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嘎它:神秘的彝族恋爱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为核心的彝族阿都地区,尽管伦理道德十分保守,尤其是家族内部中男女绝不能产生恋爱行为,但和其家族之外的尚未婚配青年,就有寻找“朋友”自由的传统习俗,男青年还以“朋友”上百为荣。
  寻找“朋友”彝语称“它”,“嘎它”是阿都(小裤脚)地区的“它”方式,即白天在路上约好,夜间来相会。“嘎它”一般是男人主动追女人,女方要寻找自己“不愿意”的各种理由,提出各种难题,设置种种障碍,男方要用彝族谚语、尔比尔吉等各种知识唇枪舌剑以压倒对方,击破其一道道防线,直到使她心悦诚服,拿出信物。现以“我”的一次“嘎它”经过为例,介绍布拖彝族恋爱风情。
  “嘎它”在路上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选美已揭晓,被评选为今年火把节拖觉洛达美女的妞牛,一时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热议话题,自然成为年轻小伙子们竞相追求的目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多情善感的我莫明地喜欢上了她,从而对她产生爱慕之情。“它”妞牛的念头由来已久,每次逢场赶集,我的目光总是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寻觅妞牛的身影。只要未见着,心中自然觉得很空虚。见到了她,便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满足感,却也心跳不止,总不敢去接近,更不敢去搭腔。谈不成的交易很多,而绝对没有未谈而成的生意,于是决心“它”妞牛一回。
  集市上总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梭往的年轻人,穿着美丽的服装,是在寻找自己的情人或意中人。在赶集的姑娘散去后,尚未约好自己的情人或意中人的小伙子会感到极度的空虚和失落。
  赶集人纷纷归村了,妞牛随着归村的人流往回家的路上归去。机会来了,我匆匆喝了二两白酒壮了胆、紧随她而去。她回头瞟了我一眼,她的眼睛与我的眼睛相逢的那一瞬间,我心跳加快,有种全身发热更多的是发麻的感觉。如果在这个时候退回来,就会害臊,我只有鼓起勇气对她搭讪:“前面的姑娘,请你等一等,我俩结伴同行,好吗?”
  她装着没有听到,继续往前走。我提高嗓门重喊一遍,她还是不理不睬,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靠近她。她以奇怪的眼光盯了我一眼。我对她说:“等一等,我俩一路去行吗?”
  她说:“你说哪个?”
  我说:“除了你,还会是谁呢?”
  “我不认识你”她说。
  我说:“不认识没有关系,不同地方的两块石头被人捡在一起便相识。从不相识的鸟儿和树木,鸟儿落在树枝上后二者相识了。不相识的两位年轻人一往亲戚方面推测,必然就能成为亲戚。看似不相连的两座岩壁,其实构成了相互照映的整体。没有不连着的地,也没有无亲缘关系的人。以前不相识,现在交谈不也就认识了吗?今天我是特定来与你同路交谈的。”
  她说:“我谈不来口”。
  我说:“人类喜欢交流,虎豹喜欢食肉,蜜蜂喜欢花草,老人喜欢醇酒,小孩喜欢糖果,云雀喜欢虫子,乌鸦喜欢漆果。蕨基草下的野鸡一只鸣叫便引来多只齐鸣,原野上的云雀一只鸣叫便引来多只齐鸣,只要我俩一路,边走边谈,自然感到脚步轻盈,心情愉快,何乐而不为呢?今天我不卷裤脚不涉水,不经思考不赶路,特意来‘它’你的。”
  她说:“我不懂什么叫‘它’,现在我只知道吃饭长身体;人,我只认识父亲与母亲两个人;地,我只认识埂上和埂下两块地;牛,我只认识有黄、白两头牛,其它的事物我一概不知。”
  我说:“妞牛哟,你在说反话了,你的言语如同镰刀一样婉转,你曾在险要的悬崖峭壁上牵过牛,你曾在狼群聚集的地方取过火。蓝色,只有荨麻你未尝过;红色,只有火你没有吃过。蓝色之蛇知花草,鱼儿知水性,鱼儿不被水淹死;老鹰知风向,老鹰不被风吹倒;花蝉必识树木竹子的枝叶,家父必知木柴竹子的用处,母亲必识家畜之灵性。‘它’,你不懂谁会懂?”
