明确提出,水企在长白山开采要缴纳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费用。
吉林省发改委官员在上述内部会议上已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将上述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前提,“如果企业能承受就进来,不能承受就不要进来。”
不过,《规划》中关于矿泉水开采总量的限制仍然在地方引起巨大争议。
本次规划提出矿泉水总体产能严格控制在5000万吨/年以内,产能核准总量累计达到4500万吨/年后,原则上不再发放矿泉水资源开采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
“地方政府觉得这个总量线太低,会限制产业发展。”上述吉林地方官员说,各地的规划产能加起来已远超控制总量。以2020年为期限,安图的规划产能是2000万吨,靖宇是1000万吨、池南是3000万吨,仅上述三地的设计产能就高达6000万吨。
对此,吉林省发改委官员警告称,“各地在制定总量规划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求高。”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吉林省此次还将实行多年的矿泉水项目备案制改为核准制。
“备案制是先批准项目后办手续,核准制是先办手续后批准项目。”赵忠宝说,省里希望通过核准制来控制矿泉水项目的审批权,“以后项目审批的主动权就不在地方手里了。”
上述吉林当地官员说,这反映出吉林省政府对于各地盲目拉投资现状的警惕。
在上述内部会议上,吉林省发改委官员说,某水企的8亿元项目投资中,近6亿元投资是吉林本地没有享受到任何实惠的,过半投资因买设备而贡献给了国外,仅有土建和原材料采购是在吉林本地完成。
他举例说,每吨矿泉水包装所需的PET材质是28.5公斤,按照5000万吨产能来算,PET材质的需求量就有14.25亿公斤,“如果这些配套材料都是本地生产,几个化工厂都救活了,但现在都是从外省运过来。”
尽管如此,吉林省仍为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业发展制定了雄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产销量3000万吨、销售收入670亿元、税收100亿元。而2013年,该区域的矿泉水产量只有127.5万吨。也就是说,未来7年,长白山地区的矿泉水产量要增长23倍,年均增长3倍。
冬季的长白山,漫天飞雪。位于天池北坡的旅游小镇二道白河显得异常冷清,街上驶过的多半是拉着矿泉水的货车。
“听说最近又来了好几家水企,都已经签了合同。”杂货店老板宋庆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这个小镇生活的所有人都非常明白,这块土地是“靠水吃饭”的。宋庆华说,这些水企能给小镇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也会让小镇更出名,“这里不仅有天池,还有好水。”
二道白河,这个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素有“长白山下第一镇”美誉的小镇,在过去3年吸引了至少10家水企进驻,其中包括统一、恒大冰泉等知名品牌。仅2015年,该地就签约了5家水企。
昔日的旅游小镇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矿泉水小城。小镇所在的安图县更是举全县之力在发展饮用水产业。
然而,对吉林而言,矿泉水产业在经历过去20年的发展后,已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2015年3月,吉林省公布了《长白山区域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试图调整产业发展的节奏与方式。
“以前省里基本是无条件支持各地发展矿泉水产业,现在已经转变态度加以限制,目的就是规避之前近乎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吉林当地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全省大开发
43岁的宋庆华常忆起幼时跟小伙伴在山里玩耍的情景。
“饿了就摘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水。”他还记得,那水味道甘甜,清凉可口,喝了让人上瘾。不过,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些水就是经过上千年形成的矿泉水,只记得大人们叫它“神水”。
十几岁的时候,宋庆华看到一些人陆续进出山里。听村里的老人说,那些人是来取水化验的。他们那时并不清楚,当时吉林已在长白山区域开始了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工作。
这项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得益于中国首部矿泉水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87)的颁布,国内矿泉水市场开始起步。
看准这一时机的吉林希望借由勘察工作摸清长白山区域的矿泉水资源分布情况,为以后的开采奠定基础。当时的勘察结果显示,长白山地区的天然矿泉水潜在价值保守估计为每年1000亿元。
这让吉林大为兴奋,决心推进矿泉水产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吉林省长白县开发了“白山池”牌矿泉水,成为吉林本土第一个矿泉水品牌。此后,吉林迎来矿泉水开发热潮。
公开资料显示,到1998年,吉林全省的矿泉水开发企业已从零增加到近50家,矿泉水年产量达到48万吨,占1997年中国矿泉水194万吨年产量的28%;到2001年,吉林的矿泉水开发企业已经增至69家。
不过,真正让吉林名声大噪的,还是农夫山泉的入驻。农夫山泉于2001年在吉林靖宇县投资4亿元建立生产基地,此后包括娃哈哈、康师傅在内的诸多国内知名水企纷至沓来。
2004年11月,吉林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省内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矿泉水投资企业给予市场准入、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优待。
