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是人类的基本情感,由于各种因素,在哭的问题上,男女自有差别。
贾宝玉长期厮混在女儿堆里,自然染着浓浓的女人气息,哭起来也难免女相。贾宝玉那哭相自然被男人们鄙夷。顶级的男人泪,当数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明首领杜宇(望帝)死后化作的杜鹃,那悲切、哀怨、凄厉之啼,竟能化作血滴。
神话毕竟归神话,而现实版的男人之哭,多为长歌当哭形式。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一生叱咤风云可曾了得,最终却败于刘三那小子,一首《咳下歌》抒发了临死前英雄那不屈又无奈的悲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连一本正经的道德楷模朱熹老先生也感叹,“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男人泪固然锥心刺骨,而水做的女人哭起来则别有意味。
女人爱流泪,眼泪属常规“杀伤性武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杀手锏中,哭,便是首选绝招。可能因女人在挥洒眼泪方面“资源”雄厚,喜欢夸大其辞的文人们便不惜想象地倾情发挥,经过他们的妙手烹制,女人之“哭”便发挥到天高之境,产生的效应神乎其神。
相传三皇五帝时代,舜帝南巡死于途中,两个爱妃娥皇、女英奔丧到湘水一带,扶竹南望,泪飞如雨,悲痛欲绝之际双双投水自尽。于是后面的”续篇”应声而至:她们的泪水挥洒竹林,“斑竹一枝千滴泪”,血泪染竹成斑,这种竹子就成了斑竹。
悲泪天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何况是为忠贞爱情,所以人们乐于制造、相信并享受这种带着“矫情”味道的故事——这竹子上的泪痕,是人心强贴上去的,主观人为性过于明显。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能够广为传诵并入选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既有长城和秦始皇这两个名牌的效应,同时,也得力于泪水的神奇力量——居然将八百里城墙哭垮下来!
这个故事渊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所记:齐庄公四年,齐国将领杞梁率军与莒国展开一场激战,结果杞梁战死。噩耗传到都城临淄,杞梁妻痛不欲生,全身缟素,迎丧于郊,长声哭诉:“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相传她连哭十日,结果城墙为之轰然崩塌,杞妻投水殉夫。
杞梁妻因一场“名哭”而使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姜姓是齐国姓氏,孟姜之称冠之于杞梁之妻也算对口,于是始有孟姜女故事的源头。而修筑长城是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漫长的岁月里,长城屡修屡补,强征无数的民夫,何时都可能产生孟姜女般的遭遇。因此,将杞梁之妻变成孟姜女,让擅“哭”的她,把暴君苦心营造的浩大工程顷刻哭垮,这是长期以来受苦百姓结合了历史与现实而塑造出来的典型的报应式故事。
如果说孟姜女的“哭功”产生的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这种快感或多或少暗藏着一份罪恶,正好暴露了故事的制造者浓重的主观意向,细思来也难免流俗,那么,另一个故事里的泪力效应带给人的,却是一种让灵魂起飞的舒畅,其制作的天衣无缝,使故事更具出神入化的完美性。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传诵千古的“梁祝”故事里,最渲染情怀的莫过于一声轰隆之后,坟墓裂开,一双彩蝶翩翩飞出的那一幕。殊不知,暴雨过后的晴天,原本是一番悲凄痛切之后进发出来的突变!这一幕,便是祝英台的“哭坟”。
英台女扮男装,与山伯同窗共读,情深似海,义结金兰,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楼台相会,凄然泪别,美满姻缘,终成泡影。山伯终于忧郁身亡,父命难抗的英台,唯有举生赴死。
忠贞与无助、哀恸与毁灭,那杜鹃啼血般的大悲剧痛,都在山伯墓前倾洒开来。
终于,苍天不忍剧痛,便动用了超自然的力量,将一双苦命恋人以一种出奇的形式超脱、再生——他们复活了,但不再是人,是有着健美双翅的飞向自由的生灵!那生命的颜色,那翻飞的双翅,那比翼相逐的奔放……这是一幅无比完美和幸福的画卷!故事戛然而止,意味无穷。
不过,若要细推,这个唯美故事也难免有一厢情愿之嫌——梁山伯与祝英台未必希望化作蝴蝶,不是人人都如庄周!