  妞牛露出了笑容:“小伙子你真会开玩笑,你说起话来真动听,你把话儿说进水中去,我想把它捞到岸边听;你把话儿说到岩壁上,我想把它捞到壁边听。你的牙齿和舌头造词真历害,我把你的话儿听进脑海里,感到头晕又眼花。听进手脚里,感到手乱又脚麻。我能听懂却无法应答”。
  我说:“云雀不知黄昏,见了地埂便落地,喜鹊不知黄昏,见了树林便归巢。远古的时代,‘兹里史色’遇见了去远方寻亲的‘史尔俄特’,便停止了织布,拦住史尔俄特,缠着史尔俄特,逼着史尔俄特猜谜语,迫使史尔俄特留下与她成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女人追求男人的动人故事。骏马,最强壮的时候不上赛场,老了后将会套上马鞍,再也不能驰骋疆场了;肥壮的黄牛,趁健壮时,不到斗场上来斗一场,老了就只能拖犁把了;年轻小伙子,如果不趁年轻耍把够,成家便成为房屋的主人,想耍也没有机会了;年轻漂亮的姑娘呀,不趁年轻耍把够,出嫁成家成了锅庄锅儿的主人,成了孩子的妈妈,再也玩不了了。布谷鸟只鸣叫三个月,阿吉么之尔花只开七天七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青春玩不好,晚年必后悔啊。俗话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一百个朋友不算多,一个敌人不算少’。今天我专程来“它”你,怎么还不表态呢?”
  她说:“我再重复一遍,现在的我吃了烧烤的食物,却不知弹去灰灰,吃了肉食却不知揩嘴巴,只知道吃饭外,其它什么都不懂。”
  我说:“天上星星虽然多,却只有一颗最明亮;林中树木虽然多,能作犁耙的却只有几棵;林中竹子虽然多,能做口弦的却不多;世间美女虽然多,我喜欢的却只有你一个。今天,你不给我表态,我不让你回家。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和我‘它’,我也不能勉强。‘两个鸡蛋不可以拴在一起。不愿鸣的鸡不可强行张开翅,不愿叫的狗不可强行撕开它的嘴,强扭的瓜不甜’啊”。
  她说:“我经不起冬天夜晚的寒冷,受不了父母严厉的目光,更害怕遭来亲家的毒打”。
  我说:“青春不玩,晚年悔,哪有怕鹰不喂鸡,哪有怕狼不养羊,哪有怕敌不生子”。
  她沉默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牧羊者有背不起死羊的人,放猪者有背不起死猪的人。”
  我说:“我量力而行,量力打包袱,敢作敢当,敢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这时,我看得出她没有拒绝的意思,于是我趁热打铁抓住她的毡子。她说:“不要这样,君子动口不动手,人贵讲风格”。
  我说那用什么作订情物?她不好意思似地递我一支口弦,我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于是约好了相会的时间地点。
  相会在林间
  我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约会日期,天黑后,我约好了我们村寨的两位年轻小伙子,带上订情物,买了些水果糖,往目的地奔去。我们三人一路上谈笑风声,边喝酒边聊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约定地点。这时,我感觉既兴奋又担心,担心失约,因为失约是一种玩弄,是一种欺骗,是一种侮辱性的欺骗。我有意识地环视四周,未见人影,我的担心在升级。突然一阵笑声给了我惊喜,从松林中窜出了三位穿着裙子的姑娘,岂不是妞牛她们吗?我的心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欣喜若狂,她们来到我们身边时,齐声朗诵了迎接朋友的传统诗——“邓胜诗”。“你们来的地方老人平安小孩快乐吧!你们来的地方五谷丰登四畜兴旺吧!你们来的地方没有灾害没有瘟疫吧!”我们以“舅舅平安舅母健康舅子快乐吧”予以应对。我们选择了松林中的一块草地,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中间摆放着烟、酒、糖。秋天的夜晚天高气爽,皓月当空,星光闪烁。美丽的月光下,我们六位年轻男女在这空旷的原野上进行着青春的狂欢。
