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城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小东坚守着十几年如一日的人文表达,作品本来具有的宁静力量在各方来客的喧闹中被迫躁动起来,作品的朴质是否应该标配群星拱月的过分繁荣,不得而知。
  北京林冠艺术基金展出了刘小东一系列题为“空城记”的作品,该系列作品创作于2015年夏天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在西方媒体笔下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空空“鬼城”,设施层面它已经实现现代化,唯独缺少享有这片丰饶资源的人。在画家刘小东以“空城记”为主题的系列画里,主角是城市化突如其来时不得不被剥夺真正故乡的草原牧民,他们在城市浪潮里有些不知所措。空城在那里,城内是刘小东安放执着和思考的灵感之地,城外却兴奋莫名,从2200万的《三峡移民》到6620万港元的《违章》再到未知天价的“空城记”系列,画面外攒动的观看人群早已让狭窄的画廊空间显得拥堵,每一个局外人的热情好像会涌入画面,冲进城里,成为主角。刘小东坚守着十几年如一日的人文表达,作品本来具有的宁静力量在各方来客的喧闹中被迫躁动起来,作品的朴质是否应该标配群星拱月的过分繁荣,不得而知。
  画中的鄂尔多斯坐落于内蒙古地区的西南部,丰富矿产资源的发掘让这个中国曾经贫苦的区域迅速转变为暴富之地。然而,政府用50亿打造的理想之城虽然拥有购物中心、博物馆和高速铁路在内的精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本可聚集100万人口的城市里只有20万人。所以每当我们提及鄂尔多斯,自然联想到房产泡沫、经济畸形。在这个很多人会吐槽的问题上,刘小东并没有人云亦云,他关注的依旧是人的状态。“很多画家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你为什么没有介入到这其中来?”“我不喜欢,也没那个兴趣。政治有时候让人感到恶心,我想用幽默和含蓄的方式逃避……”这是某次访谈中刘小东谈及到自己对创作主题的看法,所以在同时代画家都迷恋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粗糙复制和“政治波普”时,他选择了描绘亲眼看到的人物和场景,一如既往。
  “空城记”系列是刘小东将工作室搬到鄂尔多斯后创作的,他用画笔捕捉到传统牧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茫然失措的状态,他从来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就像他的画面中曾经出现的三峡库区的移民、处于社会变迁夹缝中的老家金城、已停产的奥地利煤矿小镇诶赛诺兹,还有饱受垃圾问题困扰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郊区。
  在国际知名策展人杰罗姆·桑斯的策划下,“空城记”系列作品依据材质和内容的不同被分隔在林冠艺术基金展厅的各个空间内。在主体空间的方形展厅内,巨大的油画分列三壁,依据创作时间分别命名为《空城记01》《空城记02》和《空城记03》。三幅油画都是将眼前真实的城市景观与想象中的画面并置,每一幅画的前景都是穿着蒙古服饰的牧民,他们和马依偎在一起,是刘小东想象中的牧民生活,而画面背景中呈现的是鄂尔多斯的真实都市面貌,新建的体育场、公园和街道。在尺幅巨大的画面中,前后景中强烈的视觉冲突是游牧民族试图重新寻回逝去家园的抗争。在与这三幅画相匹配的文字里有刘小东说过了这样一句话“农业社会像堂吉柯德一样,中午打累了休息,下午迎接新的战斗,晚上工业社会休息了,农业社会仿佛觉得自己胜利了,但其实是彻底失败了,他们在自我安慰。”这场荒诞剧,在艺术家这里被解读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之间的战争。虽然真实的社会中,牧民们不会再穿着民族服饰骑着高头大马穿梭在现代化的街道上,但是他们的确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下来,延续着古老生活方式,看似是完成了对工业社会的对抗,但不符合生命自然节奏的快速变迁也使得他们在夹缝中心挣扎。这种现实掺加虚幻的场景,让画面多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感觉,这可能是刘小东创作中最有突破的地方。