更高一筹的“泪功”,当是天人相通、有呼必应的配合。请看如下故事:
父亲要去赶考,窦娥被卖为童养媳,丈夫去世后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欲毒死窦娥婆婆以相逼,结果却误毙自父。张驴儿遂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窦娥婆媳,为救婆婆,窦娥招认,被判斩刑。临刑之时,她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早三年,以明己冤。超乎其神的是,这些誓约竟全部应验。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句“感天动地”实乃不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悲愤控诉。无辜的窦娥不甘心屈从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
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种现象,非但不能,纵使能有,也绝非人唤即来,可是,它们竟全部如约而来,且非现代技术所为!这。只能解释为苍天在上不堪目睹,深感不平的它,接到窦娥的呼唤,便无一遗漏地给以回应,决心为冤情昭雪!与之前所述故事不同的是,在这里,人与天有了直面的相约,是人呼天应——从沟通、互动的结果来看,人竟然操纵了天!
此等泪力,不谓“感”天,不谓“动”地,还能奈何?
关汉卿大人不愧高师,他将古史所记之“东海孝妇”的题材,以绝妙的“深加工”功夫完美演绎,使故事更加酣畅、感人。《窦娥冤》以其深刻、杰出与神奇,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理所当然!
历史的烟云在滚滚喧嚣中归于沉寂,最为长响不灭的,自是窦娥那一声声穿云裂帛的控诉和江河决堤般的倾泪;什么人间奇迹都易成过眼云烟,最为刻骨铭心的,自是悲情窦娥那操控神灵的离奇誓言和令天地动容的悲腔哭调:鲜血竟然顺杆倒流飞到飘扬的白布上、六月炎夏里居然天降大雪、连续三年大旱无一滴雨!神奇的“天遂人意”!
莫不是冤大痛深,又有谁能如此这般叫天地低头、让神灵顺从?
“泪力”到此,已然终极!
编辑/梁字清
贾宝玉长期厮混在女儿堆里,自然染着浓浓的女人气息,哭起来也难免女相。贾宝玉那哭相自然被男人们鄙夷。顶级的男人泪,当数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明首领杜宇(望帝)死后化作的杜鹃,那悲切、哀怨、凄厉之啼,竟能化作血滴。
神话毕竟归神话,而现实版的男人之哭,多为长歌当哭形式。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一生叱咤风云可曾了得,最终却败于刘三那小子,一首《咳下歌》抒发了临死前英雄那不屈又无奈的悲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连一本正经的道德楷模朱熹老先生也感叹,“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男人泪固然锥心刺骨,而水做的女人哭起来则别有意味。
女人爱流泪,眼泪属常规“杀伤性武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杀手锏中,哭,便是首选绝招。可能因女人在挥洒眼泪方面“资源”雄厚,喜欢夸大其辞的文人们便不惜想象地倾情发挥,经过他们的妙手烹制,女人之“哭”便发挥到天高之境,产生的效应神乎其神。
相传三皇五帝时代,舜帝南巡死于途中,两个爱妃娥皇、女英奔丧到湘水一带,扶竹南望,泪飞如雨,悲痛欲绝之际双双投水自尽。于是后面的”续篇”应声而至:她们的泪水挥洒竹林,“斑竹一枝千滴泪”,血泪染竹成斑,这种竹子就成了斑竹。
悲泪天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何况是为忠贞爱情,所以人们乐于制造、相信并享受这种带着“矫情”味道的故事——这竹子上的泪痕,是人心强贴上去的,主观人为性过于明显。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能够广为传诵并入选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既有长城和秦始皇这两个名牌的效应,同时,也得力于泪水的神奇力量——居然将八百里城墙哭垮下来!
