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永暑礁上的太阳花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身材,黝黑,寡言的李文波今年48岁,来南沙21年了。
  此间,他先后29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创造了我国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纪录。身边的战友们送给他一个亲切而响亮的称号——“南海守礁王”。
  3秒鐘的背后
  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都会播报南沙的天气情况。
  少有人知道,这仅有3秒的南沙天气数据,正是由李文波和常年驻守在永暑礁上的海军战士们提供的。
  南沙每年的季风、台风期占去了多半年,雷雨、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常常一来就是几天。为了把每一次观测、每一组数据搞精准,不知有多少次,李文波冒着生命危险坚守观测岗位。
  2005年12月18日,南沙海区刮起了12级台风,一时间,飞沙走石。年轻的气象站值班员请示能否等台风过后再补充测量,李文波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越是恶劣天气,观测数据就越有价值!”
  风急浪大,人被风浪打走了怎么办?
  李文波和班长赵光霞用绳子互相拴上,相互搀扶着前往观测点取样,不到200米的路程,整整爬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后采样结束,一回到营房,两人就因虚脱一头栽倒在地。
  2009年8月的一天,13级台风再次袭来。礁上顿时暴雨如注,海浪就像倒塌的十几层楼房般汹涌而来。到了采集数据的时间,设备却怎么也读不到风速数据。李文波断定,一定是测风器出现故障,必须立即进行维修。测风器固定在室外10多米高的铁架上,平常维修都很难,何况这种天气?
  “我来维修!”穿上雨衣,绑上几条绳子,李文波冲进了狂风暴雨中。
  “当时铁塔被台风吹得摇摇摆摆,我一边爬,一边被风荡来荡去,那么重的铁塔晃动得像秋千一样。”李文波回忆,“根本没想到危险,只想着赶快维修好设备。再说,我是队长,我不上谁上?!”
  建站之初,测量的气象报表只能靠人工抄写。每张报表要抄写3份,每抄一份至少要花两小时。每次抄写气象数据,李文波为防止汗水滴在报表上模糊字迹,他在头上、手腕上缠上一块厚毛巾用来吸汗。报表抄完了,李文波额头上、手腕上也长出了一层层痱子。
  2009年8月,李文波在检查时发现永暑礁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马上意识到这有可能影响到南沙地区所有潮汐表的准确性。于是,他带领战士们一连几天都泡在海水里,不仅忍受着烈日暴晒,还要承受被珊瑚和海胆刺伤的疼痛,在恶劣作业环境中连续奋战5天,把水准点的误差准确无误地校正过来。
  截至今年7月,李文波带领的气象分队已累计为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140多万组水文气象数据,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并且开创了南沙水文气象观测10项第一。
  最可爱的人
  1992年,李文波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既要执行守礁任务,又要做好海洋气象测量。那时礁上工作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住的是高脚屋,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礁上布满沙砾,几乎寸草不生;气象观测站只有一些简陋的人工观测仪器;礁上信号不好,与外界通讯几乎断绝。
  抵达永暑礁后,李文波和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码头插上旗杆,举行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
  望着在南沙上空高高扬起的五星红旗,李文波心潮起伏,在永暑礁上执行守备和气象监测任务,不仅是自己作为中国军人的职责,更是祖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那天,他在日记中写下:“树木都不嫌弃这片满是沙砾的礁盘,我们中国军人又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
  南沙有多美?四周的海水蓝得透彻,就是一颗沙粒掉到海中慢慢下沉的过程,都能用肉眼看上一会儿。
  南沙有多苦?永暑礁是我军在南沙驻守岛礁中面积最大的。平常,永暑礁的户外湿度达90%,最热时地面温度达60℃。刚钓上来活蹦乱跳的鱼放到地面晒一个小时,像铁块一样硬邦邦的!
  由于缺少淡水、蔬菜,上礁不久,李文波就开始口舌生疮。更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寂。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看大海,入夜听涛声。”李文波笑着说,当时有几只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就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一个军犬都生存不了的地方,人能待多久?
  李文波和战友们坚守了下来。一切从零开始。
  “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的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须自己动手干出来。”
  白天,李文波和战友们或顶烈日,或顶暴雨,抡铁锤、扛水泥、搬器材,带领分队官兵搞观测场、预报室的设施建设,脸上一次次晒脱皮,肩上一次次磨出泡,手上一次次虎口震裂,鲜血染红了手套。
  一次,上级决定在观测站兴建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时间紧、任务急,正巧又碰上台风即将来袭,技术专家无法上礁。
  李文波一咬牙:“没有技术员,我们自己干!”他带领分队官兵硬是靠一张设备说明书和一张其他观测站的照片,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观测设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安装调试成功。事后,专家来到现场验收时,动情地说:“你们是国家最可爱的人!”
