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世纪开展“三农”工作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新变化,进而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新问题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落后区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薄弱部分,农民是中国民众的弱势群体,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新阶段的新问题
抓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方面要把追求数量增长转到优化品种和提高质量上来,另一方面要把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突破口。新阶段的新问题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到一半,这就使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三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四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为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如果把所有东西包括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都折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2.新阶段的新变化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到2000年底,从国家统计局牵头制定的总体小康的16项检测指标来看,我们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恰恰都和农业和农村问题密切相关。农民年均纯收入、农民每人每天从食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当初设计2500多个县市到2000年都要建成初级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三项指标都未达标。农民收入上不去,最直接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新阶段的新变化在农产品供给这么好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2.1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角度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2009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37.7%,并随收入提高逐步缓慢下降。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减小,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收入弹性系数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会导致食品收入弹性系数降低,这就造成了农产品市场很难扩大、农产品价格很难提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购买农产品的城市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太低。
2.2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阶段,资本和技术开始大规模替代劳动力。
3.新阶段的新思路
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第一个“新”,就是中央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来考虑。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如果农村不实现小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新”,就是十六大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仅仅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兜圈子,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第三个“新”,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央抓农业农村工作,大的思路就是两条线: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含义是要把农业的结构调整转到以品种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要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舞台。 战略性结构调整有几个大的方向,所有的农产品都要改善品种和提高质量;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转化初级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带;继续支持农村办好二、三产业,进一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借当前农产品供应较为充裕的机会,抓紧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要在稳定中不断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政策;二是减轻农民负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中国的农村、在中国的西部。从这意义上讲,无论是在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中,还是在我们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区发展布局上,农业发展将始终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新问题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落后区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薄弱部分,农民是中国民众的弱势群体,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新阶段的新问题
抓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方面要把追求数量增长转到优化品种和提高质量上来,另一方面要把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突破口。新阶段的新问题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到一半,这就使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三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四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为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如果把所有东西包括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都折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2.新阶段的新变化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到2000年底,从国家统计局牵头制定的总体小康的16项检测指标来看,我们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恰恰都和农业和农村问题密切相关。农民年均纯收入、农民每人每天从食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当初设计2500多个县市到2000年都要建成初级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三项指标都未达标。农民收入上不去,最直接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新阶段的新变化在农产品供给这么好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2.1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角度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2009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37.7%,并随收入提高逐步缓慢下降。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减小,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收入弹性系数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会导致食品收入弹性系数降低,这就造成了农产品市场很难扩大、农产品价格很难提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购买农产品的城市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太低。
2.2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阶段,资本和技术开始大规模替代劳动力。
3.新阶段的新思路
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第一个“新”,就是中央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来考虑。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如果农村不实现小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新”,就是十六大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仅仅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兜圈子,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第三个“新”,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央抓农业农村工作,大的思路就是两条线: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含义是要把农业的结构调整转到以品种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要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舞台。 战略性结构调整有几个大的方向,所有的农产品都要改善品种和提高质量;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转化初级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带;继续支持农村办好二、三产业,进一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借当前农产品供应较为充裕的机会,抓紧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要在稳定中不断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政策;二是减轻农民负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中国的农村、在中国的西部。从这意义上讲,无论是在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中,还是在我们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区发展布局上,农业发展将始终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