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燕乐琵琶乐调的实质性转变

来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隋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587)起,燕乐调在琵琶上是经过几次转变的:一次是由同宫系统转向同音异名多调性运用,到唐天宝十三载(754),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时,已显示出了这种转变。另一次是大约在武后与玄宗之间(624—762)或玄宗末年与中唐之间(762—839),四弦四相琵琶定弦总体降低了四度,前者保留在当今福建南琶定弦上;后者即为北琶广泛采用,更促进了多调性的运用。再一次是在四弦四相琵琶总体降低四度之后,明确了低大二度的双调定弦法,这大概是中唐以后才形成的格局。至此,这些均是围绕拨弹乐器琵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presented key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which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loc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selected villages o
患者,男,57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总病期4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少语少眠,不知羞耻,裸体外跑,打骂父母和弟弟,不知清洁,发呆,有时自笑。于1975年4月29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理化检查结果无异常,
目的: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
Unsaturated Flow Drying Bed (UFDB) principles are based on the on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infiltration-percol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septic tanks sludge
目的:探索阿立哌唑与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5例服用阿立哌唑、55例服用奋乃静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