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来源 :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冰冻撕裂叶绿体类囊体膜电镜术的研究,在超分子水平上揭示出长日照(LD)与短日照(SD)对突变型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其野生型农垦58 倒二叶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农垦58-SD 和农垦58-LD差别不明显;而农垦58S-SD和农垦58S-LD之间出现较明显的差异:(1)农垦58S-SD 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垛叠和非垛叠膜区的4 个冰冻撕裂膜小面呈现的功能蛋白粒的密度、大小及构象分布与其对照农垦58-SD 和农垦58-LD 类似,均属正常的超分子结构类型。(2)农垦58S-SD叶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CO2 倍增下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生态生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苜蓿进行了生态生理模型化的研究。在倍增(700 μm ol·m ol- 1)和对照(350 μm ol·m ol- 1) CO2 浓度下,对紫花苜蓿的生态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是影响瞬时表观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气孔导度主要受相对湿度的限制。以整个
期刊
研究了CO2 加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O2 加富条件下生长的紫花苜蓿,其叶绿体对光有更强的吸收能力;CO2 加富可促进紫花苜蓿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以及PSⅠ活化能力的提高;增加荧光光化学猝灭组分,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组分
期刊
Pot grown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were experimented in the open top chambers in which natural air(350×10 -6 ,1×CO 2) and doubled CO 2 air(700×10 -6 ,2×CO 2) were continuous blown thro
期刊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裂壳锥(Castanopsisfissa (Cham p.ex Benth.) Rehd.etWils.)和荷木(Schim a superba Gardn.etCham p.)幼苗,盆栽于自然条件(CO2 浓度350 μL·L- 1)或高CO2 浓度为500 μL·L- 1和空气CO2(350 μL·L- 1)的半开顶式气罩中。在生长最旺盛的6~9 月份,高
期刊
黄瓜(Cucum issativusL.)叶片的光合作用与电子传递活性随叶片衰老而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则相应增高。大豆Lox-1 抑制黄瓜子叶分离的叶绿体PSⅡ电子传递活性,没食子酸丙酯(PG)或槲皮酮(PF)能消除这种抑制作用。二氯苯二甲脲(DCMU)或2,3-二溴百里香醌(DBMIB)存在时,大豆Lox-1 对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有抑制作用,加入PG 使活性恢复到接近原有水平。二苯卡巴肼
期刊
通过测定田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叶片D1蛋白的含量、光合放氧和叶绿素a 荧光,探讨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D1蛋白净降解的关系。田间的小麦叶片受到晴天中午光照约3 h 以后,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 )和初始荧光(F0)明显下降;若将叶片转入弱光下,这3个指标可在1 h 内基本恢复;强光照射过程中D1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D1蛋白合成抑制剂
期刊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表面存在氧化NADH 与还原Fe(CN)3-6 的氧化还原系统(redoxsystem )。该系统在氧化NADH 时,抑制K+ 的吸收,在还原Fe(CN)3-6 时, 促进K+ 的吸收,当NADH 同时存在时, 促进效应最显著, 高达735% 。外源NADH 促进藻细胞的氧吸收达165% ,而使胞质pH 下降; 当NADH 存在时, Fe(CN)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