  我们男女各分一组,开始进行了约会仪式的各种活动。她们组中个子矮小,但美丽可爱、聪明大方、口齿伶俐的阿果大显伸手,连续为我们朗诵了几首彝族民间爱情诗。我们组中见识丰富,反应敏捷的木牛更不示弱,争对阿果诵出诗,自编自演了几首情诗。不甘沉默的阿牛也滔滔不绝地来了几首,英俊潇洒的木嘎给予了还击。几番较量不分胜负。于是妞牛提出进行“猜谜语比赛”。我为自己有了发挥特长的机会,暗自高兴。因为小时候的我喜欢听老人们猜谜语,一般的民间谜语,我基本上都能猜中。不出我所料,她们出的谜语都被我猜完了。她们目瞪口呆,彻底认输了。这时,她们三位不约而同地拿出口弦弹了起来,一会儿是阿果的三弦,一会儿是阿牛的两弦,一会儿是妞牛的四弦,一会儿又是三人齐弹,真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受。她们的口弦声回荡在夜晚的树林间,令人如痴如醉,好象觉得自己生活在世外桃源里。这一下把我们的气势压倒了,因为我们三位几乎是弦盲。当我正津津有味地欣赏她们的口弦声,陶醉在她们的口弦声中时,阿果无意中抱住了我的腰,阿牛跑来并拢了我的脚,抬起了我左摇右晃,我才意识到男女摔跤开始了。那边的妞牛更惨,不是被木嘎搂着拥抱,就是被木牛抱着亲吻。他们四位把我和妞牛折磨得差不多之后,互相间又玩了起来了,直到玩得精疲力竭之后才停了下来。然后,我们又继续围成一圈,喝酒吃糖,讲故事。
  夜深了,我还没来得及把阿牛、阿果和木嘎、木牛两两配对交朋友时,阿果和阿牛以拾柴烧火为由溜掉了,继而木嘎和木牛也以追回阿果、阿牛为借口跑掉了。这时候,这一片天地就只剩下所谓主人的妞牛和我,倒也有点不自然。经过几番猛烈地较量,她的防线彻底崩溃了,天上的月亮见了我俩都害羞躲进云层里去了,我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陶醉。这一夜,我俩聊了很久很久,无话不说,不知不觉中迎来了天上的启明星。我表示要启程离去,妞牛却含情脉脉地对我说:“蕨基草上的野鸡尚未鸣叫,你急什么呀,草原上的云雀尚未鸣叫,你急什么呀,屋里雄鸡尚未鸣叫,你急什么啊,河中的青蛙尚未醒,你急什么呀。”接着又拿出口弦弹了起来,悠扬悦耳的口弦声荡漾在夜间的原野上,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情意浓浓,然而无情的启明星向我俩眨了眼,催使我俩离开。一路上我觉得自己丢失了一样什么东西似的。
  狂欢在火把场上
  自从上次相会之后,我俩便自然成了传统习惯中约定俗成的朋友。每次见着她,只要我能寻找机会提出约会,她都从不拒绝。我们从最初通过语言取得联系,渐渐形成了通过表情信息相约。一次次地相约中,彼此默默地接受了对方,从而产生“三天不见必在梦中见”的感觉。一次相约中,她低声哼着:“亲爱的朋友,打荞子的时候,愿能和你共用个场地;背粮食的一天,愿能和你共用一个歇处;口渴时,原能共喝一口水;睡觉时,但求共枕头;愿你变成海椒来,时时装在篮子里;愿你成为客人来,来到火塘上边坐,一副炊具边同饮同食多快乐”。我又陶醉在人间真情中。当她告诉我她要与别人订婚的消息时,我感到很失落,无可控制自己的情绪,自然流露出:“天上可恶者,雷电也;地下可恶者,草中毒蛇也,人间可恶者,来娶你的男人也。来娶你的男人呀,骑上马儿走在山顶时,愿被马儿摔倒山沟去”云云。说来也怪,平时在人群中相遇时彼此不敢正眼视对方的我俩,夜晚相会在林间时却十分热烈,热烈地亲吻、热烈地拥抱、热烈地狂欢,真是热烈地享受了人间的激情。
