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梆子的兴衰、传承与发展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路梆子,是阳信县省级非遗项目,原名“梆子腔”,又名“章丘梆子”,也称“山东吼”“东路呕”。 东路梆子历史久远,流行区域广泛,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章丘、阳信、无棣、沾化、乐陵、惠民、邹平、滨县、高青、乐陵和济南等地。
  东路梆子的起源
  明末清初,山西同州梆子的流散艺人为了生活,随商船沿黄河到山东谋生。在山东,他们到各地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至晚在清代中叶传入章丘、惠民、阳信、无棣一带,这种梆子腔和演唱形式随之在惠民、阳信、无棣等地兴起。后因为艺人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不断加工、融合、创作,受当地方言、民间戏曲和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同州梆子无论在念白、唱腔,还是在表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与同州梆子、横笛梆子(河北梆子)同台演出的,都称之为梆子腔。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人们便根据这两种梆子流行地域的不同,将流行于济南以东的东北地区的称为章丘梆子,又称东路梆子。
  据史料记载,东路梆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行区域很广,特别是清代后期,可占山东大部分地区和河北省南部的几个县,并传播到天津等地。东路梆子的流行地区,以章丘、惠民为中心,东到昌潍地区西部的寿光;西到济南、德州市东部的滨县、阳信、沾化、乐陵、庆云;往北到河北省的盐山、沧州,天津;向南到泰安、兖州、济宁等地。
  东路梆子的艺术特色
  东路梆子之所以流传比较快并且普及面比较广,与它的唱腔和音乐受到群众欢迎有关。东路梆子虽然又称“山东吼”“东路呕”,但自身带有山西人雄浑、质朴、率真的性格特征,成为特有的发音方法和特点。其生、旦、净、
  末、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的不同唱腔、发音方法和特点。唱腔的特点是:先吐字,后拖腔。吐字用真嗓(大嗓),听起来真切。拖腔时,高八度唱。嗓子好的演员,直接用真嗓高八度拖腔。嗓子不好的演员,用假嗓(小嗓)拖腔。一般为行腔时无字,吐字时无腔,并在演唱中多有虚词、衬字的运用。其唱腔以拖音和鼻音为主,也就是“呕”,无论是拖音还是鼻音,两种拖腔都非常精彩,让人听起来高昂、振奋、健壮、优美、动听。
  东路梆子的唱腔形式属于“板腔体”,板式很多,有大一板(即大慢板)、二板(也叫慢二板)三板、四板、尖板、小导板、一句一打、三泣板等。曲调也很多,如:乱弹、昆腔、柳腔、娃娃腔、滑稽腔、戳腔磨咕嚕油子、倒拉车、叫板等20多种唱腔。同时还在唱腔中加入了合唱、伴唱和对唱等。曲牌也很多,有数十种。
  相关器具:原有的“三大件”即大胡琴、月琴、小三弦。后来增加了二胡、笙、低胡、闷子。打击乐增添了中低音鼓和大筛、铃、木鱼等。代表作品有《反徐州》《破洪州》《马三宝征西》等。东路梆子表演粗犷逼真,很讲究运用“绝活”,优美动听,富有劳动人民的气息。行当齐全,服装严格,脸谱正规。在脸谱、表演、伴奏等方面,都有与其他戏曲剧种不同的风格和绝招,体现了东路梆子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表演方面,东路梆子很讲究手、眼、身、法、步,而且一丝不苟。老艺人们经常勤学苦练,对水袖、台步、甩发等功夫,掌握熟练,运用自然,且有不少绝技。据传,当年著名须生演员郭连孝在《反徐州》中扮演徐达决意造反一段时,颈部猛一使劲,将乌纱帽向后上方甩出,正好落到检场人的手中。演《打棍出箱》的范仲禹时,能将一只鞋向上踢起,恰巧落在头戴的方巾上……这些表演,都很能烘托剧情,表达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其他如《坐楼杀惜》中宋江的踢带,《打侄上坟》中陈在官的甩发、蹲坐等,也都相当精彩。
  东路梆子的流传
  东路梆子传入鲁北阳信时间较早,流传范围也较广。该县洋湖镇的西肖家村、水落坡乡的五支刘村,至晚在1900年就有了东路梆子戏。东部的水落坡镇的五支刘村、阎马村、侯家坞村、小张家村,劳店镇的司家村、后周村,户李村,荀河村,河流镇的七里谭村、万家村,西部的温家村、前边村、丁庙村、西肖家村等,都曾成立过农村业余东路梆子戏班,全县计有30余个。境内百姓在农闲时节主动组成业余东路梆子剧团,互相学习,互相交流。除了逢年过节在当村演出外,还外出演戏补贴生活,养家糊口。这些东路梆子戏班,不仅活跃于阳信境内,还活跃于沾化、乐陵、惠民、庆云、商河、高青、盐山、沧州、天津等地,对东路梆子的流传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群众都组织自娱自乐东路梆子剧目演出活动,每年演出活动至少持续三天,东路梆子剧目多达四十余个,有《双锁山》《二进宫》《盘山》《天仙配》《高平官》《破洪州》《反徐州》(又称《串龙珠》)《桃花庵》《白虎帐》《斩黄袍》《张宝摔子》《战马超》《蹊跷冤》《无底洞》《四进士》《三娘教子》《朱买臣逃债》《彭公案》《胡迪骂阎》《打灶王》《刀劈三关》《逛灯》等。演出剧目能达七天七夜不返单。1982年后,东路梆子演出活动逐渐减少,后停止。
  东路梆子的衰落原因
