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2年,教育部颁布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于2003年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师资、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以及高校行政管理三个主导因素的分析,对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导因素体育设施
跨入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关话题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高校体育师资、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以及高校行政管理这几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这三方面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必要。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修正体育教师以前的教学方法等,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学习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的过程。
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止于50年代中期和始自1955年的美国基础教育的两次课程改革,都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的。但两次课程改革的产生的迥然不同的后果使人们意识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如果没有广大体育教师的理解与配合,体育课程改革只能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实质性的进步,进而达不到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却面临着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教师素质水平已经落后于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尚没有完成由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的角色转换等问题。
结合美国课程改革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高校体育师资的建设问题。从高校方面来说,应当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为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提供机会。而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也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努力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合理利用配置与开发场地、器材等高校体育设施资源,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近年来,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校内体育场馆及体育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但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全国高校普遍采取多校区办学的运作模式,也造成了部分固定的体育设施资源出现管理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因此,如何对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及充分利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问题,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设置现代化的研究,适当开设一些对场地、教学器材要求不高的新兴和时尚体育项目。对于某些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又在高校购买能力范围内的体育设施资源,高校应尽快予以解决。高校还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以及改造场地器材等方式提高对校内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高校应充分的利用校外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三、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及效率
体育部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行政主管也是教学管理的实施部门。高校体育部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工作的效率是体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以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具体做法包括,重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强化体育部门管理,从组织上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行;合理配置与开发研究高校体育资源;结合本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修订和完善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等。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第一顺利进行。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各部门应该相互协作、兼顾各个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切实的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阳卓江)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导因素体育设施
跨入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关话题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高校体育师资、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以及高校行政管理这几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这三方面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必要。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修正体育教师以前的教学方法等,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学习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的过程。
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止于50年代中期和始自1955年的美国基础教育的两次课程改革,都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的。但两次课程改革的产生的迥然不同的后果使人们意识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如果没有广大体育教师的理解与配合,体育课程改革只能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实质性的进步,进而达不到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却面临着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教师素质水平已经落后于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尚没有完成由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的角色转换等问题。
结合美国课程改革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高校体育师资的建设问题。从高校方面来说,应当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为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提供机会。而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也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努力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合理利用配置与开发场地、器材等高校体育设施资源,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近年来,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校内体育场馆及体育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但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全国高校普遍采取多校区办学的运作模式,也造成了部分固定的体育设施资源出现管理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因此,如何对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及充分利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问题,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设置现代化的研究,适当开设一些对场地、教学器材要求不高的新兴和时尚体育项目。对于某些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又在高校购买能力范围内的体育设施资源,高校应尽快予以解决。高校还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以及改造场地器材等方式提高对校内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高校应充分的利用校外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三、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及效率
体育部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行政主管也是教学管理的实施部门。高校体育部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工作的效率是体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以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具体做法包括,重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强化体育部门管理,从组织上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行;合理配置与开发研究高校体育资源;结合本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修订和完善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等。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第一顺利进行。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各部门应该相互协作、兼顾各个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切实的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阳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