  第二部分是照片上涂丙烯的“绘画摄影”,是刘小东三幅大尺幅油画未完成的最初版本。策展人将他们分列在进入另一组小尺寸油画的通道上,让观者对油画创作的最初构想有了直观了解。另一组小尺寸油画配合展出,走的还是刘小东一贯的绘画路线,这一组油画描绘了真实情境下刘小东切身经历的鄂尔多斯,这些作品展现了平常却超现实的鄂尔多斯。空荡的街景、烂尾楼的局部、露天的煤矿、斑驳的施工现场,一切鄂尔多斯的真实反倒让人觉得不真实。这组画里还出现了刘小东在当地结识的青年,到他们家里做客的场景也构成了画面。他的创作不需要宏大的题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灵感来源。真实的鄂尔多斯的确是个空城,空旷的街道、人烟稀少、夜不闭户,对于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来说这竟然成了未来城市的典范。刘小东说:“有人问我,你喜欢鬼城还是拥挤的城市?我很难回答,但我可能会回答,我喜欢鬼城。因为在中国享受没有人的城市实在太奢侈了,这么大的一片资源,这么少的人去享受,当然是非常美的一个状态。”艺术家的世界总是那么个人化,他会以一个人文的体验去关怀牧民,也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享受寂寥。
  紧接着展出的是刘小东回京后创作的一系列纸上丙烯的小幅绘画,人情风物与马是主要描绘的对象。丙烯被调出蓝色墨水的味道,严肃的色调可以凝固时间。刘小东强调这是对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和题材的效法,他要用传统将还存在着的马和牧民留在画面上。策展人桑斯问过刘小东:“马频繁出现在你的画面中是什么原因?”“既然我们的身体已经不属于游牧生活,但精神应该处于游牧民族的精神。我们的精神不应该困在一个地方。否则我们就真的毁灭了。马就是游牧的象征。”艺术家要的自由如果不在了,就像牧民们被扔在城市的漩涡里束缚得不知所措一样。他的马不是静静的吃草就是被缰绳拉着,自由者的精神是在,自由的理想如何实现就是另一个命题了吧。刘小东的自由精神从没有被牵绊过,马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08年秋天在甘肃省盐官镇的《易马图》里,马的形象也出现在油画的大前景中,但是那时的马还是自由驰骋的独立精神吗?
  此次展览中纪录片的展示也有一席之地,刘小东原本计划展出创作的大量日记、手稿等,但最终浓缩为一部纪录片。纪录片导演杨波在到达鄂尔多斯之后,选择了4位将满30岁的年轻人作为主角,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有的人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有的人拒绝接受另一个关于城市的世界。传统游牧与现代化之间的博弈成了这座空城下暗潮涌动的战争。30分钟时长的作品中,画面中会飘过刘小东创作的歌词“你妈的羊已经圈养,腾出牧场盖了楼房,再不用超度羔羊的灵魂,他们纷纷挂在机器上……”。
  就像陈丹青的评价:“全世界的写实人物画都已没落,而刘小东还很强悍。”刘小东就是强悍在不偏不倚始终如一的坚守着自己的人文关怀,画着平视视野里的那一个人和一片土地。当任何所谓当代艺术的喧嚣拐带走了一群人时,他还是静静的拿着画笔,锤炼着画中人身上的“草根儿”气。艺术家很冷静的坚持自我,看他的画需要静下心来想想有乡音或者有过乡音的自己。
其他文献
学院在郑元无心日中就是一座围城,他在授完学院教育后并没有故步自封,用尽全力突围是他始终保持的状态。  一个炎热的午后,赶到郑元无在宋庄的工作室。之前断断续续的微信交流被我调侃是时差的问题,因为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每天的状态就是疯狂的创作,蛰居宋庄,无关天日。正如郑元无强调的“艺术家就是叛逆,叛逆”,他的画是在创造自己的奇迹。  “你的画竟然看不出半点师承?”这是我环顾工作室里的作品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期刊
在毛主席眼中,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他自1938年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担任卫生顾问之时,他的形象便与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乃至随后整个新中国的摄影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泰康空间展览“白求恩:英雄与摄影的成长”对白求恩的英雄影像档案做出了详细梳理,而身为策展人之一的李佳也对展览的叙事提供了自己的解读(本文节选自李佳的文章《英
期刊
对传统山水的品读、研究并消解、重置是当代艺术家表现当下思想的一种方式。两位青年艺术家金京华、于洋以传统中国画“山水”为主线,结合自身对传统的理解与当下的思考,月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表现,既是对传统水墨的反思,又是对当下环境的反思。  展览“重量山水”于8月16日在798新绎空间开幕,展期将近一个月。此次展览邀请了策展人夏可君。他在展览前言中写到“传统山水画保持着人类与自然内在共感的关系,如何在现代性
期刊