  东路梆子作为绵延了三百多年的戏曲剧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东路梆子的唱腔在保留固有的山西同州梆子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和发展了兄弟剧种中的“过板起”,丰富、高亢、优美、振奋人心。先吐字,后拖腔,吐字用真嗓(大嗓),清晰。拖腔时高八度唱,亦即为“吼”,高昂,响亮,健壮,简直能响彻云霄。除了唱腔,其表演、伴奏、锣鼓经、脸谱等也很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东路梆子剧目丰富,内容始终高扬着惩恶扬善、精忠报国、仁孝和睦等中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东路梆子在三百多年的绵延过程中,有过兴盛,有过波折,经历过低谷,起起落落,直至今天的衰败。这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大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们疲于逃命,无暇于听戏娱乐,因此戏班倒闭,艺人流散,导致东路梆子元气大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东路梆子的恢复、兴盛和发展时期。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立四新,传统剧目禁演,专业剧团解散。   东路梆子从它诞生起,就没有文字剧本,也没有固定的曲谱,传承全靠师傅的口授和身教。这很容易造成了传授过程中的随意,出现偏差现象。由于地域差别、方言差别以及文化层次上的差别,演员对唱词内容的理解,也易出现不同或歧义,因此技艺精髓和表演绝技很难传承,流失在所难免,演出质量也因此参差不齐。还有就是原来学戏的学员中,个别学员没有“敬业精神”去勤学苦练,在学戏的目的上不是多么单纯。由于当时的经济困难,为了早一点学成,上台挣钱,好养家糊口,学得不扎实,没掌握真本事。据劳店镇后周村周希常老人讲,他和他的伙伴们学戏的时候十一二岁,因为家中吃不上饭,外出赶会演戏,能吃上饱饭,所以伙伴们学戏很积极。另外,也有个别的老师教学生的时候,为了独占舞台,有“宁帮十吊钱,不把手艺传”“留一手”的思想,也导致了东路梆子的绝技失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剧本内容简单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虽说有的村子东路梆子业余剧团重新组织登台演出,但终因各种条件不足,又因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快受到电视普及、多种文艺形式的冲击,市场萎靡,东路梆子终于衰落。
  东路梆子传承发展尝试
  像其他优秀剧种的传承发展一样,东路梆子来源于民间,多体现当时人们的风俗民情和人们普遍的荣辱观念,在当时有很强的群众基础,文化韵味深厚,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艺术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剧目,应该传承和发展起来。在这方面,阳信县做了很好的探索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特色的曲种,现在在阳信县西部仅洋湖乡西肖村肖玉德等几个村民会唱,这几位东路梆子爱好者,是受本村肖金顺 等几位老艺人的传承,当年西肖村“村安民富”引来东路梆子艺人们在村里停留卖艺求生,所唱的梆子腔引得肖金顺几位老先生传唱。肖金顺老人在晚年之际,为了不使曲种流失,特意录制了亲唱的磁带,又把肖玉德等喜欢演唱的几个人叫到身前,亲自传授东路梆子唱演功技,才使这个特有曲目保存下来。阳信东部的劳店镇司家村最年轻的会唱东路梆子者,也已53岁。水落坡乡的五支刘村群众还保留着当年的演出戏装,每年的夏天都开箱晾晒。
  东路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领导重视。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为了抢救该剧种,使优秀的剧种传承下去,2007年起,阳信县文化部门在滨州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会同有关专家深入五十余个乡村,采访东路梆子老艺人百余名,通过录音、录像记录了他们的演唱、演奏,整理了部分唱段、曲牌和锣鼓经,通过老艺人们的回忆,记录了东路梆子的剧本,整理出了《桃花庵》《白虎帐》《张宝摔子》《打灶王》《刀劈三关》《逛灯》等近十余出剧目。
  搭建载体。2014年,阳信县以原县艺术团为班底,成立了“阳信县东路梆子剧团”,并聘请了当地的老艺人到剧团进行口传身授,青年演员拜师学艺,先后排练了东路梆子传统剧目《铡美案.杀庙》《双锁山》。借助全省的吕剧工程,给全县人民献上吕剧大餐、东路梆子大餐。
  勇于创新。诗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即主张文章应反映时事,又要反映现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和满足青年人的欣赏需求,该剧团从唱腔和曲目内容,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编排了东路梆子现代戏《二蛋闹牛》等剧目,并且使用了现代舞台美术和乐器,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使得这一优秀文化剧目重新搬上舞台后,令人耳目一新,大放光彩。《长调悠悠》是针对阳信牛企对接帮扶内蒙古科右中旗为题材创作的现代戏曲东路梆子,为了打造艺术精品,阳信县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長王安奎等召开研讨会,他们提出了很多有深意、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市局也保障资金支持,力争精雕细琢打造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
