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情节 人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fall_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环境描写是文章中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描写。人物都是在具体环境中生存和活动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和性格的形成、发展,都和具体环境紧密联系着。因此,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对反映现实生活,刻画、烘托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具有重大作用。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本文主要谈的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生动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富有情趣。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二、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三、渲染气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个环境体现出风高雪猛。正因风雪有如此之势,所以才让本已"四下里崩坏"的草厅"又被朔风吹撼,摇撼得动"。这场风雪对草厅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而草屋破败,摇摇欲坠,又促使林冲产生担心:"这屋如何过的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厅难抵严寒,于是林冲才有"向了一回火"的举动,但仍"觉得身上寒冷",又令林冲产生心理活动:"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可见,小说中风雪、草厅等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先是共同带动人物的心理、行为的变化,进而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环境--人物心理、行为--故事情节。
  而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侧面描写: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这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又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先写风雪,草场,古庙,形成荒凉,寂寞,冷酷的气氛。
  风雪也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同时,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作为自然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后面又写了烈焰腾起,"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求全的性格,走上了反抗道路。正是因为大风雪,压塌草棚,林冲才发出"天可怜见"的叹息,才躲到山神庙,才听到恶人讲话,才终于走上反抗道路。一个景物描写起了这许多作用。
  这里的"风雪"如同"雷雨"一般,预示着人物性格及命运,将有重大的转变。怒吼的北风,纷纷扬扬的满天大雪,草料场上的熊熊火焰,都有力地表现了林冲正在剧烈变化的思想性格和转变的命运。鲁迅先生说:"《水浒传》里一句'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紧"字的"神韵"有什么含义?一方面,一语双关,既显示这场雪下得紧,又暗示恶势力对林冲的迫害;把感觉化为视觉来写,使人感受更亲切、强烈,给读者以想像的余地,既可想像出扬风搅雪的情景,又可想像出林冲即将临头的灾难。另一方面,写出了雪的稠密,铺天盖地而来,很有气势,既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又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的气息。
  总之,环境描写与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等外在特点的变化;影响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等内在活动及其变化;影响、决定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环境决定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的成因。环境影响人。因此可以通过反观人物的言行、心理、情感等,观察他受到哪些客观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人物行为、心理、情感的外在因素,判断人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环境影响在它之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在这些事物上会打上时代、社会、生活等烙印(标记)。小说中人、事、物折射环境。通过小说中人、事、物,观察它们的某些特点,具有怎样的时代、地域、社会烙印,判断分析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描写的一切对象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交代环境,要通过这些描写看出打在它们之上的时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烙印。环境造人,环境是人、事、物生存的条件,它必然在人、物、事上打上特殊的烙印(标记)。反之,小说中的人、事、物等也折射着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靠性、被动型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而意义性学习才会发生。为此,我们把数学教育内容按照大纲要求生活化。数学是研究实现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
期刊
摘要:"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意义在于,为构建新的课型模式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今年我校八年级在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景下以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载体主抓课堂教学改革,让素质教学真真落到实处,提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实验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正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
期刊
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多媒体、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是否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就可以较少甚至取代教师的教学主导位置呢?教学是一种极为复杂、细腻的过程,其中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有思想情感的交流;更何况像教学风格,教学机智等这些都是教师所特有的,属于非逻辑性、非编码化的东西,辅助设施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数字教育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其实施过程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著名教育家夏沔尊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可见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孕育感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
期刊
【摘要】将美术课堂构建成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润泽灵魂、健全人格、提高生命质量、追求生命价值的空间是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都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物质环境、对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拨动四个方面,探讨了"生命化"美术课堂实践中创设教学良好氛围,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的一些做法和感想。  【关键词】生命化;美术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气氛  教育本是生命的需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低段的语文老师,有责任去引领孩子们亲近阅读,激发孩子们想读书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孩子用多种方法去认识生字,扫清阅读的障碍;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孩子们的儿童读物,并以课内教材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做好组织、参与、监督工作,逐步培养孩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英语课堂是英语课改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体现灵活开放,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们英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英语课堂生动鲜活起来!  一、和谐师生的关系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前提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2  一、本课题中关键性概念的定义  "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以便更好地完成
期刊
摘要:聋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语言逻辑思维和直觉形象思维的作用失去平衡,这是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必须加强聋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全体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任务。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残成材的关键,从而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关键词:聋生;语言;家长;情境  中图分类号:G76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媒介和手段,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学尤其如此。  我们学校地处小县城,学生学习英语基的础和习惯都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指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表达能力。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