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pffer细胞与肝脏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人体内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是由50万-100万个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构成,是由20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肝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间皮细胞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层出不穷,深深地危害人类的健康,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KCs在肝脏的各种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有着密切联系.弄清KCs在发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就KCs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明,意在为临床上肝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液相关指标在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参数,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基线数据、入院24h内WBC、NLR、PLR、RDW、CRP、CAR、TBIL及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异曲线(ROC曲线),比较并计算最佳临界
目的 探讨121例不同自身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合并结缔组织病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PBC患者121例,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分析不同PBC自身抗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情况.结果 PBC自身抗体AMA/AMA-M2阳性组与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主要包括纳差、乏力、腹部不适、腹水、脾大、肝硬化、黄疸、浮肿、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PTCD术者50例为A组,采用ERCP支架置入术者56例,为B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统计并对比两组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发生腹腔、盆腔的种植转移.其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卵巢癌肝转移临床常见,已有研究证实卵巢癌肝转移约占同期病例的6.9%[1].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是延长卵巢癌肝转移病人生存时间的重要治疗措施[2].本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1例卵巢癌肝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rn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1例卵巢癌肝转移患
目的 探讨螺旋胃管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石蜡油注入在急性胰腺炎快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螺旋胃管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石蜡油注入的治疗方法,分析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严重程度分级、入院当天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入院时Balthazar 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自噬相关基因5(Ate)蛋白、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埃兹蛋白(Ezrin)阳性表达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HCC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病理学标本,石蜡切片包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tg5、GP73及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及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tg5、GP73及Ezrin蛋白表达与HCC预后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1329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利用circ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5例配对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ircRNA的表达情况.选取差异表达变化最大的40个circRNAs绘制聚类分析热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hsa_circ_0013290在48例H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揭示hsa_ circ_ 0013290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分布情况.应用生存曲线,建立以hsa_circ_00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FNH)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实性良性肿瘤之一.其命名是由Edmondson在1958年首次提出,并于1975年先后由WHO及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和国际肝病学会所接受.在当前报道中[1,2],FNH的发病率为0.6%~3%,仅次于肝血管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多为单发,直径小于5厘米.其本质为肝脏局部反应性增生引起的非肿瘤性病变,以血管畸形、小胆管增生和结节状结构为特点.具体发病机制当前尚不明确,主流理论认为[3
目的 了解早产儿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现况,探讨6月龄早产儿ID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9月出生于西安市人民医院并在儿童保健中心建立高危儿随访档案的230例早产儿(高危早产儿113例,低危早产儿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常规体检的107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生后42天和6月龄发生IDA、小细胞低色素、铁蛋白(SF)缺乏的现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月龄早产儿ID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产儿生后42天、6月龄时IDA、小细胞低色素、SF缺乏率均高于
虽然近年来胰腺手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胰腺术后发生死亡的事件依然仍有发生.本研究分析了法国多个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胰腺切除术90天内死亡的原因.共9个中心纳入研究患者3195例,术后90天内死亡140例,39例患者因故排除,有效分析101例.30%的死亡是术前评估或术后管理不善导致,约10%是不恰当的术中决策所致.高龄、联合动脉切除,尤其是计划外手术切除,是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