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天河部落”现象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在广东东莞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大会上,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将广州天河等地区通过教育技术的运用产生的教育内部关系的改变、网络文化价值观的建立等本质变化概括为“天河部落”现象。无独有偶,随后在深圳举行的“2006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上海市教科院蒋鸣和教授的报告里再次提到了“天河部落”现象。一时之间,这个2005年2月才诞生的年轻的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天河部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天河部落究竟具有怎样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教师积极投身?天河部落的成长如此迅猛,原因何在?记者带着诸多问题,采访了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伟春,以及数位来自教学一线的天河部落人。
  
  记 者:作为天河部落的创始人之一,您自始至终见证了天河部落成长壮大的历程。您是如何诠释“天河部落”现象的?
  张伟春:“天河部落”现象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套交流机制、一项教研管理制度、一种文化现象。
  记 者:有人把天河部落称为教育博客“四大金刚”(编者注:另有淄博教研博客、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师博客)之一,加之其发展上升速度之快为业界众人所瞩目。您认为,天河部落的成功之处何在?
  张伟春:有许多教师愿意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交流,从情感交流和倾诉中展示自身真实的存在体验,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种网上的交流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Blog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已经改写了原有网站的形态,更注重参与与交流共享,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形态和通过交流而产生的智慧传播形态。天河部落恰好满足了信息时代大多数教师的这种愿望和诉求。天河部落所做的就是提供平台,将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研究的话语权交给每一位教师,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平台上诉说自己的“教学故事”,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写”出默会知识,提供共享技能,运用策略知识,丰富明确知识,积累个人知识,形成案例知识,渐渐地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不断明晰起来,从“自上而下的、由少数人主导的集中控制式的网络体制”转向“自下而上的、由广大个人和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社群的智慧和以贡献为主导的新体制”。
  在两年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借助天河部落,摸索天河区教学和教研的学科资源创建模式、基于知识点的课堂教学反思模式、学习诊断与指导模式、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模式、以校为本的学校研训建设模式、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模式。我们创造条件鼓励部落中的教师们把握学科性,形成自身有特点的教研体系和反思智慧。
  
  开博,已然成为天河区教师们主动进行教学反思、记录个人教学智慧、加强家校和师生沟通的渠道之一。从2005年2月开始,天河区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天河部落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林美娟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不折不扣的“部落名人”。作为一名拥有十余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她从2005年4月至今在天河部落上共发表了2600多篇日志,博客点击率高达96万人次。林老师坚持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日记,内容有教学心得、当天的课堂小事以及林老师对于生活的反思感悟。林老师的日记让家长们更细致地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她的教育思想也渐渐被家长认可和学习,有些家长还积极地留言,述说感想。林老师自嘲地说,在没有天河部落之前,自己只是一株无人知道的小草,在坚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努力着,激情的火花容易熄灭。林老师也坦率地说,天河部落的诞生对自己而言,就如同种子碰到了合适的土壤,重新萌生出一种新的力量,激活了沉睡的理想。“最高的快乐是一种纯净的持久的思想的快乐,”林老师说:“我想我是幸福的老师,因为有了部落的寄托,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社会里,我能纯净我的工作动力。备课的新感悟,带给我一种淡淡的满足;做课件的进步,让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点滴进步,家长的丝丝感激,使我忙碌而快乐……最为可喜的是,我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
  
