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匮乏。加上经济高速发展,资源的总需求量迅速扩大。同时,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粗放经营,高消耗甚至浪费,使资源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济的发展要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后的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及六中全会,主题都离不开和谐社会,都强调人与环境要和谐共处。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已经把和谐社会提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高度。六中全会确立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是社会发展模式,所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是一场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次“社会革命”!
  
  一、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一些重要资源居世界前列,如耕地12244.43万公顷,林地23504.70万公顷,草地26270.68万公顷。已探明矿产156种,煤、铁、铜、铝等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储存量6000亿吨,世界第三。铁矿457亿吨,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稀土金属比世界其他国家总量还多。世界已知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
  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现在及将来相当长时间内需消耗大量矿产。随之而来的“油荒”、“电荒”、“水荒”、“地荒”此起彼伏,主要矿产品进口量随之大幅飙升,原油进口12272万吨,铁矿石进口20799万吨,锰矿石进口465万吨,铬铁矿进口217万吨,铜矿石进口288万吨,钾肥进口743万吨。中国目前三大资源最紧缺:水、土地、能源,能源紧缺又集中表现在石油的紧缺。
  
  (一)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特点是干旱缺水和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中国人占有均量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水平的30%;我国汛期为七、八、九三月,其他月份相对干旱。另外水资源空间分布也不均,北方降雨少,东南省份相对较多,如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占全国7.7%,却承担35%的人口,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生产力畸形匹配。
  90年代,我国工农业社会总用水量大体保持在55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00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2004年达到361亿立方米,我国城市总数661,缺水竟达400个。有的地区甚至开采地下水以保障水的供应,如2000年北方大范围干旱,烟台威海两地水库干涸到水库底打井.然后抽到自来水公司供水,每月每人仅供应1立方米。现在,华北地区地下漏斗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地下漏斗。近年农村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因干旱粮食减产350亿公斤。我国供水和缺水之间总体差额400亿立方米,用水将越来越困难。
  
  (二)土地资源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土地。我国土地总量多,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高质量耕地少,后备地更少,人均土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源缺乏、水土流失、干旱退化、污染严重的耕地占相当大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可开垦为耕地的仅1.2亿亩,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后备资源开发还受到严格限制,通过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十分有限。
  农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地问题,农业为农民直接或间接提供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2001年,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0.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额达53%,北京、广东、福建、浙江及相当县市人均占有耕地下降到400平方米以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建设占用耕地也致使耕地数量净减少61.73万公顷。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公顷,其中宜林荒地不足世界2%,宜农荒地人均量只有0.03公顷,草场人均草地仅0.33公顷,优良草地比重小,且天然草地逐年减少。但土地需求量却不断增加,新增建设用地26.78万公顷,其中新增独立工矿建设用地12.51万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5.65万公顷,新增村庄建设用地2.55万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6.07万公顷。
  
  (三)能源资源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也不多,新兴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小于1%。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等供求紧张.2004年就有媒体报道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三分之一且仍在增长。
  石油储量约800亿吨,可采期约30年。但石油消耗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03年中国就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创记录的进口9100万吨,同比增加31%,日消耗546万桶。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将分别需要2.68亿吨和3.05亿吨,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报告也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将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2020年消费量达5亿吨以上。另据IEA预测,2010年后中国石油产量开始下降,2020年石油产量仅1.01亿吨左右,而进口量将达4.04亿吨以上,成为世界石油市场主要进口国,中国也将从石油净出口国沦为净进口国。
  煤炭储量也很大,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格局决定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短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比例巨大,煤炭就占70%,75%的工业燃料、动力和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由其提供。现在存在的问题一是地区分布不均,89%储量集中在北方,北煤南运成本高;二是勘探程度不高,45%以上已探明储量还需进一步确认。
  近年,我国其他矿产消耗也增长惊人。增长量分别为天然气92%,铜189%,铅380%,锌311%,有色金属增长276%,差不多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矿种因违规开采和过度出口,亦不足消耗10年。到2010年,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为继,据地矿部资料,45种主要矿产可保证的仅23种,2020可保证需求的减少到6种,2050年则完全没有保证。
  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资源供给形势极为严峻,如果说20世纪后半期资源还能支撑经济的话,那么21世纪将难以保证发展需求,现在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二十一世纪资源供给将出现全面危机。
  
