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节目怎么了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低落、创意不足、娱乐不够、知识没有。”被称为台版“艾美奖”的金钟奖,近日公开批评台湾综艺节目存在上述“四大缺失”,让台湾综艺界炸了窝。但对大陆观众而言,台湾综艺节目近年来的下坡走势相当明显。不少“铁杆粉丝”都在网上哀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台湾综艺节目,已经越来越看不下去了。那么,这种变化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制作费不够影响节目水准
  自2008年开放赴台游至今,大陆游客在台湾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对台湾电视节目的选择。早些年,他们一进房间,就急忙打开电视,看各种“在网上看了很久的节目”;这两年,他们打开电视,则是找“好声音”、“跑男”等大陆真人秀节目,“台湾节目?没什么意思!”
  对于这种转变,台湾业者有切身感受,也有诸多无奈。“大陆现在太有钱了!”台湾某综艺大台的程姓制作人这样感叹,每周有看不完的大型真人秀节目,是大陆观众的幸福,却让他们羡慕又恐惧。当大陆的真人秀节目聚集大牌艺人,在全球各地取景拍摄时,台湾的主流综艺节目,仍在简陋的景棚里,录着枯燥重复的访谈类节目。比如知名度极高的《康熙来了》,单集50万元(新台币,1元新台币=0.2元人民币)的制作费已十年未变。
  “吃大锅饭”导致恶性循环
  当然,直接比拼两岸电视制作方的资金实力并不科学,毕竟其背后隐藏的市场规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程先生认为,台湾电视节目的衰退,与整个电视市场结构不合理和产业恶性竞争有很大关系。
  台湾电视节目的黄金岁月,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三台”时期。当时台湾经济腾飞,消费旺盛,电视台却仅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每一台都有丰厚的广告收益。随着有线电视向民营力量放开,台湾的各种电视台蜂拥而起,如今已超过100家,不仅各种节目的收视率被瓜分得惨不忍睹,广告收益也被严重摊薄。
  目前全台共有501万有线电视订户,普及率将近60%,但收费制度采用的是月付500元到600元“吃到饱”的方式。也就是所有订户都交一样的钱,然后能看100多个电视频道。看似公平,但这种“大锅饭”消磨了电视台精制节目的积极性,而水平不高又泛滥的节目,进一步降低了观众的兴趣,导致了电视发展上的恶性循环。
  沉迷性价比致行业空洞化
  很多台湾业者都抱怨,都怪没钱,但台湾近年来也不是没搞过大制作。台视《女王的密室》,曾砸下-季3700万元(台当局补助1890万元)的昂贵制作预算,打造了华丽的棚景,还结合智能手机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但节目的实际效果也不过是几个老节目的综合版,看不到预期制作水准,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创意。
  回顾台湾电视发展史,台式综艺节目制作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拼创意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康熙来了》,凭借高度话题性和低成本特色,让谈话性节目四处开花;再如《超级星光大道》,让平民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红遍两岸。
  这些低成本、高收益的成功模板,让台湾各个频道轻松填满综艺时段,带起来规模庞大的“通告艺人”群体,但业界也惰性丛生。如果只需要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加上可不断重复的话题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去花更多钱、动更多脑子,创造更新的节目?