这个故事渊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所记:齐庄公四年,齐国将领杞梁率军与莒国展开一场激战,结果杞梁战死。噩耗传到都城临淄,杞梁妻痛不欲生,全身缟素,迎丧于郊,长声哭诉:“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相传她连哭十日,结果城墙为之轰然崩塌,杞妻投水殉夫。
杞梁妻因一场“名哭”而使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姜姓是齐国姓氏,孟姜之称冠之于杞梁之妻也算对口,于是始有孟姜女故事的源头。而修筑长城是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漫长的岁月里,长城屡修屡补,强征无数的民夫,何时都可能产生孟姜女般的遭遇。因此,将杞梁之妻变成孟姜女,让擅“哭”的她,把暴君苦心营造的浩大工程顷刻哭垮,这是长期以来受苦百姓结合了历史与现实而塑造出来的典型的报应式故事。
如果说孟姜女的“哭功”产生的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这种快感或多或少暗藏着一份罪恶,正好暴露了故事的制造者浓重的主观意向,细思来也难免流俗,那么,另一个故事里的泪力效应带给人的,却是一种让灵魂起飞的舒畅,其制作的天衣无缝,使故事更具出神入化的完美性。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传诵千古的“梁祝”故事里,最渲染情怀的莫过于一声轰隆之后,坟墓裂开,一双彩蝶翩翩飞出的那一幕。殊不知,暴雨过后的晴天,原本是一番悲凄痛切之后进发出来的突变!这一幕,便是祝英台的“哭坟”。
英台女扮男装,与山伯同窗共读,情深似海,义结金兰,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楼台相会,凄然泪别,美满姻缘,终成泡影。山伯终于忧郁身亡,父命难抗的英台,唯有举生赴死。
忠贞与无助、哀恸与毁灭,那杜鹃啼血般的大悲剧痛,都在山伯墓前倾洒开来。
终于,苍天不忍剧痛,便动用了超自然的力量,将一双苦命恋人以一种出奇的形式超脱、再生——他们复活了,但不再是人,是有着健美双翅的飞向自由的生灵!那生命的颜色,那翻飞的双翅,那比翼相逐的奔放……这是一幅无比完美和幸福的画卷!故事戛然而止,意味无穷。
不过,若要细推,这个唯美故事也难免有一厢情愿之嫌——梁山伯与祝英台未必希望化作蝴蝶,不是人人都如庄周!
更高一筹的“泪功”,当是天人相通、有呼必应的配合。请看如下故事:
父亲要去赶考,窦娥被卖为童养媳,丈夫去世后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欲毒死窦娥婆婆以相逼,结果却误毙自父。张驴儿遂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窦娥婆媳,为救婆婆,窦娥招认,被判斩刑。临刑之时,她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早三年,以明己冤。超乎其神的是,这些誓约竟全部应验。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句“感天动地”实乃不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悲愤控诉。无辜的窦娥不甘心屈从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
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种现象,非但不能,纵使能有,也绝非人唤即来,可是,它们竟全部如约而来,且非现代技术所为!这。只能解释为苍天在上不堪目睹,深感不平的它,接到窦娥的呼唤,便无一遗漏地给以回应,决心为冤情昭雪!与之前所述故事不同的是,在这里,人与天有了直面的相约,是人呼天应——从沟通、互动的结果来看,人竟然操纵了天!
此等泪力,不谓“感”天,不谓“动”地,还能奈何?
关汉卿大人不愧高师,他将古史所记之“东海孝妇”的题材,以绝妙的“深加工”功夫完美演绎,使故事更加酣畅、感人。《窦娥冤》以其深刻、杰出与神奇,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理所当然!
历史的烟云在滚滚喧嚣中归于沉寂,最为长响不灭的,自是窦娥那一声声穿云裂帛的控诉和江河决堤般的倾泪;什么人间奇迹都易成过眼云烟,最为刻骨铭心的,自是悲情窦娥那操控神灵的离奇誓言和令天地动容的悲腔哭调:鲜血竟然顺杆倒流飞到飘扬的白布上、六月炎夏里居然天降大雪、连续三年大旱无一滴雨!神奇的“天遂人意”!
莫不是冤大痛深,又有谁能如此这般叫天地低头、让神灵顺从?
“泪力”到此,已然终极!
编辑/梁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