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中内容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tkj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使移动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其众多优势,已成为教育技术学者十分关心的话题。分析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主要的实施方式,并从如何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移动学习中学习内容设计的几点策略,以期对本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移动学习;学习内容;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49-02
  Research of Content Design Strategies in Mobile Learning//Liu Ye
  Abstract How to make mobile technology spread its advantage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i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ol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mobile lear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wa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w to promote learners’ learning,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in mobile learning content’s design. In order to support some helps for the research.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learning content; study resource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China 250014
  1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1]。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实時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与其他数字化学习方式相比,真正实现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2 移动学习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是移动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移动学习实践一定要有新型学习理论作指导。与移动学习相关的学习理论主要有非正式学习、情境学习、境脉学习、活动学习等。
  2.1 非正式学习
  现在一般认为,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正规学校教育或培训形式)而言的,是指学习者在工作、生活等非正式的时间、地点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学习形式。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地点、方式等都有了控制权力,而且更接近真实环境,学习者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2]。
  2.2 情境学习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他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考察研究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存在不少困难。现在,移动通讯技术使随时随地获取任何知识信息成为可能,借助移动通讯设备(移动电话、上网本、iPad、Tablets等),学习中的讨论与交流变得更加便利,移动学习的学习质量将得到很大提高。
  2.3 境脉学习
  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学习者在处理新的信息或知识时,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世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对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分析。
  2.4 活动学习
  活动学习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其思想来源于活动理论。活动理论主张,自觉的学习和活动是完全相互作用和彼此依赖的。因此,学习需要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2]。
  3 移动学习的实施方式
  目前移动学习的实施方式主要有: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
  3.1 基于短信息的学习
  通过短信息,学习者可以与其他某个或多个学习者进行通信,还可以与学习服务器进行通信。短信息传送的主要是文字内容,具有简洁、经济等特点。彩信除基本的文字信息以外,还可以传递彩色图片、声音、动画、震动等多媒体的内容[3]。短消息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行的:教师通过短信息向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学习者通过短信息向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提出疑问,还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发布。
  3.2 基于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
  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借助无线网技术,学习者可以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信息的浏览与查询。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传输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学习资源。随着3G技术的成熟,移动通信速度的大大提高,以及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基于在线信息浏览的学习将成为移动学习的主流。
  4 移动学习内容设计策略
  4.1 不盲从于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相当快,尤其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工具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考虑到开发周期、资金等方面因素,针对某项移动通信技术去设计教育应用并进行推广变得很困难。因此,更应该考虑如何应用学生目前已有的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构建。
  4.2 充分考虑移动终端设备的个性
  移动终端设备种类很多,其主流的操作平台有IOS、Android(安卓)、Symbian(塞班)、Windows Phone等。设计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这几大主流操作平台间的差异,以保证各操作系统的用户都能顺利浏览内容并进行交互。其次,学习内容交互界面的导航按钮要清晰明了,让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按键,上手快速。   4.3 学习内容简洁
  不同于课堂教学,移动学习者大多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此時学习者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零碎的、小容量的。为了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学习内容设计时,应该合理组织知识点,把内容细化、简洁化,知识点独立化,使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每一模块的学习,并且让其学完后有明显的成就感。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不要过于呆板,可以尝试类似游戏的形式展现,娱乐学习方式更能在非课堂环境中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学习者年龄差异、教育背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也要考虑在内。
  4.4 丰富学习资源库
  移动学习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非正式学习中,多数人是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了保证学习者能够及时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知识点,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要有很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移动通信设备与移动学习网络的接入问题也要加以考虑[4]。
  4.5 注重学习者的交互与合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有效手段,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与合作来实现知识的获得。在设计移动学习内容时要利用多种渠道,创设良好的交互,以引导学习者。交互在学习中很重要,因此,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学环境成为移动学习的基本要求。有研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成就成正相关。在移动设备支持的合作学习中更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中,常见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
  4.6 保护学习者隐私
  这是网络环境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很多网络资源是免费的,但一定程度上是以用户的个人隐私来换取这些服务的。注册网站账户时,用户填写了部分个人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就有被不当使用的可能性。对学校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学校的职责是保护他们的学生。即使是在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已达到法定年龄,他们有责任为自己的隐私和安全负责,学校和教师仍然有责任保护学生的网络安全[5]。
  5 结束语
  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技术将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者建立起丰富的联系,不久的将来移动学习将得到广泛应用。在移动学习中,始终要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需要更加侧重于学习方面而不仅仅是教授方面,移动学习过程的设计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2]崔健.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17-19.
  [3]陈焰.移动学习环境下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7-8.
  [4]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
  育技术,2011(1):14-20.
  [5]倪小鹏,张静然.移动学习的发展和趋势:访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09(7):1-5.
其他文献
桶内干燥具有很高的减容比,已经逐渐被国外核电站用来处理放射性废液,为我国核电废物贮存和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详细介绍了电加热、热风加热和微波加热3种桶内干燥装置
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良好方法.但术中、术后患者有剧烈疼痛,胆心反射等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项技术开展.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自2000年6月,开展了
目的研究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全压智能探头研制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受试产品施加单一或综合的环境应力,快速激发出产品的潜在故障,并对故障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失效模式分
目的探讨髓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构型、血管内栓塞的指征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行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材
患者男。60岁,因间歇胸闷6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60/90mmHg,口服降压药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无糖尿病史和烟酒嗜好,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肥胖体形,心肺无阳性体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成立于2003年,现有医护技人员22人。医师中正高2名、副高4名、硕士生导师4名,其中博士5名、博士后1名,江苏省“135”医学重点人才2名、江苏省“33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工业型社会,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国的工业技术早已迈向了新的台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艺的材料以
目的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将Graves
目的 比较3种封闭动脉导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Porstmann的海绵塞子堵闭法;(2)带纤毛弹簧圈植入法;(3)Amplatzer(蘑茹伞)封闭法。结果 应用Porstmann法堵闭450例,弹簧圈植入法30例,Amplatzer法6例均成功。
按GB/T 1043.1-2008测定了ABS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分析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确定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用B类评定方法对冲击试验机和游标卡尺的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