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策略与实践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策略与实践”。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是基于教学与生活相互融合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生活化教学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的重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地理教师的追求。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方法之一就是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体验和理解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设;生活化;情景;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们只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感受地理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创设生活化情景。
  一、利用图表创设生活化情景
  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会考的重要考试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会考大部分都以地理图表为情境创设问题,以考察学生运用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图表的观察和分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高中湘教版地理教材和地图册上地理图表类型多样,这些图表往往信息量大,有的甚至较抽象。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信息融入到地理图表中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如:读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据图回答:
  (1)学校明天要举行登山比赛,为锻炼同学们的毅力,拟选择攀登最艰难的线路。小明在图上画了4条线路,他最终可能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明到达山顶时,感到山顶比山脚凉快,请问山顶与山脚的温度约相差几度()
  A.0.6℃ B.1.2℃
  C.2.1 ℃ D.3.6℃
  (3)寒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保暖衣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明一家人的旅行线路最有可能是( )
  A.从浙江到罗马 B.从浙江到莫斯科
  C.从浙江到伦敦 D.从浙江到新加坡
  这组题充满生活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等高线和气候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地理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师因势力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并在愉快的心境中体验成功。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景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会马上高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就会自然与和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就更加深刻。
  如在地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绘制简易校园平面示意图,引导来访者准确快速地找到目的地,学生兴趣高涨,之后,我特意挑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在下面就议论开了,我顺势引导,这几幅图有什么地方与实际校园是有出入的?,怎样修改才能使这幅图能真实地反映我们学校的校园空间布置,(涉及比例尺方面知识)怎样修改才能使这幅图更简洁美观?(涉及图例知识)怎样修改才能避免“找不着北”?然后通过画、评、改三个步骤,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地图的三要素,感受到所学地理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再如在讲地球运动意义——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可以这样创设生活化情景
  情境创设:展示不同季节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并重点标出几张表格的差异。
  联想质疑:为什么表格中的时间有早有晚?
  操作探究:①分别计算三张表格中起床到晚餐时间间隔;②计算一日三餐的时间间隔。
  讨论交流:不同季节中,起床到晚餐的时间间隔为何有差异?为什么?
  这样的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探究高中地理中的难点问题(地球运动规律),势必会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虚拟假设创设生活化情景
  虚拟假设,即在思考问题时能假设一个情境,可以用人、地、事、物、时来创设,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思考、挥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在讲授“城市的起源”一课时,我从网上学来的,请了美术老师帮画了四幅漫画,开始编故事:①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学生一阵大笑),那时侯人们还是靠狩猎与采集勉强填饱肚子,打到兔子,吃兔子;
  打到野猪,吃野猪……,那个时候人们都没有挑食的坏毛病(眼睛环视全班,脸上一片坏笑);②有一人家最擅长打兔子,祖祖辈辈都是打兔子,随着打兔子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天打回的兔子吃不完了,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剩余产品)对,于是就产生了换换胃口的想法。于是就会拧着两只兔子到部落的其他家庭去转转,看看谁家有吃不完的野猪肉,想换点野猪肉吃吃。有时候这种交换可能成功,有时候可能很难成功,也许他的邻居们恰巧也都只会打兔子;③为了提高这种交换的成功率,他们就约定……(我故意停顿三秒钟,眼睛再次环视全班,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我故意语气神秘的继续讲。)在每个月的月圆之夜,在部落边上的那颗大树下,把自己多余的猎物都带来。(学生们大笑起来)这样交换的成功率就会比以前要提高很多,但是,也有不凑巧的时候,某个月圆之夜,大家来到大树下,都一起打开自己的口袋,发现(停顿三秒)全是兔子。(全班狂笑);④这时候──站出一个人,大叫一声:“你们把自己的猎物放在这里,我就住在树下不走了,你们在石头上刻下自己想换的猎物是什么。你们每天都可以把猎物送到我这里来,我帮你们交换。”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谁?(全班马上安静下来)这个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小卖部老板,世界上第一个商人,世界上第一个城里人啊!(全班狂笑)安静!安静!这是真的!城市的定义是什么?(大家都看着我)城市就是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这个再不打猎,再不从事农业活动,住在大树下面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是城里人,是什么?好,我们总结一下: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在这教学过程中,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中国杭州天堂伞业有限公司有批伞准备外销,有南亚、非洲北部、欧洲西部几个地区共选择……中国温州某羽绒服制造厂有大批羽绒服希望外销,有印度尼西亚和瑞典两地供选择……,假如你是这企业的销售部经理,你会怎样选择销售地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上述生活情景是虚拟的,但问题是完全可能是现实的。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这样是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四、结合热点创设生活化情景
  当今世界新变、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教材中尽管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仍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新地理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并且要将学生对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热点焦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材料:据市气象台消息,今年第9号强台风“圣帕”于8月13日凌晨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强度不断加强,15日下午2时中心位于温州东南偏南方向大约156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在北纬15.7度,东经128.1度,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50米/秒(15级)。目前中心正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预计台风未来将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还会有所加强,于17日到达台湾东部海域。虽然目前位置距离我市较远,但该台风强度强,在此提醒有关方面要提前做好防台抗台准备工作,关注气象台的最新消息。
