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低碳化:困境与路径选择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ryt40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低碳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正致力于产业低碳化转型。江西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理应在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文通过对江西碳排放状况与产业低碳化实践的审视,认为江西的产业低碳化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应通过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三次结构内部的低碳发展、强化低碳化产业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化能源结构体系等途径,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低碳化;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19-06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并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基于此,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产业低碳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英国争当低碳经济的先行者;欧盟通过低碳能源战略实现产业低碳发展;美国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示范推动产业低碳发展;日本注重通过均衡推进低碳社会建设而促进产业低碳发展;印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节能和提高能效,利用碳信贷为本国新能源融资。
  面对浩浩荡荡的低碳经济时代潮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国①,以高度的责任感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谈判峰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实施了促进企业节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淘汰落后产能行动”等专项行动计划。江西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理应在发展低碳经济,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充分了解江西的碳排放状况,深入分析产业低碳发展面临的困境,选择切实可行的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对于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意义重大。
  二、江西的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压力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农业甲烷排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等类别。根据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目标,2009年江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2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排放总量的67%;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排放总量的23%;农业甲烷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排放总量的8%;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排放总量的2%。扣除全省当年森林碳汇总量(约为350万吨二氧化碳),实际排放总量约为256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近年来,随着江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江西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尚未到达峰值。面对江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及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制定的减排任务(见表1),江西唯有建立以低碳能源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才能在低碳经济的时代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江西产业低碳化的实践与困境
  近年来,江西在产业低碳化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加速高能耗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水泥、钢铁、火电等高耗能行业主要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水平,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上述行业的能耗水平,如在主要钢铁企业安装高炉压差发电、干熄焦发电等余热余压利用装置,在新型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在火电行业安装脱硫设备;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在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关闭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线;三是在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如推广绿色建材、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金太阳工程、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文化创意以及绿色食品加工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态旅游、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通过上述行动措施,江西的产业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单位GDP的综合能耗水平不断降低。2013年,江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59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了30.6%(见图1),同时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也随之降低。
  然而,江西产业低碳化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
  (一)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制约
  江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然而众所周知,工业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能源作支撑。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江西工业化的推进,表现出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的典型例证。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江西的碳排放量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处在倒“U”曲线的上升趋势之中,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见图2)。
  (二)能源消费结构的限制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严重制约江西的低碳产业发展。从表2反映的主要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用于发电还是供暖,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最高的。
  新世纪以来,江西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维持在67.8%~74.5%之间(见图3)。基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资源结构的特点,江西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呈现出“高碳排放”的特征,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是江西向低碳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   (三)产业结构的约束
  从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来看,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由于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明显(见图4),其中工业中能耗强度大的重化工业比重又特别高,工业七大千亿产业中就包括了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50.0亿元)这四大高能耗产业,使得江西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四)低碳技术发展缓慢
  低碳技术是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欠发达地区,江西地方财政拮据,科技投入强度(R&D经费占地方GDP的比重)不到1%,加之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使得全省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低碳技术研发利用方面才刚刚起步。
  (五)相关法律法制与市场制度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和江西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产业低碳发展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但总体上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仍处于薄弱环节,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硬性约束,也缺少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江西还没有建立省级层面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各产业、产品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也不健全。
  四、江西产业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基于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排放水平明显低于第二产业的现实,江西在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上,首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通过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有效缓解当前江西能源、经济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实现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三次产业结构内部的低碳发展
