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底,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实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购买冰箱、彩电和手机产品进行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
2008年,家电开始上山下乡了。
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综合司联合发布的《家电下乡试点产品(电冰箱)项目招标文件》显示,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对冰箱(冷柜)、彩电和手机三类产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5家生产企业的197个型号产品和21家流通企业中标此次试点。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表示,如果能够试点成功,“家电下乡”将在全国推广,产品也将扩大为5类(彩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手机),而大规模实施后的财政补贴额度将可能高达上百亿元。
据了解,“家电下乡”目前已在试点城市全面展开,2008年底前可望在全国全面开花。对于这项堪称“中外没有先例”的政府补贴工程,官方的解释是,能给农民与企业,宏观与微观经济带来多赢。
一举多得
家住河南汤阴县的张大友今年春节花了950块钱买了一台25寸的海信彩电。“以前买个21寸的都要1500多,哪敢想花不到一千块钱买个25寸的大彩电啊,家电下乡真给俺们实惠。”张大友很兴奋。
据了解,试点地区农民可以凭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到就近的定点销售网点,购买补贴类家电,备齐户口簿、身份证、产品购买发票、产品标识卡等有关材料,到所在地乡级财政部门申请领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将由财政部门直接发放到购买人的储蓄账户上。补贴标准为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家电下乡”作为培育和启动农村市场的探路者,是继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直补,是改善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内一些专家评价,此举不仅可以转移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消化家电行业的过剩产能,还可以有效促进家电生产、流通与农民需求的对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农村消费升级,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必然引发传统家电产品的需求高潮。‘家电下乡’的试点体现了政府的一种导向,而政府补贴的重点不在补贴本身,而在于增强农民消费的信心,加快农村消费步伐,进一步引导企业来深入这个有着9亿消费者的农村大市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兴华研究员告诉《经济》。
曾晓安此前对媒体表示,此次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试点,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消化我国目前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而且还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我国家电行业的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缓解贸易摩擦。“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财政补贴,是支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由投资、出口扩展到消费领域的一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
那么“家电下乡”有没有基于实际经济事实的严谨研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收入水平。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4元,增长幅度为13.3%,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可以说,广大的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实力。
“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市场对家电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购买力。”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会长刘秀敏认为。
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农村地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89台、22.5台、42.9台、7.3台,同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家电普及水平较低,农村市场还不是很活跃。根据测算,农村每种家电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0多万台(件)需求。仅以彩电为例,按每台1000元测算,提高1个百分点,年增加消费25亿元。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有1932个乡镇,140个县,预计山东省农村一年的家电销售90多个亿,其中,家电下乡期间预计销售额达到45亿,彩电、冰箱、手机这3类家电下乡产品占60%。
据海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三个省海信的总体销售都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电视为例,三个省的增长水平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以上,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预计,若“家电下乡”试点在全国推开,以县乡为主的中国三、四级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到2300多亿元。这充分说明农民对家电有着较大的需求,农村家电市场是一个有个巨大发展空间、极具活力、潜在的大市场。
刘秀敏表示,“家电下乡”为家电产品顺利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而农村市场开始启动并快速、健康地发展是家电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它将成为我国家电内需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如何撬动
事实上,长期以来,家电业对农村家电市场虎视眈眈,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致使他们一直一迈着小心翼翼的步子。
比如,在农村很多地区没有像样的公路,产品运输极为不便,无形中增加了服务成本,严重的考验企业的物流、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农村很多地区存在电压不稳、防雷设施不全、气候潮湿等实际情况,这就给家电企业推动技术升级、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带来了挑战。并且,农民对于价格的浮动也十分敏感,他们希望能花较少的钱买到称心如意的、皮实耐用的家电产品。
“家电下乡”政策无疑给了 “垂涎”农村市场许久的家电业一剂强心针,在给家电业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的商机的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调整策略,使得他们在一、二级城市激烈竞争的同时,逐渐把三、四级市场作为主战场。但是,“家电下乡”的“破冰”之旅也给家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总部副总经理王云利告诉《经济》,“家电下乡政策确实会对加速农村市场消费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此迅速释放出来,这还需要家电企业做出更大的努力,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售后服务等”。
据了解,农民对“家电下乡”有五盼:一盼价格便宜,二盼质量过硬,三盼操作简单,四盼销售网点多,五盼维修方便。那么如何让广大农民的这“五盼”成为现实?
