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欧洲”之三欧洲人南亲北疏的做派(上)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中海式的全民凝视
  
  西班牙巴塞罗纳的一个午后,我坐在街头长椅上搔首弄姿地恭候老公拍照。可巧,一群幼儿园花朵由老师牵着手鱼贯而过。于是,本女的“明星照”立马成为西班牙未来们观赏老外的喜剧节目。雏儿们站定围成一圈叽叽喳喳指点着,个个冲着我眉开眼笑外加鬼脸扮相,开心极了。
  盯着老外瞧稀奇,显然是西班牙小不点爱玩的游戏。隔天,当外国阿姨再次“秀”于人行道上的露天咖啡座时,这次遭遇的是,一位6岁男童挣脱母亲的手奔到“鬼姨”身旁,毫不留情地、用稚嫩小手指着我的鼻尖兴奋地叫道:“妈妈,快看,中国小姐。”
  地中海沿岸居民喜欢注视路人的习惯,令到此旅行的老外们感觉当地人简直目光如炬,就像雷达跟踪外国导弹一般。史料记载,早在1728年一位英国妇女玛丽·沃特利·梦塔古,从巴黎致信罗马教皇亚历山大时曾如此形容:“这里的每个人都热衷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瞧稀奇,这些目光包涵着:注意和感兴趣的凝视;好奇的凝视;期待的凝视;吃惊的凝视……你常有机会观赏到极其琐碎的事情也能激起路人的凝视。”1760年,英国作家奥利佛·戈德史密斯对于法国人凝视癖的评论如下:“在这个王国里旅行,遭遇头一个全民性怪僻是无论老幼皆显现出一股古怪的凝视欲,甚至刚会站立的孩子们也精于此道。似乎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因此喜欢以眼神的交流来展现自我的聪慧。”
  
  “高视带”与“低视带”
  
  对于凝视不同的嗜好程度,欧洲明显地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凝视带。一个是“高视带”,包括地中海沿岸诸国,那里居民正如上述古典名人盖棺论定的结论,即将凝视发展为全民的一大国技。相较之下,另一端可称为“低视带”,北欧、中欧及东欧皆囊括其中。欧洲北方人对于盯梢及被人盯梢,皆视为一种难以接受的难堪窘况。然而持相反态度的“高视带”社会里,堂而皇之地以各种方式彰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状况,是一种受到鼓励的行为。这就难怪,“高视”族喜欢有意无意地眉来眼去套近乎。目的是:一来,籍此可以察言观色彼此的喜爱程度;二来,为了传递彼此间愿意亲近的热忱情感。于是,“高视带”社会最重要的交际特点就演变成,人们用于注视对方的时间越长,互相“放电”的可能性就倍增。“放电”,对于增进双方的亲密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生理性的兴奋度,并对于进一步深入相互的好感起到了热身作用。
  对地中海式的亲热做派,持反对立场的是“低视带”族群。显然陌生人之间游离的眼神,北方佬们并不视为是增进友谊至关重要的善举。“低视带”社会里的孩子们,从小被训导的为人处事哲学之一便是,眼睛绝不能盯在别人身上转来转去,那是典型粗鲁、无教养的行为。“低视”族对陌生人表达尊敬的上策是,装作“视而不见。”英国作家欧文·戈夫曼,甚至将这种礼仪冠以“文明的漫不经心。”
  “低视带”社会对于凝视有着明确的禁忌。首先“低视”族的观念里,恋人间彼此眉来眼去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情感交流。再就是,亲朋好友间适度的凝视也算情理之中。但若是被陌生人盯上,“低视”族便会产生如芒刺背的痛楚,因为这容易被误解为是一种公然的挑衅行为。这就是为何“虎视眈眈”,在“低视社会”中常成为斗殴的前奏或借口。比如,好莱坞西部牛仔片中,硬汉先对视片刻即而拉开架式永远是经典的一幕。“低视”风俗所至的结果是,以英国人为例,他们创造出一套不露声色的盯梢路数。技巧一:趁目标不留神的空档,成功地偷窥。技巧二:假装眼观六路、东张西望间,神速地用眼角余光睨视目标。“低视社会”中百炼成钢的余光本领,表现在英国餐馆里就出现了一点麻烦,即用餐的顾客想招呼侍者时,常常发现极难与侍者“绿豆、蛤蟆对上眼。”
  “高视社会”中,虽说民众日常上街见多不怪欣赏和被欣赏的炯炯目光。尤其对于养眼的美眉来说,面对满大街老少爷们的注目礼,她们皆久经考验般地大义凛然。典型就是,练过童子功的意大利靓女们,喜欢架着太阳眼镜,以超然的傲慢昂首阔步地穿越男人的眼球仪仗队。与意大利姐妹们的从容不迫相比,“低视社会”比如来意大利观光的西北欧女同胞们,当遭遇意大利帅哥火辣辣的调情眼球时,她们常常会不知所措、愣愣地回视对方,这一举动显然是极愚蠢的错误,简直是鼓励目光侵犯者将计就计。其实,“高视社会”中这种掠夺式的注目礼,不仅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种交流手段。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猛男与路旁靓女之间玩的猫捉老鼠视觉情感游戏。一个意大利男子,当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一位擦身而过的俏娇娃时,那一刻除了满足男人的眼福外,更是对周围其它男子的一种示威,猛男的凛然、滴溜眼神,清楚地表达了英雄爱美人的心态,及男子汉的阳刚威武气概。
  