  记 者:天河部落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基于Blog技术的区域教学研究平台。但是,天河部落发展到今天,技术的问题似乎不能完全回避。面对每天如此庞大的,并且是不断增加的访问量和用户,真的是零技术、无成本的吗?
  张伟春:你说的情况的确是个问题。有一次,天河实验一小的老师跟我说起:“我们老师都把天河部落当做自己的家园,可是它现在实在让我们着急,网速慢得几乎打不开,伤心啊!”根据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提供的流量监控数据来看,一方面天河部落的使用情况和教学周期是同步的,另一方面,天河部落的使用呈持续增长势头。平台的应用对服务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6年更换了系统后,我们开始使用更加专业的博客程序,接受专业化的建设维护和运营服务。相信这也是今后专业教育博客平台发展的方向。
  记 者:从天河部落的访问量数据来看,2005年2月份创建伊始,访问量并不是很大。当时您是如何引导教师接受天河部落这种新的教研形式的?
  张伟春:教研工作有两个着力点:其一是促进个人的钻研,其二是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前者是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后者是过程。网络最大的功能就是呈现突破时空的交流,而这正契合了教研工作的着力点。在天河部落创建初期,让教师们接受天河部落创设的这种网络教研形式,除了从观念上转化外,我们还对网络教研的工作路线进行了革新。一是设计教研员的工作路线。教研员将学科教研计划分解,每一工作点具体落实到某个或某几个学校,将教研员的理论知识通过全区教师的努力而实践化,形成来自一线的活生生的案例,再交流共享之,达成实践知识理论化。案例的形成和交流通过天河部落来开展。二是利用天河部落开展区域集体备课工作。每一模块或单元的教学设计不能简单地“分猪肉”,一定要坚持集体研讨(整体)——分工负责(部分)——研讨交流(整体)的做法。研讨交流是区域集备的关键。无论什么人拿出的教学设计,都是一艘“草船”,拿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借箭”,引发全区同行有指向的研讨,形成热烈务实的研究氛围,集思广益,形成经过大家检验的每单元、每节课的成功解决方案。大部分研讨交流是通过天河部落进行的。
  
  孙颖老师是天河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孙老师和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于是,孙老师把计算教学作为本学期网络教研的主题,并在不同时间根据教学进度确定参与的年级。在开学初,孙老师公布每月网络教研的主题安排之后,教师们会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通过网络将个别学生真实的做法呈现出来,并加以归类,在网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许多具体的解决办法。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将自己曾经教学本年级时的好方法介绍出来,这些办法首先经过了其本人的实践验证,再推荐出来,往往实效性强,很受欢迎。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已经在思考解决策略了,这样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自身研究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起到抛砖引玉,启发他人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的作用。孙老师对此特别有体会。她认为,网络中的教学研究不只是孤立的个体智慧的堆积,而是在交互中实现整体智慧的增值。网上提出策略并非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这些策略实施起来是否有效。孙老师说,到目前为止,一、二、三年级已经较好地开展起这项工作,后阶段将由四、五、六年级的老师们继续下去,做到人人参与,每一个素材都来自于大家的教学实际,同时,在不同年级之间寻找相通之处,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计算教学规律。
  