“关键就是要向农民提供他们喜爱的产品,并且满足农村使用家电的环境需求。”刘秀敏表示。
新飞电器市场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应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了解农民的消费需求,找到适合的产品销售方式和机制,只有这样,家电下乡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从企业角度来说,要想在农村家电市场的开拓中真正站住脚,分得一杯羹,首先,家电企业要认清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家电产品,应从长期开拓农村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适应农民消费特点、适合农村需要的商品流通服务体系。
还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开发、生产出适合农民使用特点、性能可靠、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如:生产具有自动平衡功能的电冰箱,适合农民储存种子温度要求的电冰箱,具有兼具消费品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双重功能。
另外,产品价格要符合农民收入特点。这次家电产品下乡,提出了对彩电每台1500元以下,冰箱2000元以下,手机则在1000元以下的要求,这是通过测算得出来的。并且,还要提供适应农村使用环境的家电产品。如,强信号:农村电视、手机接受信号弱,需要产品灵敏度高;宽电压:农村电网电压变化范围大,需要设计的家电产品宽电压;低耗能:提供有耗能等级要求的产品。
此外,还需服务、维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目前家电厂商在农村市场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弊病,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放弃边远农村销售;有些专业销售企业也只把城市一、二级市场作为主要市场,至多在三级市场设有维修网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农村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前提下,从经营成本考虑,三、四级市场售后服务不好做。因为农村家电市场并不活跃,售后服务如果按照按照一、二级市场布局网点,让企业勉为其难,也不太现实。
“一些企业通过乡村流动维修服务车开展维修服务在农村非常实用,希望这样的维修服务方式能够在农村普及,希望企业积极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民需要的新的服务模式、并进行大胆创新。”刘秀敏说。
从长远来看,仅仅靠13%的政府补贴还不够。张兴华认为,要真正把“家电下乡”落到实处,就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广度和深度,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把对农民的补贴从生产领域逐渐向生活领域扩展。另外,要多方面的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多推出类似的惠农政策,积极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望,让他们舍得掏腰包、愿意掏腰包。
2008年,家电开始上山下乡了。
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综合司联合发布的《家电下乡试点产品(电冰箱)项目招标文件》显示,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对冰箱(冷柜)、彩电和手机三类产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5家生产企业的197个型号产品和21家流通企业中标此次试点。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表示,如果能够试点成功,“家电下乡”将在全国推广,产品也将扩大为5类(彩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手机),而大规模实施后的财政补贴额度将可能高达上百亿元。
据了解,“家电下乡”目前已在试点城市全面展开,2008年底前可望在全国全面开花。对于这项堪称“中外没有先例”的政府补贴工程,官方的解释是,能给农民与企业,宏观与微观经济带来多赢。
一举多得
家住河南汤阴县的张大友今年春节花了950块钱买了一台25寸的海信彩电。“以前买个21寸的都要1500多,哪敢想花不到一千块钱买个25寸的大彩电啊,家电下乡真给俺们实惠。”张大友很兴奋。
据了解,试点地区农民可以凭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到就近的定点销售网点,购买补贴类家电,备齐户口簿、身份证、产品购买发票、产品标识卡等有关材料,到所在地乡级财政部门申请领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将由财政部门直接发放到购买人的储蓄账户上。补贴标准为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家电下乡”作为培育和启动农村市场的探路者,是继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直补,是改善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内一些专家评价,此举不仅可以转移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消化家电行业的过剩产能,还可以有效促进家电生产、流通与农民需求的对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农村消费升级,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必然引发传统家电产品的需求高潮。‘家电下乡’的试点体现了政府的一种导向,而政府补贴的重点不在补贴本身,而在于增强农民消费的信心,加快农村消费步伐,进一步引导企业来深入这个有着9亿消费者的农村大市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兴华研究员告诉《经济》。
曾晓安此前对媒体表示,此次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试点,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消化我国目前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而且还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我国家电行业的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缓解贸易摩擦。“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财政补贴,是支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由投资、出口扩展到消费领域的一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
那么“家电下乡”有没有基于实际经济事实的严谨研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收入水平。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4元,增长幅度为13.3%,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可以说,广大的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实力。