  二、粗放经营——进一步加剧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源总有一个极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迟早会枯竭。资源枯竭一方面是由于资源本身存在极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既然资源枯竭由人类一手造成,那么人类同样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增强资源自我更新能力,如果二者失衡,则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就没有区别,因为短缺终将到来。
  水污染浪费严重,效率低,这种种因素使得我国水资源不管是利用率还是效益都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农业产业中,用水利用系数上位0.45,仅为国外水平0.7—0.8的一半。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整个灌溉面积35%,先进国家达到80%。工业产业中,万元产值单位用水量为100立方米,相当国外10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增加额度,我国200立方米,发达国家50立方米;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高达80%。非常明显的差距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相当低。土地利用效率也低,盲目批地或征而未用,造成大量土地闲置。2004年曝光的江苏“铁本事件”,经专项检查组核实,铁本公司未取得批文即动工,违法占用土地6541亩,其中耕地4585亩(含基本农田1200亩)。同样被查处的号称国内第一大学城的河北“东方大学城”非法占用大面积耕地,廊坊开发区出让给东方大学城5872.89亩,加上租用村集体土地,总面积超过8000亩,其中经过审批的仅5233亩,这味着近3000亩属违法用地。这种种违规用地无异于雪上加霜。土地粗放经营的还表现在土地产出率低,农业用地尚有2/3左右耕地为中低产田。
  能源利用我国仍然处于粗放阶段,仍是“三高”低效益模式。2003年,我国消费世界第一的煤炭、第二的石油电力、近一半水泥,35%铁矿石、20%氧化铝和铜,创造出仅为世界4%的GDP。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确实取得较快增长,达到9.5%,但用前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话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靠拼资源拼出来的9.5%”,上世纪90年代十种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只占消耗量的5%,现在普遍超过50%。按此计算,如果达到美国目前人均资源消耗量,整个地球都不够中国一个国家消耗。2003年,邻国日本GDP折合人民币34万亿,等于中国11万亿的3倍还多,其耗能额却远低于中国,等量资源获得数倍中国的效益。我国资源产出率更是低于国际水平,仅是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
  综上所述,一方面资源匮乏,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产出效率低,基于这两个条件建设和谐社会,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的道路。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又一项势在必行的基本国策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用“资源总量”作分子,“13亿人口”作分母进行数学运算,就会发现我国已经不折不扣地进入资源“瓶颈”时代。北方燃煤供应不足、南方大面积拉闸限电、长三角地区“无地可用”的惊呼……近年来,资源短缺已成为发展全局的挑战。解决这道中国资源现状的数学难题。就是国人必须面对必须迈过去的坎儿,笔者认为,解决方法应当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规划刚要》第六篇开篇就规定: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继计划生育和对外开放等基本国策之后。我国又明确把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4年,曾培炎副总理就针对资源节约作出部署: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节约;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节约法规。
  我们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当分四步走:
  第一,树立科学能源观。科学能源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战略高度制定资源规划,不能违背科学仅凭“拍脑袋”拍出决策;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开发节约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使经济的发展回归到资源承载能力之内。
  第二,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树立节约典型,曝光浪费资源的反面例子。政府还可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如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资源节约的作用,如水利部依据水权、水市场理论在宁夏青铜峡灌区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就很成功,通过市场交易转让节约的水来获利,有利公民把节约资源变成自觉行动。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制定评价体系等措施,加强监督,尤其是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监督。
  第四,开源节流。开源指加快新能源替代资源的开发,节流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避免盲目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在钢铁工业中推广“三干三利用”技术,对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将由58%提高到72.6%。不管开源还是节流都离不开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在科技。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涉及各行各业、各家各户,需要政府和企业调高空调温度、随手关灯、拔下电器插头,也需要老百姓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关掉洗菜水……,应对资源短缺需要全民总动员。资源国情要警钟长鸣!