  教师可以设置下列情景:①合作探究台风形成的原理及过程;②探究台风的时空分布规律;③为什么我国强台风大多出现在浙江、广东、福建沿海,而超强台风浙江机率最大(或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的角度加以分析);④台风造成的影响及目前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防御措施分别是什么……
  11月18日 今天我们从上海出发,特别兴奋与期待,早上六点钟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起床做准备了……
  11月26日 今天驶过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最深处达11000多米……
  12月9日 开始几天我们沿着经线南下,时差变化不大,后来改走纬线,时差问题就摆在了大伙面前。从与北京时间相差4小时,到增加至6小时、8小时……
  12月16日 刚进西风带时,风浪不大,我甚至有点失望。可是没过多久,这种失望就被“绝望”代替了。狂风在窗外肆虐,海浪在船舷狂舞……
  12月22日 我们已经驶入南纬66034′的南极圈内,有些同事情不自禁唱起那英的一首老歌——白天不懂夜的黑……
  1月17日 在经过15天的航行后,我们已经从长城站来到了中山站。
  2月6日 在南极,我们有一个不离身的宝贝──面罩。每一个到过南极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南极的紫外线辐射实在太厉害了。你一天不戴面罩,脸上皮肤就会发红发黑,继而发硬结痂,痛得头发晕。
  再如极地科考的热点背景:自1984年11月19日我国第一次组队进行极地考察以来至今已完成21次南极考察之行。以下是其中一次随队记者发回的日记摘录:
  根据日记中的信息,每天的摘录都可以探讨相应的地理原理性问题。
  源于生活,回归理性。联系时事热点、焦点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思维空间较大,而台风就发生我们的学生身边的一种自然灾害,南极科考的事件学生也比较熟悉,我们创设学生身边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有些热点、焦点问题常常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和生成,学生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继续加以关注和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五、利用实验创设生活化情景
  实验法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老师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主要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验,或让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学习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都有待发展,用简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可以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时,设计如下小实验:撑开雨伞,从顶上倒下一滴红墨水。当雨伞不动时,发现红墨水沿直线流下;当雨伞顺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左侧流下;当雨伞逆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右侧流下;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就可得出“南左北右”的规律。
  再如:在学习“流水对地貌的作用”时可以设计下列实验:
  1、流水侵蚀地貌:如图:
  ①使染色的水从饮料瓶中匀量流出
  ②使匀量流出的染色水从平板上端流下,调整平板坡度,观查水流宽度并记录
  ③分析坡度与水流宽度的关系,说明地形坡度与河流的侵蚀类型的关系
  2、流水沉积地貌:如图:
  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大米或细沙从书本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大米或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如果从上空俯视又成什么形状?
  ⑤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上述地理实验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原理清晰、效果明显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构建的知识,记得牢、理解得透,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愉快而轻松,课堂的效率无形之中就会提高。
  总之: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卢文石.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2009年第7、10期
  [3]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地理新课程培训资料.2007.9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网络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而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的掌握是保障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信息化时代的内在要求。计算机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亦是将来更高阶段计算机学习的基础,文章笔者首先研究分析初中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其次,指出当前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教学模式提出可行性的设计建议和方案,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期刊
【摘要】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听评课实效,该校采用了基于教师自我诊断下的主题式听评课活动:以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特长为研究目标,以此来提升研究深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我诊断;主题式;听评课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
期刊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人。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和实践尝试稍作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策略;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它可以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历史学习,同时,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获得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应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较好地达到以上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学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提问是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逐渐形成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而本文主要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时代特征、信息化以及、高中学术课程等方面相结合,促使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国教学体制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训练  小学生思维的特征是随着儿童大脑的发育,随着知识的增加智力水平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数学课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书香关系的科学,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增加思维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维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