“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市场对家电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购买力。”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会长刘秀敏认为。
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农村地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89台、22.5台、42.9台、7.3台,同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家电普及水平较低,农村市场还不是很活跃。根据测算,农村每种家电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0多万台(件)需求。仅以彩电为例,按每台1000元测算,提高1个百分点,年增加消费25亿元。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有1932个乡镇,140个县,预计山东省农村一年的家电销售90多个亿,其中,家电下乡期间预计销售额达到45亿,彩电、冰箱、手机这3类家电下乡产品占60%。
据海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三个省海信的总体销售都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电视为例,三个省的增长水平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以上,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预计,若“家电下乡”试点在全国推开,以县乡为主的中国三、四级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到2300多亿元。这充分说明农民对家电有着较大的需求,农村家电市场是一个有个巨大发展空间、极具活力、潜在的大市场。
刘秀敏表示,“家电下乡”为家电产品顺利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而农村市场开始启动并快速、健康地发展是家电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它将成为我国家电内需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如何撬动
事实上,长期以来,家电业对农村家电市场虎视眈眈,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致使他们一直一迈着小心翼翼的步子。
比如,在农村很多地区没有像样的公路,产品运输极为不便,无形中增加了服务成本,严重的考验企业的物流、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农村很多地区存在电压不稳、防雷设施不全、气候潮湿等实际情况,这就给家电企业推动技术升级、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带来了挑战。并且,农民对于价格的浮动也十分敏感,他们希望能花较少的钱买到称心如意的、皮实耐用的家电产品。
“家电下乡”政策无疑给了 “垂涎”农村市场许久的家电业一剂强心针,在给家电业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的商机的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调整策略,使得他们在一、二级城市激烈竞争的同时,逐渐把三、四级市场作为主战场。但是,“家电下乡”的“破冰”之旅也给家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总部副总经理王云利告诉《经济》,“家电下乡政策确实会对加速农村市场消费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此迅速释放出来,这还需要家电企业做出更大的努力,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售后服务等”。
据了解,农民对“家电下乡”有五盼:一盼价格便宜,二盼质量过硬,三盼操作简单,四盼销售网点多,五盼维修方便。那么如何让广大农民的这“五盼”成为现实?
“关键就是要向农民提供他们喜爱的产品,并且满足农村使用家电的环境需求。”刘秀敏表示。
新飞电器市场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应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了解农民的消费需求,找到适合的产品销售方式和机制,只有这样,家电下乡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从企业角度来说,要想在农村家电市场的开拓中真正站住脚,分得一杯羹,首先,家电企业要认清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家电产品,应从长期开拓农村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适应农民消费特点、适合农村需要的商品流通服务体系。
还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开发、生产出适合农民使用特点、性能可靠、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如:生产具有自动平衡功能的电冰箱,适合农民储存种子温度要求的电冰箱,具有兼具消费品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双重功能。
另外,产品价格要符合农民收入特点。这次家电产品下乡,提出了对彩电每台1500元以下,冰箱2000元以下,手机则在1000元以下的要求,这是通过测算得出来的。并且,还要提供适应农村使用环境的家电产品。如,强信号:农村电视、手机接受信号弱,需要产品灵敏度高;宽电压:农村电网电压变化范围大,需要设计的家电产品宽电压;低耗能:提供有耗能等级要求的产品。
此外,还需服务、维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目前家电厂商在农村市场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弊病,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放弃边远农村销售;有些专业销售企业也只把城市一、二级市场作为主要市场,至多在三级市场设有维修网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农村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前提下,从经营成本考虑,三、四级市场售后服务不好做。因为农村家电市场并不活跃,售后服务如果按照按照一、二级市场布局网点,让企业勉为其难,也不太现实。
“一些企业通过乡村流动维修服务车开展维修服务在农村非常实用,希望这样的维修服务方式能够在农村普及,希望企业积极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民需要的新的服务模式、并进行大胆创新。”刘秀敏说。
从长远来看,仅仅靠13%的政府补贴还不够。张兴华认为,要真正把“家电下乡”落到实处,就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广度和深度,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把对农民的补贴从生产领域逐渐向生活领域扩展。另外,要多方面的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多推出类似的惠农政策,积极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望,让他们舍得掏腰包、愿意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