  “肘带”、“腕带”与“指带”
  
  欧洲人与人交流时,双方应该保持何远何近的距离才是“感觉对头”的尺度,南欧与西北欧及东欧各执一词。显然,当街头上攀谈的双方来自一个国家的同胞时,他们对于身体间孰远孰近的“距离美”皆心中有数,并达成默契。但是,若寒暄双方来自对于距离美南辕北辙概念的民族,那就有好戏看了。比如,意大利人所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任何剧院里的表演一样,那就是使劲地夸张。当一位意大利人,隔着一条街老远瞧见其瑞典朋友时,意大利兄绝对会在5米之外时已漾溢出兴奋莫名的神情,脸上笑开了花地准备冲上去拥抱自己的老友了。持截然相反表情的是瑞典哥们儿,他会对眼前这位仅在某个公开场合搭讪过两句的意大利佬,尤其面对他所显露出来难以理解的、超乎寻常的热情,诧异万分。甚至,瑞典人可能会表现出不习惯意大利兄热乎乎的“贴面”礼轰炸,还有那简直就是性骚扰的勾肩搭背轻浮。
  依照对于距离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承受力,欧洲社会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第一个是“肘带”,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近乎到可以随时胳膊肘碰胳膊肘的“零距离”。“肘带”国家涵盖南欧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以及土耳其。第二个地带是东欧的“腕带”,包括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腕带”的距离稍远于“肘带”,但仍保持伸出手腕即能触摸对方的亲热度。最冷漠的要算是“指带”,其范围包括英国、荷兰、德国以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诸国。“指带”国民,喜欢与人交谈时保持一臂远的“遥指”距离,避免身体接触才令他们感觉身心舒畅。
  爱扎堆,声如蛙鸣的“肘带”亲密族位于欧洲最温暖的南部,相较之下,“指带”族,则常年累月置身欧洲北部冰天雪地之中。而东欧的“腕带”族,地理位置恰维持于南北之间。“三带”民族与人交流时的姿势差异,首先不得不说气候是始作俑者。温度,对于人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舒适程度及良好感觉,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南欧地中海沿岸常年阳光充沛,尤其是夏季漫长且干燥炎热,这里居民的户外街道生涯成为人生重要的主题。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地,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肩并肩、成群结队地体验着黄昏下的悠闲,所有的“自家人”都彼此打着招呼,聊着天,讨论一些地方上的小事(比如城市足球队之间的比赛),或是探讨国家大事(比如意大利队在国际赛事上的战况)。人行道和整条街都变成了人潮涌动的沙龙。这般火辣辣、沸腾的集体生活模式,南欧“肘带”们拆了墙就是一家人的文化主题之下,守望相助的邻里摆出“我挨你,你挨我”的亲热劲,便理所当然。除了气候的催化素外,还不能忽视南欧人的性格、文化因素。地中海热血民族,以“上阵父子兵”的家族抱团意识著称,家人、邻居、朋友、亲戚、同学、同事、老乡……都属于“自家人”的范畴,因此“集体主义”凝聚力是国民重要的精神支柱。集体主义的社会形态中,鼓励人们聚集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社交生活上“互属感”的行为准则便大行其道。与之相对的是北欧、中欧及东欧的“个人主义”文化观念,以个体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对于“集体”的目标和愿望颇为淡漠,以强调“自我”的荣耀意识为主流。(待续)
其他文献
2007年公布的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华语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三大母语,以华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突破了百万大关;中国大陆也继续稳居加拿大移民最大来源地位置。华裔在加拿大社会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在不同的领域展露才华,各领风骚。在《环球华报》评选出来的“2007年加拿大华裔十大新闻人物”中,人们可以看到华裔在加拿大的影响力。    01、朱小荪(Jim chu)——温哥华市警察局局长    入选原因:温哥华
期刊
回顾2007年,职业移民可谓一波三折。先是H-IB的名额的空前紧张,造成了4月1日H-IB申请的递交高峰,H-IB普通名额6万5千个在开放申请的第一大就全部用完,移民局不得不采取抽签方式决定名额分配,申请人大约有60%的机会获得名额。要求美国硕士以上学位的2万个附加名额也仅仅支持了1个月。如果国会不在08年4月1日之前通过法案增加H-IB名额,今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面临2008大选之年,国会
期刊
编者:新加坡优美的环境、健全的法制、卓越的教育、发达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已是人所皆知。同时,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稳定的社会格局,新加坡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之内把新加坡人口从目前的400万人增长到650万人。为保证华人在当地居民75%的强势比率,新加坡政府新移民政策对华人有所倾斜,加上中新两国文化上和地理上的接近,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新加坡作为移民的理想之地。  同时,由于拥有世界一流的教