  火把节是东方狂欢节,更是彝族的情人节。“吃在彝族年,连吃三天三夜不过分;玩在火把节,狂欢三天三夜不过分”。第二年火把节的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火把场,期待着妞牛的到来。我的眼睛终于在熙熙攘攘、水泄不通的人群中寻找到了她。她打着黄伞,穿着全身花纹的衣服和丹红扎里红裙子,头上戴满银饰,胸前佩戴银饰颈带,迈着姗姗的脚步向火把场中心走来,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分外美丽。
  她看到了我之后,向我微微一笑,感觉有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显得特别动人。一会儿,她同几个美女一同朝我走来,并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我意识到她们要干什么,于是吩咐木牛买来糖果,约好几个朋友随之而去。我们来到火把场附近一片林子中的空草地上,把她们的黄伞搭成临时帐篷,打开帕子,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座,中间已摆好了她们买来的烟酒和我们买来的糖果,我们喝上她们的酒,喝在嘴里却醉在心里;她们吃上我们的糖,吃在嘴里却甜在心里。大家边喝边吃边聊,其乐亦融融。不知不觉中玩到了黄昏,火把场上的人也几乎散尽,我们约她们到山坡上玩,并为她们杀猪宰羊。我们年青的男女,一会儿弹奏口弦,一会儿抱腰摔跤,一会儿唱山歌跳朵洛荷舞,激情狂欢火把夜,忘却了人间忧愁。第二天,妞牛还送我一套自己亲手缝制的节日服装,穿在身上时,长得不怎么样的我显得十分神气。
其他文献
“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这是越西周边县流传较广的一句顺口溜。此话大有说越西人的不是,大有贬斥越西人的滋味。作为越西人的我听来总觉得不舒服。  本是勤劳、聪明、善良的越西人在外县人眼里咋就成了不受欢迎的角色,犹如瘟神、灾星一般。有这么可怕吗?在异县他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多年中,不管在何时何地,在外乡同事、熟人,乃至朋友中,时不时、自觉与不自觉中,当真也好,戏言也罢,总会无端地遭到“遇到三个越西人
期刊
1  从峨山出发,九十五公里  一级高速,一路无限风光  一个小时,安全到达元江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  是一个名叫那诺的哈尼山寨  我不知道,那诺在哪里  陌生的那諾,像躲藏在  迷雾中的美女,让我捉摸不透  午饭刚结束,一群人  在酒店大厅里,大声谈论着  元江坝子的气候。其实  脸颊上如雨滴落的汗珠  早已告诉我们,在这里  身上的衣服都是多余的  有人坐到我身边,小声地说  “那诺是个遍
期刊
1.吉俄伍沙的长诗《兹兹普乌和阿普笃慕》(《凉山文学》彝文版2012年4期)  这首诗长达221行,每一行诗句式变化多端,语言精炼新颖,让人过目不忘。“来到兹兹普乌/我做梦/我惊魂/兹兹普乌啊兹兹普乌/我的梦里/祖辈居住在此/祖母居住在此/士兵络绎不绝/骏马蹄声响彻山谷/街道像要被踏裂开/房屋像要被振坍塌”。全诗是对祖居地和先祖的怀念之作,而寻根文化是这首诗歌的典型特色。大凉山的彝族人大都知晓兹兹
期刊
