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作家审美心理探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家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其相应的审美意识也一样。而两性审美意识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在我们当代作家的作品中有着很明显的表现。在当代众多女作家的小说——审美文本背后,潜藏着当代女性作家独特的审美心理,我们通过对其审美心理建构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当代女性作家审美心理的特征。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心理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女性的地位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家庭中还是审美活动中,其主体性都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女性没有作为主体而存在;她们只是社会、家庭或审美活动中的对象,一个相对于男性而言的审美对象。她们不能成为作家、艺术家,不能走上政治舞台。但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女性主义开始盛行,女性开始成为这个社会、家庭、审美活动中主体,开始了美的创造,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作为审美主体的特征。而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的小说作品为背景来分析、展现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及特征。
  一、女性审美心理的建构
  审美心理的发生与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体现于日常生活经验在审美主体自由心态中经审美反思而审美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对生活经验的超越和自由心境的出现、审美欲的释放,审美反思中的感受与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意识、从混沌状态到澄明有序状态,从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意识系统。简单地说,审美心理的产生,是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意识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后的结果。那么审美主体在自然审美和生活审美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心理意识则是造成审美心理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对于男人和女人而言,内在的心理意识的不同则使得男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故而其作品——审美文本所表现的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特征也就不相同了。
  首先来看,作为女性作家而言,构成其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系统)最独特的最根本的基础还是女性心理这一要素。从中国传统社会到现代女性多是以那种柔弱、敏感、情感细腻 、追求完美、爱好纯洁、尊娴静崇灵巧的形象展现给世人。这样,毫无疑问就会把女性作为审美主体或社会主体这一形象忘却,如同陈染的《无处告别》中的黛二这一人物形象一样,活在男性的权威下,迷失了自我。或许,这样的人物塑造,这样的文本所展现的作家审美心理代表了广大女性的审美心理常态;但是这只是因为她们的审美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环境、一定文化背景、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所以其形成的生活审美意识直接源于生活,显然就直接具有了传统女性的心理。
  其次,在审美心理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审美意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自觉的、理性的;也就是说当审美主体进入到审美活动或审美创造中,其主体内在意识就表现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也一样。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女性的女性意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特有的女性生理和心理机制,在时代中形成的“翻身”意识(即要求自由、平等、有政治地位、有权益…)。而女性特有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就直接促使了我们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视角、维度去体验感悟生活、世界与对象,从而区别于男性作家,脱离男性意识系统的掌控。比如铁凝的《哦,香雪》中这样描述“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这便是她以女性意识中的独特的体验去感受自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用她内心最真实的色彩反映来体现其情感、生命。而另外一个方面人们常说的女性意识则指的是女性权益的争取,地位的提升,人生的自由平等等要求。这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开始兴起发展的,她们有了精神上的追求、人生实践中的反抗,开始诉求或追求新的价值,实现自我。而当代女性作家则更是突出这一点,她们把自身的诉求、反抗或追求与审美对象相融相观照,在进行审美创造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意识就会具有一定的亲切感、理性力,从而影响其理想审美意识的形成。如同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一样,她的人生充满着反抗与追寻,她是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活的。
  所以说,女性心理、女性意识是建构当代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关键因素。我们在分析其审美文本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意识对其创作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深层去探究作家的审美心理。
  二、当代女性作家的审美心理特征
  我们在前面分析了女性审美心理的建构与女性心理、女性意识有着巨大密切关系;而这些关系反映在作家创造的审美文本中则是突出了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她们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价值追求的等方面来展现其审美心理的建构。