  曾任《国光帮帮帮》制作人陈致远就指出,现在的台湾综艺节目都以嘉宾访谈为主,预算也只够你发艺人通告费和制作费,外景都能省就省了。他还吐槽,素颜、卸妆、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湾综艺节目四大流行话题。
  在很多电视制作人眼里,过度追求节目性价比,不肯花钱精研创意,眼睁睁看着优秀制作人才不断流失,才是台湾综艺节目积重难返的危机所在。
  (冷广志荐自《晶报》)
  责编:天翼
其他文献
昨晚收到一个12岁小女孩的来信,问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坏孩子”?  之所以这样问,是她发现自己竟然“很没良心”地希望父母离婚,反正“他们每天都要吵架,还不如分开各自好好过”。不仅如此,她还向我保证了自己会坚强,不需要大人们担心,甚至特别指出“我们班上好几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我不禁怀疑:她是否听过妈妈说出“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之类的话语,才会把自己逼得如此纠结。  “
期刊
在我家公寓楼下住着一位九十几岁的老先生,非常有学养,气度非凡。夏天时曾邀我至他家小叙,并赠我一本谈京剧的著作。当时老先生跟我提到两本旧书,说他找许久找不到,后来腿不方便,更不可能了。一本是《细说北洋》,一本是《细说民国》。  有次我遇到青康藏书房的老板何大哥,跟他提了此事。不想过一阵子,何大哥说找到了《细说北洋》,嘱我转交给老先生(他也不肯收钱)。我按电铃交给老先生的女管家,前几天,在路上遇到这位
期刊
输了婚姻,不输姿态  张豪提出离婚时,我只提了一个条件:女儿刚满1岁,等她上了幼儿园再离。“3岁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她不能没有爸爸。”看得出,张豪不是很情愿,但眼底有愧疚之色。我继续说:“你放心,只要你不搬出去住,每天无论你是否回家、多晚回家,我都不会纠缠。”这条附加条款,最终让张豪答应下来。  张豪跟那个女人好了近一年,除了家里保姆知道他外遇的事儿,我连双方父母也没告诉。我始终不明白他为何
期刊
这个标题有两种词意。一是“流行”着“不流行”的东西,二是“流行”的东西“不流行”了。二者意思差不多一样。  以前流行红裙子,后面个性张扬,不流行了。以前流行炒股,后面不流行了,股市有风险,现在连骂人都用“你全家人都炒股!”以前单身者还以刘晓庆为榜样,流行单身,可现在刘晓庆结婚了,单身者也着急了。  这些年,流行送孩子读贵族学校,送孩子出国读书,流行陪读。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委屈,一个家长为搏四岁的女儿
期刊
有的人信奉“言多必失”这句话,结果就不大说话,别人分析判断不了他的倾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他;有的人喜欢热闹、喜欢说话,所以常常表态失误,引来不必要的妒忌恨;有的人看场合,该说就说,不该说坚决不说,人们就说这人圆滑、世故、不讲原则;有的人看到某男平时没有话,但见了女的则滔滔不绝,就评价这人是“咸湿佬”一个。各种评价五花八门。  人生光是怎么选择讲话这事,就十分头痛,如同商店里的一件衣服,一百人
期刊
有一次,我在朋友的婚纱店里遇到一个即将做新娘的女孩。女孩幸福得满脸绯红,身体镶嵌在纱羽和蕾丝花边的婚紗中,整个人显得非常妩媚。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女孩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  “你还有别的要求吗?”朋友问她。  女孩轻声开口:“老板,如果方便的话,请你把它缝在婚纱的飘带上好吗?”  她摊开纤细的手,掌心里是一枚精致的小银铃。  朋友不同意她的要求:“婚纱上面是不需要再加佩饰的,而且铃铛很容易
期刊
古人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这些取暖器,都需要使用燃料。燃料,在冬天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朝廷会给公职人员发放取暖补贴,即俗称的“烤火费”。工资的别称“薪水”,细究起来,便与取暖补贴有关。  中国封建时代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中,主要由俸银、禄米、柴直银三大部分组成。柴直银,就是包括冬天的薪炭费用在内的生活补贴。早期烤火费多是实物发放,
期刊
人的一生总是要面对许多选择。  选择就是横亘在我们前行途中的门。进,还是退,是个问题;向左,还是向右,也是个问题。每个成功的人生,都是一串正确的选择所决定;每个失败的人生,也是由不明智的选择酿成。选择的过程是纠结的过程,痛苦的过程。但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慢慢走向成熟,褪去青涩,变得从容而坚定。  一次选择,就意味着一段新的征程,一段新的挑战。勇者会勇敢地迎接选择,像礁石迎接海浪,像海燕渴望风雨
期刊
这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规模之大、伤亡之多、波及面之广可谓史无前例,“伊斯兰国”已认领这次袭击。年初“查理周刊事件”创伤未愈,而今又添新痛,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何暴力极端主义的幽灵在法兰西徘徊不已?  发生在法国绝非偶然  同伊斯兰挂钩的恐怖事件发生在法国绝非偶然,这与穆斯林族群长期深陷社会底层和边缘化困境、西方社会普遍存在针对穆斯林的歧视和排斥以及法国不断干预中东事务密不可分。撇开西方霸权主义和“文明
期刊
数月以来,高悬在欧洲人头顶的那根紧绷的弹簧终于断了。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深夜,一场毫无先兆的连环爆炸、枪战打破了巴黎夜空的宁静。  据法国BFMTV电视台报道,巴黎市内当晚至少发生了六起枪击事件,位于圣丹尼的法兰西球场则至少发生了3次爆炸。几乎与此同时,有目击者见到两至三名枪手进入巴黎市内的巴塔克兰音乐厅,随后朝内开火并绑架人质。据此间多方消息证实,当时正有一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