从“满庭芳”到“机场北线”,从室内到室外,从自我深思到社会迷思,王伯勋把自己从自我世界拉到社会视野里。我想说,这只是表象。他骨子里温文尔雅的气质投射在画面里,无论题材何如,总能让观者平心静气。  “满庭芳”是王伯勋一直进行的系列创作,本为词牌名,相传出自柳宗元的《赠江华长老》“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之句。后沙峪工作室就是王伯勋的“偶地”,2010年,为了安心写作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他搬到了望京以
期刊
为什么同一图式会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出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艺术家似乎并没有强烈copyright的“版权意识”,反而热衷于拷贝前人和被后人拷贝。在不断地拷贝、模仿以及被山寨的系列“挪用”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试图创造艺术语言的生成与延续的过程。  其实“挪用”早已不是艺术批评的新名词,它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随着摄影术和现成物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消费主义上下文中,早在60年代波普艺术
期刊
“我生在成都;读高中,上大学,都在成都;1949年12月随同学们欢呼解放军入城,在成都;参加工作也在成都;1957年以诗罹祸后还是在成都(郊区);复出写诗在成都;今已退休,仍在成都。我是货真价实的成都人。”  距今一百五十年前,法国人发明照相术以后,图像时代就开始了。虽属洋人“奇技淫巧”,却合慈禧太后口味。如若不然,她就不会叫留法学生勋龄进宫来给她照相了。事见《御香缥缈录》一书,作者德龄是勋龄的大
期刊
“在传统和个人才能的前提下创造意味着蜕变的志向,不是讨好,不是献宠,一个人的暗流或许是时代的真理”,这是艺术家徐累的名言,也是邢娜娜最喜欢的一句话,她说这是支撑她继续新水墨创作的动力。  自述  邢娜娜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件艰难的事情,它总让我由快乐  到痛苦,再由痛苦到快乐,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我乐于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虽然错过了一些本应属于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但却因此拥有了两个世界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还在陆续地建设中,余丁院长在这个暑假显得比往常更为忙碌,因为很多具体工作都要他亲力亲为。听听作为多次访问国外学院又在学院建设中事必躬亲的人谈学院应该是不会错的,也应该是最鲜活的。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详细地介绍了新学院建立的始末:作为学院领导共同商讨的结果,这个新学院确定筹建也是三年前的事了,今年初夏挂牌成立只是水到渠成。“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是棵树,它应该在中央
期刊
你怎样理解传统?  我理解的“传统”是智慧,它是我们理解古人和理解今天的重要方式。传统并不仅仅是那些所能见到像经典绘画作品一样的物质化的形态,它更多是每个时代对于文化、自然的一种理解,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精神。由于每个时代面临的信息资源、社会发展形态的不同,对传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人们会选择性对古代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取舍。因此,“传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探索
期刊
我在一个小屋里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和这么一条遥远的鲑鱼发生联系。  济南监狱有2700多人。一共有14个监区,人最多的监区可能有500多人,但管整个监狱电、水供应的动力监区就只有29个人。有的监区还设有工厂。我在下监区待过一小段时间,因为年龄小,又懂点文化,会拳击能管得住人,他们就给我分到管理监区了。在管理监区我主要负责检查进出车辆(垃圾车也要查)、检查运石材的火车、在大院巡逻这样的工作。  服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