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及反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感受,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到了高中以后,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能力要求提高,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长此以往,语文就会成为学生的放松课。
  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我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示了一些历史上同样是进谏却有着不同结局的实例。二、我还通过给他们介绍一些近代名人经典的实例,进一步激起他们对说话艺术的兴趣。此时,我便顺势导入这一课。他们便带着兴趣和悬念来学习了这一课。接下来的过程中,举行朗读比赛以带动他们对文意的理解,然后分组理解疏通文意。最后,在同学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以理解人物的形象。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兴致都很高,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让阅读贯穿于课堂
  “听、说、读、写”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四种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读”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读不仅能让人全神贯注,更能带动学生理解和思考。然而,语文的学习和考查恰恰又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和概括。所以,针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更应该突出“读”这一学习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学生代表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听视频朗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作者思想,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增进语言感受能力,力争在“读书百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对文言文的欣赏感悟能力。结果我发现课文学生读得越充分,在整体感知课文和疏通文意的环节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就比较顺利。
  三、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
  新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这就要求老师做一个出色的导演。“主导”的本意应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一是针对大纲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要进行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以方法上的指导。三是让“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老师只是有重点、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接下来则让学生自主思考理解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辅导。在学生巩固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三种角色上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
  针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首先,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其次,把这些问题提交给全班同学,试着让同学来帮助解答。再次,如果所有学生都不能解答的话,老师这时再做重点讲解。最后,和学生有一起把该课的知识点分类归纳。
  这一节课下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培养,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特长“玩转课堂”
  有人说,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同样,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莫过于让他们进入角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之所以吸引人:一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同时人物个性鲜明。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就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我就决定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以之來加深学生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而理解本文主题。
  于是,课堂上随机把学生分成组,让他们每一组分角色来表演。同时给同学们留下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思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二、邹忌的这一次进谏为何能成功?
  表演结束后,我不但组织给每一组的表演打分评出优胜者,还趁热打铁,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
  五、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不动摇
  平时所学课内文段高考是不会出的。但是,考试文段中所考查的字词、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大都在课本内曾经学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学过。文言文的考试中最能反映一个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题型就是翻译题,它分值占整个文言文试题分值的一半还要多(总分19分,翻译10分),然而这一题型也是拉开差距最大的题型,多的得满分,少的得2、3分。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扣教材大纲突出教学重点,围绕课本注重双基,讲练结合,注重课文内文言知识点的归纳和积累。相信学以致用。
  “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让学生动起来,便能击出火花。倘若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教材大纲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尽显学生特长。语文的课堂一定能上得风生水起。
其他文献
很多报纸被出版了,大努力被作了在最近由在海洋空气相互作用研究的中国海洋学、气象学的科学家的 20 年。现在的纸是中国科学家和他们的合作者在下列海洋在更大的规模海洋空气
小额信贷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创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农村金融真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08年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  对于记叙文而言,有许多成功的升格记叙文结尾的方法技巧,下面就此作简要归纳梳理,希以此开阔我们视野。  一、自然结束法技法指要  1.技法点评  文章的结尾随着叙事的结束,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  自然结束法的特点如下:  (1)
位于渤海湾西侧、隶属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的曹妃甸新区,陆地面积1869.4平方公里,现住人口22万,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曹妃甸新区的产业结构合不合理,在某
本文首先立足于初级任职院校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深刻把握初级任职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就初级任职院校如何向部队靠拢,有针对性的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评书。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多采用新材料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意义。纵观历年来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命题特色鲜明,如注重思辨和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防止宿构、套作等等。现在各省市逐渐采用全国卷,为更好地做好语文作文复习工作,在高考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一、材料意识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重点落实
在高中诗歌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性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享受的学习情景中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并科学合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诗歌审美性教学方法,大力推进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涵养。为此,笔者对于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进行以下简单的分析。  一、语文教师要为学生
我国教育事业在我国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大学教育能力,改善大学教育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向现代化教学靠近,帮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是需要做到的目标。现代学生消费观的
房地产市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就必须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要使管理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性化,而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能使学生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阶段。从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笔者觉得以下几点策略在长期的应用中取得了些许效果。  一、教师做“领队”,学生做“导游和观众”  课堂上,学生变成了导游和观众,老师则成了游客的领队,成为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