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黄花分外香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东县城的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留下了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足迹。纪念馆位于桂东县城红军路11号。1967年在唐家大屋旧址附近兴建的“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金字匾额,系郭沫若手书。1983年,更名为“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纪念馆”,由王震题名。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挺拔的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毛主席塑像。
  一尊与“陈列馆”同时修建的主席塑像
  井冈山时期,因为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需要,毛泽东于1928年3月和8月两次到桂东,广泛发动群众,扩大红军队伍,带领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到达桂东沙田圩。在沙田圩,毛泽东深入附近乡村,发动群众,打土豪,搞分田试点,帮助成立中共桂东县委和桂东县工农兵政府。接着,针对部队中存在的违反纪律的情况,第一次在全体官兵大会上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8月,为迎回湘南失败的红军主力部队,毛泽东率红军三一团第三营第二次到桂东,23日,毛泽东与红军主力在桂东会合,部队就驻扎在桂东城西,毛泽东、朱德等红军主要领导住在城西的唐家大屋。当晚,毛泽东在唐家大屋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陈毅、朱德、王尔琢、何长工、杜修经等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决定经江西崇义、上犹回师井冈山,以保存红四军主力,重新打开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为了纪念毛泽东1928年在桂东的革命实践,体现桂东这块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966年10月,中共桂东县委决定在唐家大屋旧址旁修建“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当时,修建纪念毛主席革命活动的陈列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程,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于是,桂东县以县委的名义向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打了报告,说明了修建陈列馆的必要性和重大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桂东县委的报告引起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由一名副部长牵头,主持召开了有省文管会、省历史研究所、省委党校等专家参加的汇报会,认为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1928年3月底4月初和8月下旬两次到桂东,桂东人民在人财物方面为红军扩大和发展、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而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功伟绩,彪炳史册。特别是桂东沙田,是我军铁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最初颁布地,在桂东修建革命纪念馆,对于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实意义重大,历史意义深远。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了中共桂东县委关于修建陈列馆的报告,同时决定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接着,桂东成立了由县人武部政委、部长担任正副组长,县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修建“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修建陈列馆的具体事宜。
  就在修建陈列馆过程中,1967年5月4日,清华大学建起第一尊毛主席塑像的消息,通过新华社通稿,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于是桂东有人提出,为了全面展示毛主席在桂东的革命实践,应该在陈列馆门前同时修建毛主席塑像和塑像广场。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修建陈列馆领导小组的同意。当时,正承担陈列馆设计、装饰的广州美院的专家、教授,知道这一信息后,答应回学院请雕塑系的专业人员来设计和塑造毛主席塑像。不久,广州美院雕塑系有很高造诣的郑觐、曹崇恩教授带着他们的几个学生到了桂东,为毛主席做塑像。
  一尊有独特创意和个性表达的主席塑像
  “文革”期间,全国建造的毛主席室外大型塑像多达2000多尊,但是桂东这尊主席塑像,就其以主席红军时期的形象为原型,集军帽、草鞋、红军军装于一身的独特创意和个性特点来说,可以说是全国独此一尊。这种唯一性和独特性,恰好体现出了这尊毛主席塑像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当年,广州美院的郑觐、曹崇恩等雕塑家到了桂东后,首先是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桂东这片红色的热土,了解主席在桂东的活动情况,广泛听老人们讲述主席当年到桂东的情景:当年,主席到桂东时,脚穿草鞋、身穿红军军装、身背斗笠、头戴八角军帽,领导桂东人民打反动民团、打土匪、除恶霸、斗地主,把田地分给无田无地的农民。主席当时脚有毛病,走在桂东的山路上,总是拄一根树枝当拐杖……老乡们断断续续的讲述和回忆,将郑觐、曹崇恩等雕塑家带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们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桂东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领导穷苦人打土豪、分田地的忙碌身影。
  调研回到广州美院后,郑觐、曹崇恩特地找来主席在红军时期留下来的好几张照片反复琢磨。最后,他们从主席“战地黄花分外香”“分田分地真忙”等词句中,找到了塑像构思、构图的灵感和切入点。在重现当年伟人的脸型、身材、衣着和八角帽、红军斗笠等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桂东老人的回忆,同时又考虑到是纪念性塑像,最后采用了比较稳重的具象写实构思和构图手法,很快创作出如今大家见到的这尊主席塑像的画样:全身立像,身躯伟岸;形象高大,面孔英俊;头戴八角红军帽,身着红军军装,肩背斗笠,左手叉腰,右手自然下垂,脚穿草鞋,双脚与后面巨石相连。画样初稿出来后,经广州美院雕塑系潘鹤等专家讨论审查,作了些许小的改动后定稿通过。
  这尊主席塑像的总高度为8.23米,其中基座高2.88米,像身高5.5米。建成后的基座与设计图有一点区别,原因是当时的设计者把足台18厘米排除在基座高度之外。基座为正方柱状,分三层,上层是足台,高18厘米、边长1.8米,中间层最高,高2.3米、边长2.5米,下层高50厘米、边长2.7米。基座的正面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平台也分为三层,每层高约10厘米,区别是边长的长短不同而已。基座为红色,正面有一个长1.45米、高1米的小方框,边为白色,框内红底黄字,里面镌刻着“毛泽东1928年在桂东”几个大字。
  据考证:塑像的画样正式定稿后,郑觐、曹崇恩等雕塑家先在桂东一中(今职教中心)礼堂用黄泥巴塑造了塑像模型,反复雕琢后再做石膏模型,石膏模型做好后,分部分将石膏模型放到陈列馆前建好的水泥基座上,拼装好后用白水泥浇注,最后一道工序是站在架子上打磨,进一步精雕细刻。做好这一步工作的要求很高,必须搭棚子遮盖,防止石膏被雨淋受损。   当时,做塑像的主要材料是白水泥,而桂东没有白水泥,需要从广东购进。为了确保材料购进的万无一失,县里派出运水泥的卡车上特地挂了一块写着“桂东县毛主席革命纪念地建设专用车”牌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东驻军押运。同时,为了预防雷击和地震,县里专门从银行批了几个银元,打造了防雷设施;接地体采用“田”字形布置的方式,角钢、扁钢、圆钢相连,可以防地震;全部连接体和接地引线材料均做镀锌、电焊、铜焊、银焊处理,地下还留有检查孔便于检测、检查。
