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盐碱地林业发展建设的探讨

来源 :中国林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山东省盐碱地概况和山东地区盐碱地植被覆盖现状,梳理山东地区盐碱地林业发展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目前山东地区盐碱地林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植被修复与群落构建方面出发,列举了能够适应山东地区盐碱地生长的多种耐盐植物,为不同程度盐碱地的森林质量提升和植物景观改造提供选择,并依据相关地市已有的盐碱地改造的先进经验,从立地条件改造、树种选育、项目管理和经济开发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比较韩国和世界上其他人参出口国(地区)的人参出口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分析韩国人参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韩国人参产量、韩国人参出口平均价格、人参生产流通设施资金投入显著正向影响韩国人参出口竞争力,劳动力投入显著负向影响影响韩国人参出口竞争力,韩国人参出口国数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提高韩国人参出口竞争力需合理扩大人参种植规模,提高人参生产效率,完善人参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参产品研发力度,积极拓宽人参国际出口
为提升新疆小白杏产业化水平,提高果农收益,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新疆小白杏产业进行调研,发现从种植端到消费端中各环节仍存在老旧果园更新慢、储藏设施少、运输费用高、交易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快小白杏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新疆小白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按照习总书记对江苏的要求,要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林业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繁荣、乡村治理等多维度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开辟一条独具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本文基于江苏省林业发展状况,具体阐述目前林业发展对江苏乡村经济的实际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以2000-2019年江苏省农民收入为研究对象,从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与总收入变动趋势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增长出现颓势,财产净收入较为稳定,而转移净收入逐渐成为收入增长的最大动力源.同时,发现存在农业效益较低、非农收入动力不足和政府政策补贴收益低的问题.
通过对福州市白沙镇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生计转型的实际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白沙镇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户生计转型意愿强烈,愿意以旅游为主的生计策略,但发展方式比较粗糙;农户的文化资本、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对其选择旅游生计转型起决定作用;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等也是农户选择生计转型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融资建设的针对性建议.
根据不同构建主体将森林康养基地指标体系归纳为政策型和学术型两类,在可视化分析后,阐述了两类体系的构建现状并进行分析:政策型为中日、三省一市的指标分析;学术型为三位学者所构建的指标分析.发现两类指标都侧重对林业资源和设施方面的评判,而忽视旅游体验感,即服务质量、专业人员和游客满意度三个维度.最后从指标体系的统一化、规范化、在地化、数字化四个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部门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保证森林康养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意愿调查法(CVM)调查浙江绍兴古香榧群景观游憩功能的支付意愿(WTP),对其游憩价值进行货币化的评估.对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和人均支付意愿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被调查者对古香榧群的了解程度与支付意愿有正相关性,年龄、月收入水平以及之前参观古香榧群的次数与支付意愿值呈显著正相关.并针对会稽山古香榧群游憩价值开发现状,为提高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游憩价值提出了建议.
为解决森林外部性导致的生态产品与服务供需间矛盾及其内部化问题,学界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概念.目前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森林生态补偿概念、利益相关者与主体识别、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补偿标准的计算以及森林生态补偿模式这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对森林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没有定论、各学者提出的补偿标准和方式计算结果差距较大、有些方法结果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对具体标准的数字化和对补偿标准的灵活调整等方面研究缺乏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主体的界定、分阶段补偿标准的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根据碳减排经济部门责任,构建区域碳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粗糙集和信息熵理论,结合TOPSIS法,构建基于粗糙集条件熵和TOPSIS的区域碳管理绩效评价模型.以中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评价和分析区域碳管理绩效及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管理绩效逐年提升,区域差距逐渐缩小;节能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分别是各区域的普遍优势和短板.西北区域是提升中国整体碳管理绩效、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区域.最后根据区域碳管理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研究兰州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农户的乡村旅游参与情况和影响因素,发现个人学历、对乡村旅游的了解程度、乡村旅游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参与乡村旅游可以提高收入、看好本地乡村旅游开发前景、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值得信任、周围人群参与情况、参加过乡村旅游相关培训、有亲属在旅游部门任职、乡村旅游推动了村容村貌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年龄、参与乡村旅游风险较高、乡村旅游破环原有生活秩序、乡村旅游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对参与乡村旅游显著负向影响,最后从农户参与视角提出了兰州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