其他文献
有一段时日没有走在家乡的大道上了,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乡的路弯弯曲曲,犹如盘山小道,下雨天走在泥泞的小道上,真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走每一步都要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迈出去;家乡夜晚寂静无声,只听蛙声一片,夜空一片漆黑,在夜空放晴的夜晚也能看到繁星点点,如有什么动静只听满园的狗叫声,有时令人毛骨悚然;在煤油灯的点缀下,农村的夜安静得有点让人可怕,家乡的屋子矮小狭窄,屋子的结构主要由泥土、木头、茅草组成,在
期刊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编撰的《文选》。由于这些诗歌的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将它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便以此名之。这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钟嵘称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誉之:“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本文采用古诗产生于东汉末年这个说法。将十九
期刊
一、传统与现实的纠葛    关于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传统与表现,传统与现代,传统与革新,都表现出一种抽象化、概念化的意味。反应到艺术领域,尤其是当下情况下强调的“反传统”、“先锋意识”,很容易让人误解。一般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艺术形式是表现主义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传统艺术嗤之以鼻,更不用说对于它的歌颂与热爱了。  对于艺术的后现代,更多人想到的是对于传统的“回复”,和对表现主义的深
期刊
一、引言    电视小品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它选材新颖,立意深刻,人物个性突出,故事情节鲜明,其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更是小品的闪光之处,透过喜剧的效果反映社会民情和人生哲理,娱乐和教育意义并存,令人久久难忘,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从某种程度上讲,幽默的语言就如小品的血液,失去它,小品就没有了自身的特质和魅力,也就没有了活力。在中国的电视小品中,赵本山出演的小品最受观众欢迎且影响最为广泛。尤其是
期刊
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因此,积极建设中专和谐政治课堂,正是“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在政治课的具体体现,中专政治教学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我们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
期刊
早从上世纪末英国娱乐节目Pop Idol走红以来,全球便掀起了一股平民选秀热潮,诞生了一批批“草根偶像”。近年来,中国大陆选秀节目也层出不穷,不少平民偶像脱颖而出,选秀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些中国独有文化。由于发达的网络技术,现在人们也可以同时观看到美国的娱乐节目。此文中笔者将要对中美两国最热的两个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和《美国偶像》(American Ido1)进行比较,试图从
期刊
众所周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本文从酒店专业教学的角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酒店专业课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授课的同时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可以收到双赢的效果,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关于养成教育,
期刊
福柯曾将话语权与权力意志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任何时代,掌握了话语权,也就掌握了统治权。然而,自文字产生,似乎都是男性把持着主流的话语权,即便是在以自由与民主著称的古希腊时期,虽然拥有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神”的女诗人萨福,但在叙事的历史经纬中却始终难觅女性的踪迹。(M,102)”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女性视角的缺失。黑人妇女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样的一群妇女是失语的。艾丽丝·
期刊
随着不同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变,人文和科学两大阵营开始对话,科学的观点和思想开始向人文领域渗透,稳定性和客观性受到人文学者的重视。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就是一个在相对性中寻求稳定性的典型代表。他认为现象世界尽管千差万别,但也可以运用一种图示或结构把它们组织起来,这种图示是一种单纯的二项对立,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说:“当分类意向似乎上升到最广泛的一般性和最极端的抽象性时,尽管千差万别也不能阻碍
期刊
老舍先生是满族人,少年时代的他,既在私塾中接受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贫穷的生活中接受了人生的教育。1924年,老舍到英国伦教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期间,他开始创作生涯,并深刻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深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学的影响。    一、老舍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    老舍读过像《儒林外史》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但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风格和语言并未引起他的兴趣,因此,他创作小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