  21个寒暑交替,李文波和战友们的血汗换来了南沙的第一个气象观测场、第一个气象预报室、第一个大气波导站、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
  我不后悔
  如今,李文波摸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向记者感慨时间如梭,自己一眨眼从青年变“老年”了。
  刚到南沙时,李文波还是个活力十足的小伙子,“那时候,搬100斤一袋的水泥,都觉得很轻松。”
  如今,李文波不到半百就已头发花白,南沙的特殊环境还让他患上了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关节炎发作时,上厕所、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
  但,他不后悔当初的人生选择。
  1985年夏天,21岁的李文波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毕业。那时,两条人生的道路摆在他面前:去机关,国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从军,去某海测船大队从事海洋调查工作。
  李文波毫不犹豫选择了部队。那一年,李文波穿上军装,来到了位于宁波的某海测船大队。
  1991年,在宁波工作6年的李文波接到海军通知,南沙守备部队组建实体,要调两名懂水文气象的干部到南沙工作。李文波二话没说,主动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临行前,部队领导告诉李文波,去干两三年,就往回调。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1年。
  21年,简单数字背后深藏着这位军人多少人生悲欢。肩负党和祖国交给的重任,他无怨无悔;面对家人的生离死别,他愧疚难当。
  2005年9月,正在大陆轮换值班的李文波回家探亲。此时的老母亲因为身患脑血栓,已半身不遂,只能用管子吸点流食。在家时,老母亲不断催促他:“儿啊,快回去吧,别误了公家的事!”
  10天后,李文波接到上礁命令。赶回部队的第二天,李文波得到了老母亲去世的噩耗。他一个人走到码头,背对身后的战友们开始哽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面朝北方的大海,放声大哭。
  在南沙工作期间,李文波的姑父、姥姥、叔叔、母亲、大伯等6位亲人先后离开人世。每一位至亲的离世,他都只能隔着茫茫大海,遥望北方祭奠。
  2011年6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给老母亲上坟时,坟上已经青草依依。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撕心裂肺,他含泪裹在了心里。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想亲人。”李文波说,可是,他的肩上还有着共和国军人的钢铁纪律和如山般的责任。
  并非没有机会离开南沙。1996年和2009年,南海舰队两次调李文波到机关工作,他都以“南沙水文气象业务我最熟悉”为由,放弃了难得的机会。
  亲友也曾多次劝他提前转业,李文波卸不下军人的责任,“我不能做逃兵!”妻子赵善英只好变卖房产,随军到湛江,当“待业军嫂”。
  李文波和战友们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时,曾引种过数十种植物,只有太阳花顽强地在南沙扎下了根,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就这样,太阳花成为永暑礁的礁花,也成了守礁战士们最爱护的植物。
  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李文波把自己最灿烂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南沙,如太阳花般将一生最美丽的花瓣撒在了祖国南疆。
  “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会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这是一位中国军人的铮铮誓言,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声音!
其他文献
焦书记,请允许我们依然这样称呼您,因为兰考的百姓直到今天还习惯这样叫您。  那天,在淅淅的春雨中,我们来到您的纪念园。这里原是黄河故堤上的一个沙丘。您生前说过:“死后就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吧,我活着没有把风沙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治沙。”纪念园的四周,参天的泡桐绿荫蔽日,长青的松柏密密环绕。我们怕惊扰您,脚步轻轻,只有那写着“焦裕禄精神永存”的挽带,在风中沙沙飘动。在您手拄木棍、顶着风沙艰难跋涉的雕
更新理念,开拓创新思维  四川省九寨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晓喻  创新是基层宣传工作动力所在、活力之源。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把握大势、认清走势、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坚持是非问题原则处理,敏感问题慎重处理,热点问题冷静处理,努力做到宣传形势不变调、宣传政策不走样。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理念,开拓新思维、开创新思路,真正使思想
编者按: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以“埋头 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 的高风亮节。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更多谷文昌式的“四有”干部。  习近平点赞谷文昌  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宣传文化活动,展示辉煌成就、揭示宝贵经验,抒发各族群众建设幸福生活、创造美好未来的情怀,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刘云山先后到乌鲁木齐、
中组部9月12日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要求认真总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经验,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优秀人才。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中央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4月22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专题会议。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握主题、突出重点,讴歌丰功伟绩、凝聚思想力量,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
在美国,一个人一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他们听了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到1950年我得知新中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  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單——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的同志来到我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我有幸当讲解员并目睹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集体亮相的风采。特别是面对面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在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使我感受颇深,终生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博讲到:“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
据英国《简氏国防工业》2016年12月15日报道,韩国国防采办管理局计划开发本国的远程空地导弹以装备下一代KFX试驗战机。该导弹系统的设计类似于国防采办管理局从德国金牛座系统公司订购的350K型“金牛座”KEPD巡航导弹。“金牛座”KEPD导弹的射程约为500千米,挂载在韩国空军波音F-15K战机上。目前,韩国国防采办管理局项目委员会已批准了该计划,并要求该项目应在2018年启动自主研制。
截至2011年12月,广东省累计投入农家书屋资金约3亿元,按标准共建设农家书屋20106家,发放岭南流动书香车98台。广东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已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读书育人作用,广东省全面启动全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实现从建设书屋、管理书屋到更加充分地使用书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