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传统之间——巴黎拉丁区与1920年代的中国文人

来源 :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代,大量来法游历的中国文学家和艺术家聚集于巴黎拉丁区。他们中有以传播法国文化为志愿的文化考察者,也有仅以散心为目的游客。他们中有人感到拉丁区的古典美与中国古典美的共通之处,有人则感到文化差异造成的不适。本文将揭示1920年代中国文人因拉丁区这一异国文化空间而发生的对文化现代性与永恒性的思考,分析拉丁区在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生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文章借助包括1920年代由华人参演的法国电影剧照在内的各种文本,重构由当时活动在拉丁区的中国文人组成的天狗会原貌。作者通过一份菜单以及各种相关记载,还原位于巴黎索邦大学附近、作为当时拉丁区中国文人交游重要公共空间的万花酒楼原貌。 In the 1920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riters and artists who came to visit France gathered in the Latin Quarter of Paris. Among them are cultural expatriates who volunteer for the spread of French culture and tourists who only focus on concentration. Some of them felt the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classical beauty of the Latin Quarter and the classical Chinese beauty, while others felt the discomfort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will reveal the cultural modernity and eternity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in the midst of the exotic culture of Latin America in the 1920s and analyze the role played by the Latin Quarter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text reconstructs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engu, composed of Chinese literati who were then active in the Latin Quarter, with various texts, including French cinematic stills by Chinese actors in the 1920s. Through a menu and various related records, the author restored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Wanhua Restaurant located near Sorbonne University in Paris as an important public space for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literati in the Latin Quarter.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我今年选择自主择业,请问对自主择业干部退役金的发放是如何规定的?谢谢。某部:杨成锋2010年4月23日杨成锋同志:你的来函编辑部收到了,现给予解答。自主择业军队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8日,朱德接见王弼时说:“中央决定全部航空干部分批进入东北,接收、搜集航空器材和人员,利用可能条件建立航空站、航空队、航空
作者简介:吴炜圣,汉族,福建连城人,在读硕士。  我有个很难忘的舍友,他叫做圣哥。  五年前,我在宿舍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圣哥。但这话不够严谨,应该说是圣哥的妈妈,她帮我开的宿舍门,告诉我她孩子去外边玩了。没过多久,一个微胖圆脸,有着铜铃般大眼睛的小伙子出现了,宿舍顿时热闹起来。圣哥见到我第一反应就是和我握手,他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牙齿一直合不上。圣哥和他妈妈的东北口音很好听,南方的孩子对这个很好奇
过了旧历二月二十一日,我今年(注:此处应为2002年)是五十岁。到了五十,人便是大人,寿便是大寿,可以当众说些大话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光景吧,我开始睡得不踏实,一到半夜四点
徐国能有篇获台北文学奖的作品,名《石榴街巷》,用娴静温雅之笔,深情回忆台北名闻遐迩的永康街,是谓青春的母亲和少年的自己永以为怀的街巷。合上书卷,似乎还能听到作者轻微却执拗的喟叹:虽然多年过去,但是永康街,仍然是自己心中最深爱的一条街道。  一  在我心中,也有这样的一条街道。它初看并不起眼,但在经济尚未腾飞的年代却是那么红极一时,粲然夺目,那即是曾被省城人骄傲地美誉为合肥“小香港”所在地的安庆路。
清初对待遗民除笼络与压制外,对遗民形象的重新塑造也是其政策的重要一环。姜埰即是典型案例,从其子编辑的《姜贞毅先生挽章》中可具体窥知其身后形象的重塑过程。姜蜾生前在
建国以来,我国的司法运作深受政治逻辑的型塑,政法传统根深蒂固。我国政治经历了从革命政治到治理政治的转换,与之相应,我国的司法模式经历了从革命化司法模式到治理化司法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几年来,在静海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的关心支持下,天海公司紧紧围绕天津警备区提出的“双建双为”要求,着眼市场和战场需要,大力开展“强民兵、兴企业、固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他是班里的尖子生,各方面都优秀,但唯独一点影响了他成为女生心里的王子——他的头发是少年白。他也曾为了头发苦恼不已,甚至自卑,是她给了他一份信心。一次周末,爸妈带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