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学习路径分析 促进数学概念理解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概念在知识分类层面的位置,而是要将视角转向学生,从学习路径分析的角度来加强教学预设,来把控教学中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分,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精准到位,也更加深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学习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路径分析
  数学概念是学习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没有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一定是浮于表面的,是浅层次的。在概念教学中,往往需要让学生经历从知道到理解再到建构的过程。这其中,学生对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在什么时候接触数学概念,有怎样的印象,学习过程中在思维层面做了哪些推进,这些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
  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是固定的,虽然不同教材对概念呈现的方式不同,概念的载体也不同,但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固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那么不同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必然是有差别的。这就造成一些学生概念不清,甚至是概念混乱的状态。通俗地说,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的时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不同学生对于概念的建构程度将不同,而且多数学生会以自己的第一印象为本。所以,为了达成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把握,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要进行学习路径分析,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捕捉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差别,引导学生经过不同的学习环节来定位概念,强化他们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才能深入本质,才能更加多元、更加准确。
  二、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学习路径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最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地方展开教学。这样的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同样适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教,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升级和改造,使之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已有经验、思维过程和表征方式这几方面来进行学习路径分析,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
  1.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
  互动交流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进行知识的个体建构,那么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能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学习就是接收学习。每个学生个人的学习路径其实就是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不同学生的学习路径的碰撞可以让他们的知识建构过程更鲜活、更多元、更立体。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好这一要素,概念教学就会轻松许多。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教学中涉及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对于“高”这个概念,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有相应的经验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直接揭示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然后给出一组三角形,指定学生走上讲台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在学生画图时我发现学生在画上图这个三角形的高时,出现了与我预想一致的情况,不少学生画出的高是第一种情况,也有学生画出的高是第二种情况(如图)。在学生练习之后,我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高”。学生经过对比发现第二种应该符合教材中对高的描述。在交流中学生也谈及画出第一幅图的理由,因为在一些学生的脑海中,高就是竖直方向的,比如人、建筑物等的高,他们默认是竖直的。在强烈的对比中,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高与生活中的高,概念不尽相同,在画三角形的高的时候,需要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直的线段,这里的垂直才吻合“高”这个概念的本质。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三角形的高有了深度的理解,而且与之前的生活經验对比之后,学生对于概念的建构逐渐清晰明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从已有经验这个路径对学生的概念学习进行了分析,很多学生之前对高的认识就是“与水平线垂直方向的长度”,这样的认识对三角形高的概念教学构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强化了学生对于“高”的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建构了三角形的高的准确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逆向学习过程,学生对于高的认识可能还会停留在经验层面。
  2.对不同思维过程的把控
  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差异,他们对概念的认识程度也有差别。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点不同,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述出来,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交流,促进学生概念的精准定义。
  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我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的问题出发来进行思考。学生普遍认为水被石子“挤”上去了,在通过动画演示了这个过程之后,有学生从瓶子中原有的空间和现在的空间出发去看石子加进去前后的变化。学生指出,随着石子的增多,水逐渐上升了,瓶子里的剩余空间变小了,所以乌鸦可以喝到水了。还有学生提出石子也要占空间,所以石子将水挤上去了,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在综合了学生的不同意见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他们想法中的共性:石子占据了原来水占据的空间。在这样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概念,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就相当清晰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述出来,虽然学生的视角可能不同,但是在他们的想法中也存在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恰恰是“体积”这个概念的重点。所以,在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之后,我引导他们找到本质的共同点,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对“体积”的概念进行充分的建构,学生的学习就轻松许多。
  3.对概念表征方式的剖析
  学生对于概念的不同表征方式体现了学生内在的思考和对概念的把握程度。在概念教学中,我们要推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大家体会不同的表征方法,逐渐推动概念的准确化。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了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不同情形中的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还可以将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从而产生分数。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之后,我揭示了单位“1”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在不同情境中阐述分数的意义。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不够清晰,他们只是模仿“将(  )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句式来阐述分数的含义。于是我追问学生:“什么是单位‘1’?”大多数学生只能根据之前教师给出的定义,指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和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是单位“1”,只有少数学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将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在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表述之后,大家从中加强了对单位“1”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数学概念,这也为学生把握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总之,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应当体现学生的个性思考和多元建构角度,这样才能让概念更加精准,让学生对于概念的把握更加到位。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数学层面的概念之外,要着重学习路径的分析,为数学概念的教学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晓寒)
其他文献
倾听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有效学习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倾听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倾听欲望  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想要去听的兴趣和欲望,
期刊
水墨作为一种绘画材料,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其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并由此诞生了无数的经典水墨作品。水墨画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水墨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墨文化,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以下,笔者基于生活化视角,围绕水墨画素材、笔韵、表现情感、创造空间等层面展开分析,旨在找到水墨画创意教学策略。  一、回归现实生活,寻找绘画素材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受思维模式局限,综合能力较弱。如何优化小学生英语学习体验,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扩展其语言视野,继而强化英语写作水平,始终都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据调查,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词汇量少、思维模式受限等问题,因此,立足教材,合理开发教材中的各项资源,为学生提炼出良好的“写”的契机,丰富其写作体验,无疑是构建高效英语写作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依托文章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材料、课外读物等的深度理解,这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导致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采用批注法辅助学生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意在通过写来强化读,通过写来启发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积极作用。  一、样板示范,批注式用法解析  什么是批注?批注的使用可以起到怎样的
期刊
思维导图是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是学习者将脑海中的思路整理、提炼成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体系中关联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从其中一个概念出发,经过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一、正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在这一观点中指出了生活元素和教育元素之间的密切关联性,认为生活中处处可见教育的元素,在教育中也处处可见生活的内容。在对学生讲解美术内容时,教师也应认识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以便在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步提升美术学科的教育品质。  一、利用生活内
期刊
“小小阅读策划师”特色文化理念,旨在用DIY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建设全息视域下的阅读校本化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善于思考、博览群书,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为实现目标能独立设计、有组织规划能力的,能监督、实施阅读活动方案的阅读策划者,不仅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品质,更要提升统筹策划能力,建筑属于自己的“阅读大厦”。  一、随时阅读——自主规划阅读时间轴  什么時候读?语文课堂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有种题材、内容都颇为独特的文体——历史纪实散文,以艺术化的方式,向学生阐述了历史事实,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带到学生的生命中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敏锐性和“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民族精神。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出版发行以来,受到诸多语文教师的欢迎和肯定。选入统编版教科书的历史纪实散文,有《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圆明园的毁灭》等,它们承担着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教师应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美术思维建立、掌握基础绘画技巧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薄弱,生活经验较少,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绘本的利用却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其与美术教学融合,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可以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增加新鲜的美术元素,使美术教学的过程更加具有活力。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绘本的应用方式并分析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期刊
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学生也更注重课文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但难以让学生构建一个语文学习框架,不能养成在一个中心主题指引下,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主题性阅读教学是围绕符合学生心智成长的主题而进行课内外资源整合和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串联起一个单元三本书,同一主题下、相似体裁、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