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手机网对高中生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也逐渐走进了中学生的生活。使用手机对尚未踏入社会的中学生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一直以来是社会广泛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手机网 高中生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1
  手机作为现代信息沟通的必备工具,也同样成为高中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是高中生过度依赖手机成瘾。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高中生手机成瘾表现危害入手,阐述了预防措施,引导高中生适度使用手机。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
  1.严重影响学习。我校2015级班杜某,上课经常不由自主的拿出手机玩,甚至宿舍同学都反映他晚上玩手机到深夜,使用手机聊天或者看视频。以上案例现在已经十分的普遍,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而且影响到其他同学。
  2.为作弊提供方便。近年来我校期末考试查处的违纪作弊者当中,利用手机作弊的占很大一部分。手机无疑成了最主要的作弊工具,通过手机拍照、录像、短信、微信等强大功能轻而易举的获得了别人的答案信息。手机的使用使学生产生了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想法。
  3.影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还有些是不健康的信息,部分学生甚至会经常浏览色情的网站,并且互相发送这些内容,长此以往,负面的咨询慢慢的毒害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发泄私愤、传播谣言、造谣生事,侵害了学生的个人隐私,破坏了学校的良好形象。同时手机也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了便利。很多学生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手机,眼睛永远都是盯着屏幕,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吃饭时都在看手机,造成了视力下降、身体缺乏应有的运动、语言交流退化、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很严重的问题。
  4.手机依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意识和价值取向。面对网络上的大量扑面而来的负面信息,对于身心还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价值取向。暴力、色情、奢靡、攀比、享受、安逸等等这些负面内容会导致学生失去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大量电子信息泛滥网际使得学生越来越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锻炼、集体讨论、互相学习的能力,一切问题都依赖与网络,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将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独立的人格。
  二、高中生手机瘾的预防措施
  1.宣传教育。学校、家长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手机只是学习、生活的辅助工具,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错过其他更值得参与的活动。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手机成瘾对其身心健康的危害,针对高中生的逆反情绪,学校、教师要采取以理服人的教育方式。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孩子内心感到幸福满足。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 。
  2.软硬件措施。为学生与家长及外界联系,应在校园、宿舍等地方安装多部固定电话,同时,开放老师的手机,以满足学生和家长之间及外界的通讯联系需求。同时,学校要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在活动中找到自信,使学生渐渐地脱离手机,树立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方式,成就高尚的品格。
  3.制度管理。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以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对有手机上网成瘾迹象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和帮助教育。
  三、学校对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对策
  1.硬件设施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设施
  信息社会需要学生随时能够联系外界,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要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公用电话,教师的手机也应向学生开放,学管老师、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要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知道,以满足学生和家长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2.政策方面――国家出台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两会代表有提出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学生使用手机提案,但是还未实施。但是国外很早就有相关的政策:英国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规定还要求学校惩罚那些不听劝阻,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日本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该公函指出,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不仅影响学习,将会导致色情、暴力以及学生相互欺负的有害信息泛滥,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恶劣影响。美国 多数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四、宣传和教育方面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可召开家长会,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告知家长,并争取家长取得一致的看法。
  2.宣传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重要部分。可进行宣传和倡议活动,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止手机的意义。
  3.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以理服人。班主任、教师在发現学生违规时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4.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处理办法。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正确处置,关系到管理成败,必须把握好尺度,应公开公正,让学生明明白白。对违规使用的手机,可以予以警告提醒,如果屡次发生可以由老师暂代保管学生的手机,并把情况告知家长,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由学生或者家长取回手机。让做法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对手机的有效管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能够理解这项制度的好处并且严格遵守。
  总之,高中生在校园滥用手机现象越来越严重,它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都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认清危害,采取措施,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将来的人生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 浅谈手机网对高中学生危害与预防措施[J].考试周刊.2010
  [2]杨红.手机网对青少年的危害[J].基础教育.2008
  [3]李丽,调成手机网对中学生危害 [J].读与写.2011
其他文献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拥有量为1528亿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上升0.4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5356万辆.摩托车8355万辆.挂车80万辆.上路拖拉机1488万辆,其它机动车2万辆。全国机
在北京市8月17日至8月20日进行的“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环境交通测试期间,由于实行单双号、错峰上下班等削减车辆出行措施,公交每天增加运营能力200万人次,保障了市民正常出行。
生产矿井储量台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公司开发的VB6.0中文企业版作为程序开发和编译平台,采用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平台,应用在Microsoft Windows环境下.使生产矿井
无线应用协议产生于移动通信技术与Internet技术交汇处,为在移动通信网上创建灵活、先进的服务制定了行业统一的规范.无线应用协议采用分层的协议体系结构,为创建基于移动通信设
煤层顶板岩性特征是影响煤层甲烷含量产生局部变化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整理潘一井田13—1煤层钻孔剖面和矿井生产资料,研究了该煤层顶板特征和类型:计算了砂岩的厚度在煤层之上2
转眼到了2025年,爸爸、妈妈送了我一双鞋子,它的长相好奇怪哟.有俩双小翅膀,还有两双小眼睛,好可爱啊!一天,我穿着那双鞋子在山脚下看小鸟飞。“我也好想飞啊!”我脱口而出。
主要研究了快速路交通速度-流量关系,在分析了车流运行状态的基础上,结合速度-流量曲线和幂指函数的特点。对传统的幂指函数作了修改,得到了新的速度-流量曲线模型。采用秩相关
由于受地质构造F6大断层影响,9361材料道地应力集中,瓦斯含量高,且分布不均匀,在现场防突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以迎头超前排放措施钻孔释放消突、迎头随打即抽为主,巷旁超前抽
【摘 要】 信息技术为促进数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信息的特点使思维“可视”,为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本文拟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阐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什么”以及怎么辅助更有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出有效运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教改項目针对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框架内容,重新整合成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板块划分为五个专题,实现物理课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实现“教、学、做、玩的四位一体”。  【关键词】幼师 物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5;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