在2005年10月的吉林省委八届八次会议上,吉林省相关官员更明确指出,要放手发展长白山矿泉水产业,把“长白山矿泉水”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并将“建设百万吨长白山矿泉水工程”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为解决矿泉水的外送问题,吉林还专门规划建设了辉南至靖宇的铁路货运专列。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吉林的矿泉水产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公开数据显示,到2008年,以长白山矿泉水为主导的吉林省瓶装水产量已达到229万吨,同比增长11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0多个百分点,在全国市场排名跃至第二位,吉林一省的产量增量就占到全国瓶装水总增量的23%以上。
“这个速度在外界看来很快,但没有达到省里的预期。”上述吉林官员说,吉林设定的矿泉水产量目标是2010年达到400万吨,但实际只有372万吨。
地方你追我赶
尽管如今的安图正崛起成为新的矿泉水生产基地,但包括宋庆华在内的小城居民并不满足。
“如果我们能像靖宇发展那么早,也不至于这么落后。”他说,后者的矿泉水开发历史已近15年。
这样的情绪还存在于当地官场,安图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忠宝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确实没有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意识,也没想到这一产业在中国发展那么迅猛。”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安图本是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但矿泉水产业发展却最落后,“县里也很后悔当年没有看准时机。”
其实在农夫山泉进驻靖宇后的2003年,安图就有过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想法,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产业停滞近十年。
同样错失良机的还有与靖宇相邻、矿泉水源地数位列全省第二的抚松。
“还是地方政府的意识问题。”长白山地区一个小水企的负责人章广林(化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娃哈哈最早希望在抚松建厂,但县里要求其先缴税,后来靖宇用主动免税吸引了其入驻。
“靖宇对矿泉水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县,布局非常早。”章广林说,这也让靖宇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吉林乃至全国矿泉水产业发展的标杆。 截至2015年4月,靖宇的矿泉饮品生产企业已达16家,包括康师傅、恒大冰泉在内的知名品牌9家。2014年,靖宇的矿泉饮品产量达122万吨、产值15亿元,矿泉水贡献的产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21%,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
“靖宇的矿泉水源多集中在同一区域、且长时间大量开采,水就不够用了。”章广林举例说,农夫山泉、娃哈哈、恒大冰泉三家企业的水源地相隔很近,导致其中一家抽水,其他两家的水就不够用。
“所以一些在靖宇的水企现在转到其他地方投资建厂。”章广林说,农夫山泉在抚松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恒大冰泉在安图和池南两地都建了新工厂。
“靖宇的衰落给其他地方创造了一个好机会,加上近几年国内矿泉水市场逐渐火起来,很多县都希望迎头赶上。”上述吉林当地官员称,除了安图、抚松等矿泉水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县外,辉南、临河等矿泉水相对较少的地区也都在大力布局矿泉水产业。
但相较第一个吃螃蟹的靖宇,如今参与竞争的县区更多,政府的招商引资难度也更大。“各个县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经常出现多个县区抢夺同一个项目的情况。”前述官员说,“现在不是地方选企业,而是企业选地方,各地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产能过剩矛盾
水企的到来让原本以旅游为生的二道白河镇居民有了更多选择,一些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转而去了水厂上班,宋庆华的亲戚何红(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她并不满意水厂的工作。
“因为赚得太少。”何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水厂的效益不好,时常停产,“最严重时,一个月才上一个星期班。”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孤例,产能过剩已成为长白山地区水企面临的一个普遍现实。
统一安图水厂厂长秦永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其工厂过去一年的实际生产量不到6万吨,与其30万吨设计产能相差甚远,产能利用率不到20%;设计产能高达230万吨的韩国农心集团安图水厂,2014年的实际产量刚突破10万吨。
赵忠宝说,安图产能利用率最低的一家水企设计产能是10万吨,但每年实际产能才1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只有10%。
“水企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就在20%?30%之间,很少有达到50%的。”章广林说。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比如,靖宇2014年的矿泉饮品年设计产能已达721万吨,但实际产量只有122万吨,只占设计产能的17%;安图县2015年的矿泉水实际产量只有40万吨,仅占900万吨设计产能的4.4%。
但在赵忠宝看来,这不是问题。“水企都是订单制生产,有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产品,企业不生产不能说是产能过剩。”
而水企们尽管对外宣称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内部却对增加产能持保守态度。
