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谈读与写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很多著名学者、作家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还把他们读书和写作的经验总结出来,留给我们。
  学会“吃书”
   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讲学,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听讲。有个叫黄干的年轻人见朱熹一面讲学,一面还伏案苦读,深受感动地说:“先生简直是在‘吃’书啊!” 朱熹回答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
   朱熹还告诉他,书有两种“吃”法:人的吃法和牛的吃法。人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才能吃出滋味;讀书也要认真得像法官阅读讼词那样,一个字都不可疏忽。熟读之后,还要像老和尚念经那样,反复领会所读的内容。仅仅这样“吃”还不够,因为这样“吃”进的东西太少了,还应该像牛那样大嚼大吞,吃下很多东西,然后反刍,慢慢消化。这就要求大家把精读和粗读结合起来。
  “吃”了还要“吐”
   清代大诗人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蚕食了桑如果不吐丝,蜂采了花如果不酿蜜,这样的“吃”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朱熹要求“吃”了之后还要“吐”。“吃”是读,“吐”就是写,把“吃”进去的知识经过消化,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再写出来。我们读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学思想、学精神、学知识,还要学习他们是怎样写出来的。
   “写作方法”可是个大面包,从哪里下口?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说:“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即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他以此作比喻,接下来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答尉迟生书》)说明要写好文章,在思维正确和清晰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孔子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的“文”,指的是文采,也就是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语言。郭沫若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也是这个意思。
  从“吃”到“吐”的规律
   从“吃”到“吐”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写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怎样一步一步地来走呢?苏轼之侄曾写信向他请教写作方法。苏轼非常认真地写了回信,信中说: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也。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苏轼诗集》卷二十八)
   苏轼说,他初学写作时,“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放开手脚,尝试着运用各种手法,甚至不妨堆砌词语和句式。今天的老师把这叫作“放胆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写顺手了,自己积累了一些“本钱”,这时就该“吃泻药”了。这就是著名舞台艺术家张正宇说的:“泻掉一切可有可无、似是而非的东西,留下本质的、引人入胜的部分,达到‘一炬之光,通体皆灵’的艺术效果。”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苏轼在欣赏了千万朵之后,才找到最能表情达意的“两三枝”。“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两个“渐”字,说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达到“绚烂之极”的境地。我们学习写作也应该走这样一条“堆砌—消肿—精炼”的道路。
其他文献
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主要靠语言,也就是说,基本上是靠对话来完成交流的。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对话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电视剧,如果没有了对话,没有了台词,简直难以想象一部电视剧能如何推进,所以很多剧作家索性把写剧本叫作“攒台词”。  我们在欣赏小说的时候,常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了不起之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对话呢?  我们知道,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幽默,
期刊
张钊:我来找碴儿啦!看招!2014年第10期的第16页,《我的话儿只说给你听》这篇文章里面的第8行,“大书法家褚逐良”的“逐”不是“遂”吗?老叔,你也太不细心了!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东岳新村名流小学五(2)班  匹诺曹:老叔!哼,亏你还自称编辑部的“文化人”,居然把书法名家的名字都搞错了!  阿木老叔:(战战兢兢)我……有……错……此时此刻,我无法原谅自己,请让我去墙角冷静五分钟……  
期刊
你要是问我最痛恨的人是谁,我肯定毫不犹豫地说:“别人家的孩子。”你别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听我给你说说。  每次考试之后,我妈总对我的成绩不满意。曾有一次,她这样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就隔壁的军军,门门都是优秀,你怎么就比人家差那么一大截呢?”这次考试我三门都在95分以上,我想这下妈妈总该满意了吧,可当得知军军居然有两个100时,这不,她又唠叨开了:“看别人家的孩子,可真是……”(此处省略两百字
期刊
号外号外!大王编辑部惊现平行宇宙!快搭上微信、微博快车,输入“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指令,让你的微作文来一次太空历险。小心,不要被黑洞吞了哟!  书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的爱好,因为书法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每周的星期六下午,我都会来到这个熟悉的书法教室,教室里挂着老师们的书法作品。  我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了一个大大的“玉”字,我马上知道了今天的上课内容主要是讲“玉”字。我想:“玉”字这么简单
期刊
下期见
期刊
爸爸酷爱书法,是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很早就听爸爸说,西安有个碑林博物馆,那是个书法艺术的宝库,里面有无数块石碑,还保留着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今年暑假,爸爸兴致勃勃地带着我走进了那神奇的石刻书法艺术的宝库——碑林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大门,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雕刻精美、颜色华丽的碑亭。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亭子,里面立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满了字。爸爸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天
期刊
秀子:老叔,你“犯法”了,根据《作文大王法则》第一章第二条,你犯了“漏字罪”!《作文大王》2015年第6期的第33页上,文章倒数第6行,“期考”中间应该还有一个字,不是中就是末。老叔,你要重新配眼镜啦。  阿木老叔:哇,秀子真是心细如针。厉害厉害!不过这是小作者自己写的哟。老叔我也查了一下,好像有的学校就把学期结束前的考试称作“期考”,可能每个学校的说法不一样吧。  廖咏哲:老叔你好!《作文大王》
期刊
如今回到乡下,那间房子已经被撤空,只剩一黑一彩两张照片挂在墙上。   我一直觉得曾祖母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对曾祖父似乎也是半冷不热的态度。我出生时,她已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了,起码在我对她那少得可怜的记忆中是这样的。听别家的老人说,曾祖父、曾祖母是没什么感情的。我不清楚那时的传统,只听说那时很多人家的婚姻都是家长包办的。隔壁家的老奶奶也曾摆着手对我说,哪管什么感情呀,找个伴儿过日子而已。我记得曾祖父、
期刊
关于文章的构思。先贤文人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夏衍曾說:“没有波澜,没有曲折,没有起伏,正像一座房屋,一个园林,一进门就可以一览无余,不能引人入胜——这是文学结构上的大忌。”而欲擒故纵法则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回环曲折的一个良方。   所谓欲擒故纵法就是指在行文过程中,先顺着文势,一步一步地放纵下去,然后在关键处猛然刹住,来个逆转,将它擒住。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结构。它要达到某一写作目的,故意不直奔目的,
期刊
前不久,在省城工作的表姐说要送我一件礼物。什么礼物呢?盼望着,盼望着,礼物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原来是一把电动牙刷。我的牙齿一直不好,与刷牙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表姐真是太有心了!   这把电动牙刷是黑色的,长约25厘米,它的柄比普通牙刷的柄要粗得多,圆鼓鼓的。牙刷头和普通牙刷头差不多大小。充电的底座方方的,牙刷可以直接插在里面。牙刷的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按扭,一摁开关,牙刷轻轻震动,发出“呜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