月光下的邛海,就像一位素颜的少女,恬静、文雅、秀丽,静静地躺在安宁河谷,静静地躺在泸山脚下。  今夏,有机会送援助凉山的民警到西昌,于是也便有了机会到邛海,一睹它的芳容。  那天早晨6点半,我们从绵阳出发,经过德阳、成都、雅安,在异常险峻号称“云梯天路”的雅西高速路上一路穿行,一路赏景,经过腊八斤连续刚构特大桥、泥巴山隧道,下午3点半顺利到达西昌。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
期刊
祈祷  雪山啊  别让他们  都上来了  给神留一座  作蒲团吧  诗人啊  像树分泌出树脂  那样写诗吧  长夜啊  卸下重负  让拉车的人睡一会吧  人们啊  享不完的福  吃不完的苦  都留下来  作继往者的口粮吧  福田坝啊  让我回到  有炊烟有外婆有甘蔗林的  穷日子吧!  就是死也要种下燕麦的人  骑着一朵白云走了  他养大的马还在等他  爱人啊仇人啊  是一个人吗?  请让一让  
期刊
引言:从盐源本土的“三位诗人”说开去  人类可以没有诗人,但是人类不能没有诗歌。  盐源活跃着“三位诗人”:邱志忠、黑惹子喊、沙辉。凭借对当地文化气脉和人文“基因”的传承和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以及自身的努力,在州内诗歌界表现活跃,并且实力强劲,甚至在省内和全国诗歌界也是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更属于全国彝族诗歌界的活跃分子。他们在《民族文学》、《星星》、《散文诗》《四川文学》、《凉山文学》《作品》、《
期刊
大地上怒放的云朵  步入群山之巅,你注定会看见不一样的云朵。  有人说,云朵是天空的羊群。  在大凉山,在我的家乡,躺在盛夏的山坡上枕臂而望,就是别样的发呆。高天上的清风有如一把剪刀,云朵的羊群或静或动,或奔或止,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自由生长……  这样的仰望,会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好想把蓝天作为大地,成为云朵的牧人,行走于宽广无垠的地方,自在自由。  也许,这就是“约纱茨”的来历。  不用说,“
期刊
山路十八弯的抑扬顿挫  勾勒跌宕起伏的情节  那年,那月,那个静静的黄昏  你回眸的地方  便開着一株野百合  抹不去山路的痕迹和音容  山丘摇曳苍翠的参差和争宠  炊烟,潜入心脾和骨子  牧笛,吞吐故乡的云彩和呼吸  我确认  你仍在那个山坳  山坳下的那条小溪  唱着一个人的千千情歌  谁莽撞了你音符的情绪  戛然而止的休止符  连云朵也停下了赶集的节奏  半分钟的闭目仰望  是祈祷,还是在默
期刊
我出生在一个很幸福的彝族家庭。父亲是一名正直、严谨的彝族作家、诗人。母亲是一名勤劳的驾驶员。父母成了我最好的启蒙老师。从小,爸爸最常讲的故事就是党员们的红色故事。听了十一个春秋,如今都已经建党九十多年了。  九十多年来,有一群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让民族解放,让国家富强,让人民幸福,用自己的鲜血染红旗帜,他们就是共產党员,是永远的英雄!  我所在的
期刊
(上接《凉山文学》2019年第6期)  七章:开闸  资金很快批了下来,县政府表态,限时保质完成,资金不够可以追加。  因为山高路陡,钢管又十分沉重,稍有不慎,即可发生意外。出于安全的考虑,根据县里的要求,这次铺设管道就不用本村村民出力了,全部外包给有从业经驗的野外管道铺设公司。  一车接一车的钢管运到了村里,每根钢管重达四百斤,需要四五个管道工人才能抬动,他们就这样几个人一组,用双肩托着钢管,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