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新基建在教育发展改革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推动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逻辑,从教育应用新生态构建的角度认识教育新基建,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实现建设与发展的价值 。
关键词 教育新基建 数字底座 教育支撑体系 新生态
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意见》抓住了关键点,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造教育新动能,为教育生态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更好地理解、贯彻落实《意见》,本刊邀请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解读。
教育新基建——新内涵、新技术和新机制
在线学习:请您阐述下《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雷朝滋:《意见》的出台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是国家推动新基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要继续支持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正在牵头制定新基建的规划。
另一方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将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作为“十四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八大体系之一,提出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重大机遇,谋划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体系构建的思路举措。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在何处?
雷朝滋: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现在三个方面——新内涵、新技术和新机制。
新内涵。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基建来说的,两者在内涵上有本质区别。传统基建大多指建筑工程,如公路、铁路、桥梁、大厦等。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表述,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
新技术。教育新基建是对教育信息化现有发展基础的传承和创新,更加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支撑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培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
新机制。推动教育新基建,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供给新生态。要加强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和区域协调,促进算力资源、教育数据和教育应用的开放共享,实现集约部署、高效利用。
总之,教育新基建面向未来,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推动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的逻辑,从教育生态构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去勾勒发展蓝图。
六位一体,教育专网和大平台这样建
在线学习:《意见》指出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等六大类。这六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雷朝滋:六个重点方向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是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数字底座。其中,网络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平台是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舞台,安全是保障信息化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新资源、新校园是在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基础上,根据教育实际建设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基础设施。其中,新资源是偏软的,对应知识生产管理;新校园是偏硬的,对应环境设施配套。新应用是基于新资源、新校园,支撑具体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从教学、评价、研训、管理等四大场景进行布局,探索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路径。
总的来说,新网络是教育空间拓展设施,新平台是资源数据运行设施,新资源是知识思想承载设施,新校园是教育场所升级设施,新应用是教学管理服务设施,新安全是师生发展保护设施,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推动教育信息化“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建设教育专网。如何建设?教育专网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雷朝滋:2019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建设教育专网是总结新冠疫情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大规模在线教学做应急准备。同时,应积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育教学的新挑战,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建设教育专网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的未联网学校已实现动态清零,学校网络保障从解决有无向提高质量转变,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教育专网的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目标,教育专网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的逻辑专网。
关于网络结构,应由国家主干网、省级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等三级网络组成。其中,国家主干网将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教科网)升级改造建设。
关于建设方式,应在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建设的原则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全国主干网建设;各地政府争取基础电信企业的支持,推进省市局域网建设;各接入学校负责学校校园网建设。
关于网络管理,应遵循网络地址、域名和用户“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分配网络地址,优先使用IPv6技术;统一使用教科网域名(edu.cn),实施统一备案;统一接入认证,实现实名认证全覆盖。 建设教育专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通过网内信息可高速传输的特点,推动各类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接入教育专网,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需求。二是降低整体用户成本。通过分地区集中采购网络接入服务和财政倾斜性支持薄弱地区等方式,为学校提供质优价美的网络保障。三是保障师生绿色上网。通过实施教科网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计划,实现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为未成年人上网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对此怎么理解?应该如何建设?
雷朝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三全两高一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有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深度整合,进而实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应用协同。
在《意见》中,我们提出建设新型平台体系基础设施,提出从构建新型数据中心、促进教育数据应用、推动平台开放协同和升级网络學习空间等四个方面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关键属性是共享。鼓励建设地区性的大数据中心,共享算力资源;促进数据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应用,共享数据资源;提供多元服务推动业务上云,共享教育生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共享学习知识。
各地各校在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应用导向。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致力解决教育均衡、师生减负、评价改革等重要任务。二是坚持数据驱动。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战略性作用,增强数据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坚持集约建设。推动教育数据“一数一源”和教学管理“一网通办”,降低开发运行成本、提升应用效果、优化服务体验。四是坚持多元参与。鼓励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供应用服务,培育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
教育新基建要适度超前部署
在线学习:您认为,在《意见》落实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哪些关系?
雷朝滋:推动教育新基建应注重四个关系。一是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确保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二是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关系,以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能,推动教育的数字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三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既要吐故纳新,又要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恪守教育民生底线,规范行业秩序,保障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培育良好的生态,但不能过度商业化。
在线学习:您之前曾提到“不能因为疫情期间出现网络瓶颈,就在疫情之后对基础设施进行过度投入,但应针对此次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度改善提升。”在《意见》实施过程中,应如何把握这个度?
雷朝滋:这句话是我接受采访时说的。这里说的不能“过度投入”,是指不能把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应急之举常态化,教育新基建不能以此作为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加速了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疫情后教师无法回到从前、也不该回到从前。因此,教育新基建也要聚焦未来、提前布局,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支撑体系。
因此,推动教育新基建要坚持辩证客观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要实事求是,根据地方实际,立足教育发展现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推动教育新基建,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的变革力量,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适度超前部署。
在线学习:您认为,智慧教育示范区会对教育新基建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雷朝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一项战略举措,旨在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我们鼓励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在推进教育新基建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开展有益的探索,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线学习:教育新基建和教育信息化是什么关系?今年教育信息化还有哪些政策布局?
