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玉米种植和管理存在的病害问题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方玉米;种植管理;病害;对策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北方种植比较广泛,但如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管理不当,会发生严重的病害,会给农户带来损失,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下面就对玉米种植和管理技术,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减少病害发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玉米种植与管理


  1.1 保证地块质量
  在北方,玉米属于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成熟期要保证温度条件适宜,避免减产。从玉米生长的生物化学方面分析,地块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合的酸碱度利于玉米根系对营养的吸收,所以地块选择时要选择pH平衡的地块。在北方,气候特点是大风、干旱少雨,容易導致地块水分蒸发快,因此在地块选择时,要选择灌溉方便,或离水源近的地块。
  1.2 保证水分供给
  所有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都有特殊要求,玉米也不例外。玉米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在进行水分供给时要根据需求进行。玉米在出苗期到拔节期,对水分要求不高,无需进行水分的特殊管理,正常供给水分即可。但在此期间,如果降水量大,需要做好排水,防止内涝。玉米在拔节到抽穗期,因生长速度加快,对水分要求较高,需要及时供水,保证充足的水分营养,避免影响玉米受精和结果。玉米在拔节到抽丝期,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如遇连雨天,需要及时排水,避免烂根。

2 玉米病害及防治


  2.1 锈病
  锈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作用于玉米的叶片,进而影响玉米苞叶和雄花。防治时要先提高玉米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杂草及病害的残体,目的是消除病害的源头。在防治时也要先进行预防,在未发生锈病时,要用300倍液的50%硫黄悬浮剂对叶片进行喷洒,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种植之初,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目的是增强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时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会导致玉米的雄性花变成黑粉状,无法正常生长,会导致雌穗无法成形。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一是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目的是从根源消除玉米丝黑穗病害。二是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土壤传播玉米丝黑穗病。三是要加强玉米抽穗期的管理工作,对发现的玉米丝黑穗病植株要及时拔除,并做好处理,防止再次传染。
  2.3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高发于的潮湿的季节,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或腐烂,在防治时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种植时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定植时要保证植株之间的距离,目的是提高田间的通风性,避免因水分过多,过于潮湿导致田间玉米植株郁闭。在玉米植株生长的前期,要多施加磷肥和钾肥,目的是给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使植株提高抗性。可以适时轮作,减少土壤对玉米的影响。
  总之,玉米作为北方重要粮食作物,对农民的生活、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有重要促进作用。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病害侵害,容易发生减产或绝收的情况,需要加强玉米种植和管理,做好品种的选择,并针对不同的病害进行特殊防治,以实现玉米丰收。
  作者简介:刘洋(1975-),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能够广泛应用于田间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快速检测技术,参考国外经验,设计并优化LAMP反应的检测体系,并可将检测结果可视化;同时,测试评价优化后的检测体系的灵敏性及特异性;通过采集猕猴桃不同部位的组织样品,验证优化后的检测体系的田间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Psa病原菌,检测灵敏度达到100 CFU/mL。经对田间样品检测测试,表明该方法田间应用效果好。
为了探讨甘薯绿原酸合成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之间的关系,试验分析6种不同甘薯品种可食用部位的绿原酸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①相比储藏根,甘薯茎尖富含更多绿原酸;②不同甘薯品种之间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苏薯16号’茎尖和‘宁紫薯4号’储藏根中绿原酸含量分别最高;③甘薯绿原酸含量与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相关,相关酶基因越集中于茎尖表达的品种,绿原酸也更易在其茎尖积累。本研究结果为高绿原酸含量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干旱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利用辽宁省4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根据玉米干旱等级标准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的站次比、干旱频率,进而分析辽宁省玉米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检验,CWD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辽宁省玉米的干旱情况,在辽宁省的适用性较好。辽宁省各生育期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大致表现为径向分布,呈
通过对47份大白菜在青海地区的适应性及多样性分析,旨在为青海地区秋季大白菜优良品种的推广及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表型分析与SSR分子标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12%~0.64%,其中中心柱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5~1.49,外叶宽的值最高;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2~2.04,叶球形状最具多样性,其中头球形占比2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0,累计贡献率达到74.21%;47份大白菜的隶属函数值为0.18~0.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以‘宁麦13’、‘华成3366’等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夜间低温处理,研究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穗花发育与胚乳淀粉粒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低温处理产量较对照降低46.55%~66.09%。低温处理穗数、穗粒数与籽粒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1%、17%~55%与4%~26%。可见,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籽粒质量次之,穗数最小。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的总小穗数,主要是由顶部败育小穗数与基部败育小穗数
为了评价苦豆子种子的营养价值和急性毒性,按照国家标准法对苦豆子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苦豆子种子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以期为苦豆子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和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营养成分检测显示,苦豆子种子粗蛋白为25.19%、粗脂肪为4.46%、粗纤维为20.22%,同时还含有Ca、P、Mg、K、Cu、Fe、Mn、Ze、Cr和Se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丰富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用苦豆子种子醇浸膏和生物碱分别染毒后,高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而低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地球的改造,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连续性暴雨或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加重了玉米生长过程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需要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体对策,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实现玉米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 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病虫害  1.1 常见病害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见
以两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无限花序近等基因系及4份不同背景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品系为材料,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比较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在各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限花序,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能提前终花和成熟、缩短主花序长度、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性、增加分枝数,但对初花期、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没有影响。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病虫害;对策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因营养丰富,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需要优化大豆种植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大豆丰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  1.1 合理选种播种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合的品种,目的是依托品种提高大豆
以氮高效品种‘正红311’和氮低效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水培研究低氮胁迫下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氮代谢与物质生产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地上部、根系和单株干物质与氮积累量及根系氮吸收效率均显著下降,但‘正红311’的各指标降幅均低于‘先玉508’;根冠比、根冠氮分配比和根系氮物质生产力均显著升高,但‘正红311’根冠比、根冠氮分配比的增幅均低于‘先玉508’,而根系氮物质生产力的增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