  1.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首先,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譬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探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其次,积极探索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中,利用畜牧粪便开发沼气,获得生物质能。①第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植树造林步伐,逐步提高林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增加森林碳汇功能,适当缩减种植业规模。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提高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在森林中的比重,改变江西森林结构较单一,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合理,脆弱度较高的现实,增加森林的固碳能力。
  2.大力发展低碳工业。
  着力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内高耗能产业进入门槛,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优先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在实现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持续降低工业增加值的单位能耗,控制工业总能耗的增长。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延伸技术的研发、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水平。
  3.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
  以旅游景区、绿色饭店、低碳旅游城市和绿色环保企业建设为抓手,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主动融入江西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新闻出版、文娱演出、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加快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转型,大幅度降低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三)强化低碳化产业技术创新
  低碳化产业技术既是提升一个地区未来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摒弃一个地区高碳发展老路,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产业低碳化核心技术的研发为切入点,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低碳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同时,要科学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通过制度创新调节相关主体的行为,以保障动态创新过程中低碳化产业技术和知识的有效流动。②此外,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攻克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低碳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四)构建低碳化能源结构体系
  能源消费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江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70%,发展低碳能源是江西产业低碳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目前可行的路径有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技术等先进能源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大力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过分依赖煤炭的局面,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例如,有序开发水电,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省内丰富的水力资源;加快发展风能,重点开发鄱阳湖地区风能资源,建设长岭、老爷庙、大岭等一批环鄱阳湖区域和高山风电场,力争至2015年底,江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①;重点实施光伏产业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力争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兆瓦;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研究和开发生物质能源转换可燃气体等高品位能源产品的技术,建设以光皮树为主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基地。加快推进生物柴油、非粮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建设。
  (五)坚持以低碳发展为前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为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降低江西出口产品的碳强度,江西在把握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机会、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同时,应注意以低碳化为前提,致力于市场准入,严格限制高碳产业的承接;致力于生产过程的引导和调控,强化制度创新,推进省内高碳产业中外资存量的低碳化;致力于国际低碳技术的承接,推动省内产业低碳化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郑 颖
其他文献
叙事是一种基本的精神文化活动,叙事学是当今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而空间叙事研究则是这一领域中新的理论方向。叙事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均非常密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以往的叙事学研究中,却存在着重时间而轻空间的现象。龙迪勇研究员是国内最早提出建构空间叙事学的学者,且长期以来专注于“空间叙事”这一新的学术领域,从而成为空间叙事学的“拓荒者”①。在十多年以前,龙迪勇就认识到了空间维度对于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性,认为
期刊
[摘 要]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主题,主要聚焦于文化认同、身份流变、母女关系、文化差异等方面;而美国新生代华裔作家林露德却在其作品中独辟蹊径,除了探讨中美文化异同之外,还彰显其生态观,进一步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范畴。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探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以期在生态危机时代唤起人类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林露德;生态批评;荒野书写;和谐书
期刊
[摘 要]本文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生态的语言学”或者“生态语言学”的出现和发展。通过对比生态语言学和基于形式传统的20世纪语言学,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语言生态概念化的两种途径:社会文化生态和认知生态。该研究有意于为语言生态学家超越传统形式语言学和文化二元论搭建一座桥梁以走得更远。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生态;语言的认知生态  一、引言:语言学纳入生态学的必要性  生态语言学家们
期刊
[摘 要]生态学起源于达尔文,创立于海克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曾多次引用海克尔的研究成果。列宁和毛泽东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多次肯定《宇宙之谜》的科学意义和历史价值。生态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同时着力。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学;生态
期刊
[摘 要]王建革教授于2016年出版的《江南环境史研究》,是学界第一部系统的关于江南环境史研究的著作。全书以江南的水环境变迁为中心,对江南区域生态变迁与人文互动的历史展开多层次的探讨,尤其是对江南丰富的生态与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揭示。作为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区域环境史著作,该著在环境史整体意识的体现、环境史料的开拓利用以及环境史话语的使用与发掘等多个方面,对正在发展的中国环境史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摘 要]生态语言学从生态视角研究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本文展示了这一新兴学科带来的多样性的课题。语际关系、语篇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听话者和说话者的对话情景被比作桥梁极具张力的拱顶。语言的“生态建构主义”,即语言在本体论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中解释世界的方式,是一个应该引起语言学家特别关注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语言生态;生态语言学;生态建构主义  让我们先从这个故事讲起吧。故事发生在北部斯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环境史(或生态史)研究越来越成为显学,研究者也基本都认可从事环境史研究需要借助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如何实现跨学科却并不容易。王建革教授认为,跨学科史学研究应该在关注一些核心史学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熟练掌握、交汇融合,在新的学科平台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研究视野,扩充历史研究的内容,甚至对一些传统的史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只有推动了史学的发展,环境史学才可以出现深
期刊
[摘 要]极简主义原是西方一种现代艺术流派,其核心理念是崇尚简约。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极简主义,梭罗早在19世纪就践行过:他通过对“步行”“奢侈”与“文明”的深刻反思,认为应简化人的物质需求,倡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正处于生态危机的时代,亟需提倡这样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实现全社会的生态幸福。  [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在审美化生存中形成的日常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的美感人生,是一种审美化的诗意人生,其形成有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美感人生与生态世界对生,民族艺术、生态世界、审美主体三位一体圈进环生,构成了少数民族以“生态中和”为显著特征的生态艺术审美场系统。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感人生;生态艺术;生态审美  少数民族美感人生是少数民族率真适意的生活态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必然产物,同时也
期刊
[摘 要]人怎样认定自己在自然界面前的角色,规定着人对自然界的道德态度、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从人类历史向度来看,人类对自然界扮演过顺从者和征服者的角色,前者导致人屈从于自然而任自然宰制,后者导致人征服自然并试图战胜自然。人不是顺从自然界的奴隶,也不是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而是自然界的看护者。人必须像看护自己的人性那样看护自然界,并在看护自然界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存在和美德。自然看护者的角色内在地赋予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