延边州政府官网称,统一集团计划在2015年8月再上30万吨生产线,但秦永泉说,考虑到实际销量状况,短期内不会新上生产线。
不过,这并未阻挡企业的投资步伐,更未阻挡各地招商引资进度。以海王为例,其在安图和池南都投资了矿泉水生产项目,前者设计产能320万吨,后者设计产能高达2000万吨。
“设计产能偏高是企业为以后发展作预留,此外,这也对地方政府的GDP有利。”前述吉林地方官员说。
然而,从新出台的《规划》来看,吉林已经对产能过剩产生了警觉。
2015年4月,吉林省发改委官员曾在一场有地方政府和水企参加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务必注意矿泉水企业的产能闲置问题。
“一旦你这个县的实际产能低于设计产能的30%,省里未来在核准新增矿泉水项目时就会特别慎重。”该发改委官员警告说。
环境隐忧
关于矿泉水开采对长白山环境带来的影响,赵忠宝给出的回答是,“肯定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他的解释是,安图境内的矿泉水年流量在2亿吨左右,目前的设计产能才1000万吨左右,仅占前者的5%。
但他也承认,某些地方确实存在超采情况,“有些泉眼的水量比较小,企业过度开采后导致水位下降,会影响周边及下游的生态环境。”
这样的负面效应,在矿泉水开采时间最长的靖宇已开始显露。
“靖宇矿泉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章广林说,最直观的反映是,当地居民的水井越打越深。
“省里其实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水企开采量控制在泉眼涌水量的70%以内,但仍有企业违规超采。”前述当地官员说。
以韩国农心集团安图水厂为例,其泉眼日涌水量为2.4万吨,但允许开采量为2万吨,开采比例为83%,远超70%上限。
《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大规模开采矿泉水将对地下水系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可能出现部分涌泉枯竭,会减少区域内河流流量和水蒸发量,对三江流域生态造成影响,对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产生影响。
此外,矿泉水生产还存在排污问题。
秦永泉说,矿泉水的产出率在70%左右,即生产1吨矿泉水能产生0.4吨污水。以靖宇为例,其2014年的矿泉饮品产量是122万吨,那就至少产生了52万吨污水,平均每天产出污水1400多吨。
按照要求,这些污水须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厂集中处理。但本刊记者2014年6月在靖宇县看到,一些知名水企将污水径直排放在矿泉水源保护区内。 此前有报道称,国土资源部对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水质的跟踪检测发现,矿泉水水质一直在下降。
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还将触角伸向核心保护区内。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长白山管委会下属的池南区正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铺设管道,该管道名为防火管道,实为企业的引水管道。
上述林业专家说,长白山的矿泉水开采区正在逐渐向主峰靠近,“如果这个势头得不到遏制,给长白山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危害会更大。”
政策日渐收紧
《规划》出台后,赵忠宝也感觉到了微妙变化,“省里虽然仍然鼓励发展矿泉水产业,但态度上比以前谨慎很多。”
比如对于此前一直流传的恶意占有矿泉问题,《规划》就明确采矿权人自取得采矿许可证之日起两年内必须进行开采,否则采矿许可证失效。
在生态保护方面,《规划》还首次明确提出,水企在长白山开采要缴纳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费用。
吉林省发改委官员在上述内部会议上已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将上述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前提,“如果企业能承受就进来,不能承受就不要进来。”
不过,《规划》中关于矿泉水开采总量的限制仍然在地方引起巨大争议。
本次规划提出矿泉水总体产能严格控制在5000万吨/年以内,产能核准总量累计达到4500万吨/年后,原则上不再发放矿泉水资源开采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
“地方政府觉得这个总量线太低,会限制产业发展。”上述吉林地方官员说,各地的规划产能加起来已远超控制总量。以2020年为期限,安图的规划产能是2000万吨,靖宇是1000万吨、池南是3000万吨,仅上述三地的设计产能就高达6000万吨。
对此,吉林省发改委官员警告称,“各地在制定总量规划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求高。”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吉林省此次还将实行多年的矿泉水项目备案制改为核准制。
“备案制是先批准项目后办手续,核准制是先办手续后批准项目。”赵忠宝说,省里希望通过核准制来控制矿泉水项目的审批权,“以后项目审批的主动权就不在地方手里了。”
上述吉林当地官员说,这反映出吉林省政府对于各地盲目拉投资现状的警惕。
在上述内部会议上,吉林省发改委官员说,某水企的8亿元项目投资中,近6亿元投资是吉林本地没有享受到任何实惠的,过半投资因买设备而贡献给了国外,仅有土建和原材料采购是在吉林本地完成。
他举例说,每吨矿泉水包装所需的PET材质是28.5公斤,按照5000万吨产能来算,PET材质的需求量就有14.25亿公斤,“如果这些配套材料都是本地生产,几个化工厂都救活了,但现在都是从外省运过来。”
尽管如此,吉林省仍为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业发展制定了雄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产销量3000万吨、销售收入670亿元、税收100亿元。而2013年,该区域的矿泉水产量只有127.5万吨。也就是说,未来7年,长白山地区的矿泉水产量要增长23倍,年均增长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