期刊
“深圳将来能牛的,就是跟新加坡叫板。”2007年岁末,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分组会议上的期许和勉励,给深圳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深圳的发展目标是要建立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新加坡的发展,与深圳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新加坡本身也是一个大型城市,而且东方文化背景深厚,尤其是政府对整个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与香港的企业担当发展领头羊的模式不同,这与
期刊
中国有很多家庭正在筹划孩子留学的事情。然而为了申请常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澳德华公司日前举办的“留学好还是移民好”的讲座上,一位黄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我去年5月份开始就在帮我儿子在网上报托福,要是不是网速慢了,就是时间没有抓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考位。”像黄先生这种情况的有很多,他们为了托福考试耗尽精力,眼看着有的孩子顺利出国,而自己的孩子就因为没有这托福成绩出不去,可谓是憋了一肚子气
期刊
第一名:美国    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为12000-30000美元不等,研究生阶段学费较本科阶段有所增加。美国的一些专业学院,如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学费较为昂贵,每年学费大约在20000-35000美元之间不等。生活费和其它杂费,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不同,约为6750-14600美元。美国是本科4年,硕士大部分是2年,有一部分是1年的。 所以,去美国读4年本科,所需的学费和杂费、生活费的总费
期刊
本世纪初,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移民浪潮,加拿大、新西兰、澳洲等国宽松的移民政策促成了这次以技术移民为主的移民热。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澳洲技术移民仍然一支独秀之外,加拿大技术移民逐年变冷,新西兰更是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商业移民热。商业移民不仅可以使全家享受移民国完善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子女可以免费就读大学以下课程,考大学也比海外留学生容易很多。  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当属新加坡、加拿大、美国、
期刊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激增,从2003年的不足12万人,到2007年近15万人。有关数据统计显示,预计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0万,高中毕业生将达到1485万,成为历史“双高”。因此出国留学人员基数也将比2007年上升25%左右。综合其他因素,比如北京奥运、国内就业形势急剧严峻、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签证环境进一步透明,留学专家预计,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预计将增长30%左右,有可能
期刊
留学热点国家增多留学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自费出国留学呈现出总的特点是形势比较好,在健康发展,具体特点可能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自费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加。自2002年以来,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连续五年超过10万人。如2006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4万人,与2005年度相比增加了1.5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13.4%。从2007年几个重要国际教育展的“热度”来看,这
期刊
今天,我在每天必看的南方卫视《警戒线》节目中,看到了轰动西安的“千万富翁见义勇为被刺身亡事件”。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2007年6月26日晚,刚从宝鸡到西安打工的17岁女孩孙某,下班后步行回家,走在一公共汽车站附近,发现有一名男子跟着她,随后冲上来抢她的包。她死不撒手,拿着包就跑,这时,前面又冲出两名男子,将她打倒在地,实施抢劫。  就在这时,路过此地的江苏籍民营企业家、西安某装修公司老板戴俊见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