雷朝滋:教育新基建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这些规划、文件与《意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这些规划、文件将和《意见》进行衔接,在教育专网、“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等重要内涵和要求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这些规划、文件更倾向于总体布局,相比于《意见》而言,会更加全面和宏观。
关键词 教育新基建 数字底座 教育支撑体系 新生态
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意见》抓住了关键点,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造教育新动能,为教育生态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更好地理解、贯彻落实《意见》,本刊邀请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解读。
教育新基建——新内涵、新技术和新机制
在线学习:请您阐述下《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雷朝滋:《意见》的出台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是国家推动新基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要继续支持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正在牵头制定新基建的规划。
另一方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将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作为“十四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八大体系之一,提出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重大机遇,谋划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体系构建的思路举措。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在何处?
雷朝滋: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现在三个方面——新内涵、新技术和新机制。
新内涵。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基建来说的,两者在内涵上有本质区别。传统基建大多指建筑工程,如公路、铁路、桥梁、大厦等。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表述,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
新技术。教育新基建是对教育信息化现有发展基础的传承和创新,更加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支撑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培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
新机制。推动教育新基建,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供给新生态。要加强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和区域协调,促进算力资源、教育数据和教育应用的开放共享,实现集约部署、高效利用。
总之,教育新基建面向未来,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推动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的逻辑,从教育生态构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去勾勒发展蓝图。
六位一体,教育专网和大平台这样建
在线学习:《意见》指出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等六大类。这六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雷朝滋:六个重点方向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是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数字底座。其中,网络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平台是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舞台,安全是保障信息化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新资源、新校园是在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基础上,根据教育实际建设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基础设施。其中,新资源是偏软的,对应知识生产管理;新校园是偏硬的,对应环境设施配套。新应用是基于新资源、新校园,支撑具体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从教学、评价、研训、管理等四大场景进行布局,探索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路径。
总的来说,新网络是教育空间拓展设施,新平台是资源数据运行设施,新资源是知识思想承载设施,新校园是教育场所升级设施,新应用是教学管理服务设施,新安全是师生发展保护设施,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推动教育信息化“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建设教育专网。如何建设?教育专网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雷朝滋:2019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建设教育专网是总结新冠疫情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大规模在线教学做应急准备。同时,应积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育教学的新挑战,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建设教育专网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的未联网学校已实现动态清零,学校网络保障从解决有无向提高质量转变,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教育专网的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目标,教育专网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的逻辑专网。
关于网络结构,应由国家主干网、省级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等三级网络组成。其中,国家主干网将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教科网)升级改造建设。
关于建设方式,应在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建设的原则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全国主干网建设;各地政府争取基础电信企业的支持,推进省市局域网建设;各接入学校负责学校校园网建设。
关于网络管理,应遵循网络地址、域名和用户“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分配网络地址,优先使用IPv6技术;统一使用教科网域名(edu.cn),实施统一备案;统一接入认证,实现实名认证全覆盖。 建设教育专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通过网内信息可高速传输的特点,推动各类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接入教育专网,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需求。二是降低整体用户成本。通过分地区集中采购网络接入服务和财政倾斜性支持薄弱地区等方式,为学校提供质优价美的网络保障。三是保障师生绿色上网。通过实施教科网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计划,实现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为未成年人上网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在线学习:《意见》提出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对此怎么理解?应该如何建设?
雷朝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三全两高一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有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深度整合,进而实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应用协同。
在《意见》中,我们提出建设新型平台体系基础设施,提出从构建新型数据中心、促进教育数据应用、推动平台开放协同和升级网络學习空间等四个方面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关键属性是共享。鼓励建设地区性的大数据中心,共享算力资源;促进数据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应用,共享数据资源;提供多元服务推动业务上云,共享教育生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共享学习知识。
各地各校在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应用导向。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致力解决教育均衡、师生减负、评价改革等重要任务。二是坚持数据驱动。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战略性作用,增强数据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坚持集约建设。推动教育数据“一数一源”和教学管理“一网通办”,降低开发运行成本、提升应用效果、优化服务体验。四是坚持多元参与。鼓励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供应用服务,培育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
教育新基建要适度超前部署
在线学习:您认为,在《意见》落实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哪些关系?
雷朝滋:推动教育新基建应注重四个关系。一是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确保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二是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关系,以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能,推动教育的数字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三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既要吐故纳新,又要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恪守教育民生底线,规范行业秩序,保障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培育良好的生态,但不能过度商业化。
在线学习:您之前曾提到“不能因为疫情期间出现网络瓶颈,就在疫情之后对基础设施进行过度投入,但应针对此次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度改善提升。”在《意见》实施过程中,应如何把握这个度?
雷朝滋:这句话是我接受采访时说的。这里说的不能“过度投入”,是指不能把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应急之举常态化,教育新基建不能以此作为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加速了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疫情后教师无法回到从前、也不该回到从前。因此,教育新基建也要聚焦未来、提前布局,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支撑体系。
因此,推动教育新基建要坚持辩证客观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要实事求是,根据地方实际,立足教育发展现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推动教育新基建,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的变革力量,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适度超前部署。
在线学习:您认为,智慧教育示范区会对教育新基建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雷朝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一项战略举措,旨在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我们鼓励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在推进教育新基建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开展有益的探索,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线学习:教育新基建和教育信息化是什么关系?今年教育信息化还有哪些政策布局?
雷朝滋:教育新基建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这些规划、文件与《意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这些规划、文件将和《意见》进行衔接,在教育专网、“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等重要内涵和要求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这些规划、文件更倾向于总体布局,相比于《意见》而言,会更加全面和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