  2013年3月,东路梆子入选滨州市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2016年3月入选山东省非遗名录。2017年6月,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阳信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山东省首届东路梆子保护传承发展研讨会”在阳信举办。2017年9月,《二蛋闹牛》参加2017“常平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获剧目一等奖。2017年11月3日,《二蛋闹牛》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以“完整性好,结构巧妙”(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冯继唐语)、“唱腔优美,高亢明亮”(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语)得到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同年12月,《二蛋闹牛》参加“中华颂”第二届小戏小品高级研修班优秀作品展演,荣获“优秀剧目金奖”。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让非遗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者单位: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
其他文献
全液压转向系统因操作轻便且能够降低疲劳,在工程车辆的转向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转向沉重等现象,因此,介绍了液压转向系统组成,分析了导致液压转向沉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以转向供油不足引起的转向沉重故障为例,提出了故障分析思路和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逐渐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有些传统文化爱好者开始收藏民间文物,有些投资者也把目光投向文物收藏和保值方面。这就充分说明,民间文物收藏和保护十分必要。  民间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活动场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始把重心放在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上,一批文物爱好者掀起了民间文物
期刊
这段经文是主耶稣“登山宝训”中的一段教导.在经文中我们读到了两个字叫“忧虑”,在《马太福音》6章25节、31节、34节,主三次说不要“忧虑”,主不是用劝告的语气说不要忧虑,
期刊
据“中国新闻周刊网”7月14日报道:杭州一个33岁女子于2021年5月2日,在美容医院进行吸脂填充手术,5月4日因术后皮肤溃烂、器官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两个月后,女子因全身
期刊
平安的希腊文是ε(ι)ρ(η)νη.ε(ι)ρ(η)νη这个希腊字在中文译本的新约中被翻译为:平安、和平、和好、和睦或和谐.保罗书信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除了书信开头的问
期刊
民俗文化表达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朴素愿望,体现了中国文化极其丰富多彩的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佛山作为岭南地区具有历史底蕴的古城镇,是承载着历史、文化、民俗的重要区域,但各种原因导致很多地方的民俗文化没有很好地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民俗色彩逐渐褪色和变味,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也不够自信。  佛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传播发展调查意义  理论意义。佛山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中融入了关于佛山人民的许多文化
期刊
1990年8月的一天,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民政府将一位挪威籍的内地会宣教士评为烈士,为其立碑撰文,并举行了揭碑仪式.这位宣教士名为叶永青(Peter Torjesen),1918年抵达中国后
期刊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培养实践型人才,学生要能够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相关岗位要求,增强学生在求职中竞争力,同时为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在教学中,绝大部分仍然采用“你讲我学”的模式,无论是专业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活动,均缺乏主体性。教学中被动获取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存在问题,不能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同时动手能力也比较差,就业难度大。鉴于这个情况,提出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旨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使其在任务带动下自主分析、认知、探究,从而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人才。
《天风》复刊500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们曾经戏称“《天风》占领中国教会的半壁江山”,意思是说《天风》在广大信徒中影响很大;而且《天风》也书写了中国教会的一段历史
期刊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创1:1-4)rn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位来访者: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