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如何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粗浅意见。
【关键词】:促进 林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1.引言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如何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粗浅意见。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在中国,林业可持續发展的社会目标特殊意义,还在于为广大山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与生存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经济来源。
2.2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2.3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以水土流失、荒漠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工业污染等为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森林生态系统的局部消失、退化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从全人类根本利益来看,应当处于最重要地位,这也是森林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本质原因。
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打造生态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山区与沿海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统领林业发展全局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看待,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3.2创新经营理念
要理清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可持续、林业可持续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采取最有效的可持续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而实现森林整体可持续经营,在此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并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科学经营措施,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重视森林经营的顶层设计,在林业区划和林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下,谋划好区域森林时空布局,制定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规划,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決策依据,依此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
3.3强化保护经营
要改革天然林的管护机制,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创新天然林采伐管理和采伐方式,优化天然林树种结构。变更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其经营效益。针对当前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四化”问题,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林业经营主体多营造混交林,特别应多营造阔叶林;适当延长人工林的主伐年龄;鼓励多营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贵树种,重点培育大径材;鼓励林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多样化。
3.4做好森林防火
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每年安排一定的森林防火宣传专项资金,用于印制宣传品和制作永久性宣传牌,形成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森林防火的投入,建立50人以上的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伍,并按有关要求每5000亩林地面积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同时,通过引资造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抵御山火发生的能力和等级,减少山火的发生和山.火造成的损失。加强防火值班,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扑火预案,不断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形成森林防火预测网络机制,一旦发生山火,上下联动,迅速扑灭。
3.5理顺管理体制
理顺林业建设与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完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林政、森林公安、森林公安派出所、森林检疫等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队伍力量,建立和充实基层森林巡防队伍和专业扑火队伍,健全和完善护林网络。加快林业森工企业体制的改革,对解除劳动关系的森工人员依法妥善安置。
3.6完善产权制度
依法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支持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通过森林、林木和林地有偿转让、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形式,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加快林业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逐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
参考文献:
[1]韩峰.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1.
[2]朱美成.林业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2.13.
作者简介----廖春光 1985-- 河南睢县人 硕士 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 林学
陈頔 (通信作者) 1982-- 黑龙江佳木斯人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林学
【关键词】:促进 林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1.引言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如何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粗浅意见。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在中国,林业可持續发展的社会目标特殊意义,还在于为广大山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与生存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经济来源。
2.2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2.3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以水土流失、荒漠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工业污染等为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森林生态系统的局部消失、退化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从全人类根本利益来看,应当处于最重要地位,这也是森林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本质原因。
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打造生态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山区与沿海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统领林业发展全局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看待,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3.2创新经营理念
要理清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可持续、林业可持续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采取最有效的可持续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而实现森林整体可持续经营,在此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并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科学经营措施,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重视森林经营的顶层设计,在林业区划和林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下,谋划好区域森林时空布局,制定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规划,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決策依据,依此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
3.3强化保护经营
要改革天然林的管护机制,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创新天然林采伐管理和采伐方式,优化天然林树种结构。变更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其经营效益。针对当前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四化”问题,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林业经营主体多营造混交林,特别应多营造阔叶林;适当延长人工林的主伐年龄;鼓励多营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贵树种,重点培育大径材;鼓励林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多样化。
3.4做好森林防火
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每年安排一定的森林防火宣传专项资金,用于印制宣传品和制作永久性宣传牌,形成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森林防火的投入,建立50人以上的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伍,并按有关要求每5000亩林地面积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同时,通过引资造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抵御山火发生的能力和等级,减少山火的发生和山.火造成的损失。加强防火值班,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扑火预案,不断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形成森林防火预测网络机制,一旦发生山火,上下联动,迅速扑灭。
3.5理顺管理体制
理顺林业建设与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完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林政、森林公安、森林公安派出所、森林检疫等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队伍力量,建立和充实基层森林巡防队伍和专业扑火队伍,健全和完善护林网络。加快林业森工企业体制的改革,对解除劳动关系的森工人员依法妥善安置。
3.6完善产权制度
依法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支持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通过森林、林木和林地有偿转让、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形式,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加快林业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逐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
参考文献:
[1]韩峰.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1.
[2]朱美成.林业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2.13.
作者简介----廖春光 1985-- 河南睢县人 硕士 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 林学
陈頔 (通信作者) 1982-- 黑龙江佳木斯人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