  毛泽东在桂东的陈列馆于1968年8月23日开馆,毛主席塑像则在陈列馆对外开放后不久正式落成。从此,一尊栩栩如生的主席红军时期塑像展示在人们面前,参观的人们一看见这尊着红军军装的主席塑像,很自然地联想起当年主席在桂东领导桂东人民斗地主、打土豪劣绅、“分田分地真忙”的情景。
  一尊具有历史标志性的雕塑艺术珍品
  矗立在“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纪念馆”前的毛主席塑像,已经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尊塑像越来越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雕塑艺术珍品。
  这尊主席塑像的造型典雅自然,与陈列馆大院及其他建筑物格调吻合,浑成一体。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静谧,雪松柏树方竹终年翠绿,花卉异草芳香袭人。走进纪念馆,有一个青石板铺成的小广场,广场的后面是当年主席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的唐家大屋和一排参天大树,整个环境显得庄严肃穆,来这里参观的人一见到这典雅的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主席塑像,都会肃然起敬。
  这尊主席塑像雕塑得栩栩如生,举手投足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主席深情地凝视着远处的崇山峻岭,表达了一代伟人永远关注他生活和战斗过的桂东这片红色热土。身着红军服,头戴八角帽,身背斗笠的打扮,展示出他1928年在桂东开展革命活动时的艰辛。塑像与基座、塑像与两边的辅助设施,布局合理,寓意深刻。塑像的两边分别竖着一块特大的红底白字大标语牌,均为主席手书体,一边写着“星星之火”,一边写着“可以燎原”,显示出伟人毛泽东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就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显示出主席把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神圣使命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这尊雕塑除主席像身外,其他均为红色,寓意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起开创的中国红色政权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塑像总高度(含底座)8.23米,寓意1928年8月23日毛主席在纪念馆内的唐家大屋主持前委扩大会议这个永具纪念意义的日期。这尊主席塑像是对主席这段革命经历的记录和见证。
  桂东“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纪念馆”大院内的主席塑像,之所以是我国现存户外大型主席塑像中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还因为这尊塑像是我国雕塑界的大师级人物郑觐和曹崇恩教授为主雕塑的。
  郑觐,湖北武汉人,擅长雕塑。1953年在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专雕塑系,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雕塑研究班,后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其作品《延河摇篮曲》《林则徐》《蔡文姬》等入选全国美展。
  曹崇恩,1933年出生于广西灵山县。1949年就读于广东省立艺专,1950年就读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1956年中南美专雕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创作以人物石刻肖像为主,作品多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地收藏。
  这尊由雕塑大师操刀、精雕细刻而成的主席塑像,无论从创意构思到画稿的绘制,抑或是从模块的制作到最后的精雕细刻等,既考虑了其“形”,更注重其“神”,倾注了一代雕塑家的心血,端庄、稳重、坚实而又精致,是一尊具有无穷魅力的绝妙雕塑艺术珍品。
  现在,这尊主席塑像和“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纪念馆”一起,已经成为湖南红色旅游的圣地,成为湖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他文献
北京市"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公益活动最近启动,北京市广播电视系统百名主持人与京郊百个农村结对。未来一年,主持人们将深入结对村庄,与村庄负责人协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严以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修身摆在首位,可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行道的重点、立业的起点,党员领导干部严以修身,重在坚持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法治素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严以修身必须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个集“老、山、边、穷、大”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109.2万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17.02万人。到2014年,全县还有无房户4700户、D级危房户11700户。为对他们实施精准扶持,帮助他们改危房建新家,尽快圆上安居梦,2013年9月开始,平江县根据湖南省扶贫办的要求,按照试点示范、逐步放宽、大面铺开的步骤,在全省率先启动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百村示范、
11月28日,由《重庆晨报》与新女报时尚传媒集团合作打追的“上游美女”新媒体平台正式启动。通过打造新媒体平台,“上游美女”将引领和帮助都市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闻学季刊》(以下简称《季刊》)是抗战时期一份颇具影响的新闻学术刊物,对战时“荟萃名流学者”、战后“规划报业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该刊由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研究会于1939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但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典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
<正> 食醋内含有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等。有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的作用,是价廉效佳的兽药。(1)治家畜支气管炎。牛、马用醋500毫升、甘草50克、冰片2
保护公民隐私不仅写入国家的法律,而且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可在一些电视台,披露个人隐私的节目比比皆是。前段时间,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期节目,内容是一个年逾花甲的包工头和一个饭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于今年7、8两月份发布了两个报告。第一个“时尚之毒”报告涉及雅戈尔和国泰两家企业,但报告所列名称和数据较为粗糙,没有说服力。第二个“毒隐于衣”,从13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药房出院带药漏取率工作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对住院药房出院带药漏取率偏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