  第一,色调运用充分。在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作品中运用到的色彩描写是男性作家无法比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是审美活动,也是作家艺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这期间作家(审美主体)的形象思维来回跳跃,来回与生活、自然等审美对象碰撞、交融,不断去感知、体验,显然就对审美对象的形状、色彩、属性、材质、形态等形成过多关注与感悟。透过女性独特的内在生理与心理机制,就会使得自身对审美对象的审视和创造有了高度的内在情感加入,并以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男性作家则没有明显倾向。比如90年代的翟永明在诗歌创作时,以“黑夜”这一形象来突显。她将人生的感悟:空虚、颓废、脆弱、迷惘、无奈与色彩“黑”熔铸到一块,一团糟一片黑无法拨开。这不仅仅体现出生活、社会的状况,人生的境遇,更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状况与感受是忧郁阴闷的,如同黑黢黢的一片压下来,或许还用这“黑”来寻找光亮,来实现她的人生追求。于是“黑夜”、“黑色”等成了文学作品的主旋律,影响了一批人。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黑夜”或其他色彩,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或形容词的概念,而是其千百年来被淡忘、遗漏的精神所,是女性生命中灵魂的追求与向往。
  第二,清冽的情感表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这是正常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女性作家的情感表现则是更为强烈与真挚。在整个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中,她们的情感投入是大大多于理性投入的。这样就使得女性作家在文本创作中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性,总以自身为基础去体验他人。故而,与男性作家相比,就缺少了去客观冷静地分析审美对象,更多的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去与之交流或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在文本人物或环境等叙述中,就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识、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如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中,女主人公是“梦”的主导者,其他人物的出现只是为她服务而已,她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是作者内心心理的一个情感展现。
  第三,女性的自我展示与追求。由于历史条件的束缚与制约,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出现于男性作家笔下的形象是他人赋予的,缺失了主体性的展现与主体意识。而随着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作家开始在其作品中展现自我,追求人生,寻求精神理想,这是自我认识与审美理想的完满结合。这以王安忆的小说最有代表性,尤其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作品中作者把女主人公“她”和男主人公“他”鲜明的对立开来,“她”是能干、强大、有主见、敢追求的主体,而“他”则是矮小、萎靡、依附者的表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以往的女性被支配地位这一局面,而是塑造了女性的强大、对欲望的追求,对自我的展示;它更多的是透过故事情节来展现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心理和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当然,这背后蕴藏着的精神实质或许就是作者作为精神主体的追求,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再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的男女形象塑造是有区别的;女性不再是象征、附属品的代言,而是女性本身,女人自己,是作为人来写的。她们的内心冲动、挣扎、情感意识、精神追寻无不透露了女性作家的审美心理。而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色彩的充分运用,强烈的情感表现、真实的自我展示与追求等特征,无不是当代女作家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卢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欢.纷扰的背后:当代女作家审美心理特征探究[J].当代文坛,2010,06.
  [4]孙惠欣.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东疆学刊,2004,01.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利用VIR/NIR光谱散射特征预测成熟 7 天牛肉的嫩度.开发高光谱散射成像系统,获取新鲜牛肉 400~1100 nm 波长范围高光谱散射图像,对牛肉嫩度进行预测和分级.利用洛伦兹
摘 要:方方的小说《风景》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以其独特的“死亡视角”视角叙事受到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作品中的“死亡视角”进行分析:一、“死亡视角”的界定。二、“死亡视角”的思想启示。三、“死亡视角”中所体现出的对当下生活的关注和人文关怀。这种独特的视角不仅使故事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也给当代小说创作带来新鲜之气。  关键词:“死亡视角”;思想内涵;启示;人文关怀  中国文学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在早前举行的美国CES2004消费电子产品大展上,有一项不太为大家留意的技术展出,那就是用于影音组合上的Dolby ProLogic Ⅱx系统,其标识见图1.名字可能大家都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摘 要: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有其绵延的过程,它伴随着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其历史逻辑定然与其历史发展规律、状貌不可拆分。本文从对现代诗概念出发结合历史和当下,并提出现代诗歌的发生也与当时报刊杂志的兴盛有关,来阐述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及其历史逻辑。  关键词:现代;历史;打破体式;情感抒发;现代技法;报刊分流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有其绵延的过程,它伴随着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摘 要:穆时英被评论家们赋予了两副面孔:“普罗文学”白眉与“新感觉派”圣手。这两个称谓很确切地对穆时英那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两类作品进行了归类——表现流氓无产者的作品和具有“新感觉派”独有特征的作品。  关键词:穆时英;两类作品;都市;人性  一  苏雪林曾经这样评论过穆时英的作品:“他也有两副绝对不同的笔墨;一副写出充满原始粗野精神的《南北极》,一副写出表现现代细腻复杂的感觉的《公墓》和《白金女体
《黑色地图》是北岛后期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是一般人的人生历程:归乡、记忆、告别。诗人通过“黑色”与“地图”,“泉水和蜜制药丸”与“夜的话语”,“彩虹”与‘
期刊
摘 要:《小团圆》是张爱玲写于1975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在新旧文化的交替中,众多人物离散、残缺的生活与命运,而在小说文本中又多处出现了对二美三美的“大团圆”的叙述,但作家却把小说命名为“小团圆”,这不仅是对“大团圆”的嘲讽,也是作家在经历过离散、放逐之后,在彼岸世界与家族在隐秘的心灵世界中的一种“团圆”,而在此意义上的“小团圆”,正是作家想要建构不被大的背景、文化、叙事所淹没的个人叙事话
随着经济模式与社会的转型转型,市场经济也带来了文学的转型。本文试图从刘震云小说与市场运作下影视改编之后文学观嬗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文学如何发展提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