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教师结构的失衡表征、合理性判别与调适路径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部教师结构失衡是导致中西部高校师资支撑能力弱的关键,其失衡有多维表征,主要表现为年龄结构失衡,断层化分布现象凸显;学历结构失序,学历水平重心偏低;职称结构失协,扎堆、断层现象显著;学缘结构失调,“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中西部高校教师结构从失衡到均衡的调适不是无限度、无边界的,需要以明确什么样的教师结构配置是合理的为前提,应从教师个体、高校组织、区域等层面对教师结构的需求层次和使用效率的满足程度进行合理性判别,并从教师队伍的布局、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师资存量调整以及师资环境的打造等着手设计调适路径.
其他文献
对6517份死刑判决书实证分析发现,死刑案件具有各省份分布差异较大、被告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且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特殊主体分布具有一定的比例以及辩护意见较为单一、全部不予采纳案件数量较多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死刑刑事政策与辩护意见未充分契合、死刑案件辩护有效性仍需大力提升、对被害人过错的整体性考量有待强化等.死刑案件有效性辩护的实践路径可在“类案类判”的逻辑框架下展开,充分考虑死刑案件的总体刑事政策与(个案)具体刑事政策、死刑文化与社会舆论、行为人个人因素与具体犯罪案件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被害人过错因素等,且
明初,随着修谱诏等国家权威文件的颁布,私家修谱被赋予政治意义.相应地,基于谱牒生成的谱序面临新的书写语境.在政治主体的强势笼罩下,明初士人撰作了数量远轶前代的谱序.他们兼具国家精英和地方代表的双重身份,在谱序书写中通过叙述家族历史塑造祖先偶像,通过阐释修谱意义制造家国伦理逻辑的拼接,又在理想家族的建构中描画新的地方秩序图景.此种“国家—地方”话语转译的过程,不仅形成谱序独具明代特色的书写样态,且助力国家政治思想有效下渗至民间基层,甚至建成明清特有的地方治理模式,标记着作为应用文的谱序于功能面向的新开展和文
作为延安文学后期的重要作家,孙犁在其认同革命又彰显艺术的形式观推动下,以文白互生的语言、以情为经的结构、虚实相间的文体,在表达革命主题的同时,使文本呈现出诗意的气质,可谓开创了革命的诗化抒写路径.这一形式创造,不仅开拓了革命文学的表达空间,而且在延安文学后期普遍表现出“去文求野、去雅求俗”的审美缺憾时,延展出艺术追求的可能,一改人们对延安文学的刻板认识,丰富了延安文学的文学图景,亦成为延安文学“现代性”构成上的重要一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安文艺研究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20世纪末,随着启蒙话语的打破、延安文艺现代性的确立、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延安文艺研究在史实叙述、回到原初、再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化;新世纪以来,延安文艺研究立足于“反思”与“重启”,在回归历史、史料建设、体制机制、文学-文化、专题聚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推进.袁盛勇《抗战与延安文学现代性》以宏阔的学术史视野,直面延安文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关涉延安文艺根本的“民族抗战”“现代性”等复杂性问题展开系统论述,引发了我们对于延安
既往研究均将莫耶归属于延安鲁艺培养出来的女作家,实际上她在赴延之前供职上海《女子月刊》时期就已登上文坛.该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宣传妇女解放的重要女性刊物.莫耶在《女子月刊》的就职情况、编辑活动、编辑思想、创作经历以及该杂志的办刊宗旨,都对她赴延后的创作理念风格、文化身份认同和人生道路选择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次详细考辨莫耶就职上海《女子月刊》的相关情况,尝试厘清“上海莫耶”转向“延安莫耶”的文化路径,为莫耶研究乃至延安文艺研究打开新的空间.
随着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中西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代表的近代海关管理者为提高贸易效率,改善航运条件,保障船只的顺利通航,修建了遍及中国沿海的灯塔.以琼海关为例,沿海灯塔的修建、维护和管理,客观上改善了航行条件,促进了当地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航务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海关修建沿海灯塔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推动,但仍被视作西方侵略势力的象征.
刘禹锡在连州担任刺史期间,将元结所创置的海阳湖景观增修完善.这一行为不是修建私人园林别业,而是营造地方公共园林.刘禹锡重视公共园林阜俗康民、净虑养德的政治美学意义,他的有关思考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中;其吟咏海阳湖景观的诗歌唱和之作《海阳十咏》,则延续了唐代别业诗的幽隐之旨和郡斋诗的吏隐情趣,并未表达他对公共园林政治美学意义的思考.元结、柳宗元与刘禹锡颇为类似,其有关公共园林的书写,呈现明显的诗文之别:散文积极表现公共园林的政治美学价值,而诗歌则固守传统园林别业诗与郡斋诗的超逸幽独之趣.这种独特的现象,对于理
底层叙事对国内外思想界遗留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为底层“代言”的可能性和实践方法.中国当代作家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重新进入“底层”世界,呈现出众多小人物复杂的底层经验.作家以知识分子的“代言”视角,诉说着普通平民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小人物对理想生活图景的向往,反映了普通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看,全球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对底层叙事的创作潮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说的情节模式由城乡冲突转变为城乡融合,人物形象由“奋斗者”到“失败者”,体现出作家对底层小人物生命价
英国古典经济学时期产生了丰富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边沁提出的“强制节约”理论对促进货币非中性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边沁的货币非中性思想,尤其分析了其提出的“强制节约”理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后续影响,并对边沁与休谟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更深入了解货币作用于经济的机制与途经提供了参考和历史借鉴,最后基于马克思的观点对边沁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进行了客观评价.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承接国家、政府、高校为一体的综合性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部高校基于“放管服”的改革逻辑,从人、财、物等方面人手,不断深化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资源分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为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中西部高校借助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一定程度地释放了办学活力,激活了办学潜力,提升了办学水平,但也面临着内部改革条件不成熟和外部改革环境不理想的现实困境.在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视角下,中西部高校只有形成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核心、发展原则,搭建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