  记 者:网络教研的实效性一直备受关注。天河部落是如何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的呢?
  张伟春:网络教研要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认为关键是网络教研的开展要与教师备、教、改的日常工作环节相吻合。我们通过天河部落开展了三个项目:第一是学科课程资源建设,围绕学校集体备课、校际学科资源建设及区域集备三个层面开展;第二是开展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的征集工作,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实现广大教师实践智慧的共享;第三是开展基于错题的学习研究项目,高中侧重优秀生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侧重学习困难生的研究。由于这些项目是广大教师能参与的、感兴趣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裨益的,自然也就提升了网络教研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网络教研工作中,长线教研应与底线教研配合进行。长线教研所关注的是教研活动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问题。教研员要与中心组、核心组共同制定三年左右、有执行力的教研规划,将关心的问题具体化,开展行动研究,在一线教师中建立实践点和观察点。不仅要关注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内容、形式,更要重视活动后的继续实践问题,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持续性。
  教研必须紧贴教师的工作常规,即备、教、改、导、考、析这六个基本环节。研究这六个环节的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就是我们的教研内容的底线。有一些教师通过自己的个人钻研,教学质量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还有一些教师,因为生源、社区环境的因素,仅仅通过自己的个人钻研,教学质量却不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因此,为后一部分教师提供服务就是我们网络教研的对象底线。
  记 者:很多人质疑:网络教研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教师的激情能够维持多久?您也曾讲过管理分三个阶段:亲力亲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具体到网络教研平台管理上,这三个阶段应如何理解?
  张伟春:其实,网络教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互动,具有合作、冲突、竞争、交换这几个主要属性。
  网络教研的合作在开始阶段应属于指导合作和契约合作。因此,网络教研一开始是需要先行者亲力亲为地参与和组织合作。我们在创建天河部落的同时组建了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核心组、中心组队伍,人数近800人,占全区教师队伍的20%,由他们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冲突是提高网络教研质量的力量。网络教研的冲突来源于对理念、内容、技术的选择或取舍。没有冲突的网络教研是毫无生机、沉闷乏味的。竞争是网络教研的魅力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上,成员通过各自的实践去达到教学目标,而不是以超过团队成员为目标。面对冲突和竞争的辩证关系,我们采取的是有所不为,不但不去消灭这种冲突和竞争,甚至应该鼓励有正面意义和价值的冲突竞争,以此来激励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思想的交锋,学会有所取舍,为我所用。
  交换旨在获得回报,其基本原则是互惠。引导网络教研中的优秀教师首先意识到交换的重要性,可以很好地提高网络教研的持续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网络教研的最高目标是形成具有强烈认同感的初级群体,及由此产生的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的初级关系,这时,就实现网络教研的无为而治了。
  正是不同层次成员的付出与收获、内容的取与舍、队伍建设的合作与竞争、结果的用与弃、理念的此与彼、区域内外的封闭与开放等的对立与统一,才不断推动网络教研的发展。我从自己管理天河部落工作的实践深切体会到,网络教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应不但要看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吻合,同时也要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把握好合作、冲突、竞争、交换的对立统一关系。
  记 者:天河部落宣言中提到:“技术不是问题,思想学术才是关键”。您在不同场合同样提到过:更为看重天河部落技术平台背后的文化感染力。那么,您认为天河部落所阐释的部落文化是什么?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
  张伟春:文化内涵的建立对于网络教研平台而言有着很深的意味,而且技术平台能够和文化内涵相互交融,因为信息技术应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天河部落同样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属性。部落文化是较为稳定的教师用户群体在天河部落所拥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以意识、观念、心理等形态存在,通过部落中的日志体现出来,逐步形成天河部落最具内在性、最能体现教师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的自我发展、共建共享、平等民主、百家争鸣、交往互助等文化特征。其中自我发展、共建共享属于工具理性,这是部落文化的基础。平等民主、百家争鸣、交往互助属于交往理性,是部落文化较高级的发展形式。随着部落文化的建立,“写,为了什么?”之类的话题已经不再成为热门,爱心、共享、互动已成为潜意识。
  记 者:非常感谢您能够与我们分享您对于天河部落的感悟!
  张伟春:我这几年不仅是和大家创建天河部落,管理天河部落,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天河部落。我最深切的体会是管理制度的建设关键在求简,内容的建设关键在求精,形式的建设关键在于合作。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发展的评价量规还没有建立起来,多数还停留在自我评价和案例上,缺少支撑实践研究的理论体系。王晓芜副馆长给我们出了命题作文,让我们以天河部落为样本研究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前沿,研究信息技术到底是如何促进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从哲学的层面上来充实、提升和完善我们的行动,让“天河部落”不仅仅是一种现象、一个标签。诸多问题我们都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正> 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包装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十分注目、不可缺少的需求,自然包装行业在诸行业中,在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也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装业在我国
<正> &#183;没有不变的理念&#183;哲人说;“我思我存在”。思就是寻求衍变。思想理念的变革,其实质就是一种发展。在思想禁锢的年代,虽然万马齐暗,但人们没有停止思考,而是蓄
<正> 1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主要杠杆之一的价格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当前,我国卫生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卫生
近几年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紧密结合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和“厚德、博爱”的职业素质要求基础上,突出将
新课标的实施已走过完整的一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并有效实施新课程,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资源;二是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三是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为辅助教学的实施,我与同事们共同开发了由课程网页和学习主价网页两大部分组成的“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平台”(htt
通过对608名高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与“科学研究知识与技能”四方面及其涵盖的20项数字化
探讨作为诗人的斯蒂芬&#183;克莱恩及其对美国诗歌的贡献。作者围绕克莱恩诗作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段,通过详细分析他的多首作品,试图说明作为诗人的克莱恩与作为小说家的克莱恩
摄影课程的学习评价,要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后的作品成果,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
题型与相应控件的选择自测练习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比较流行的形式为: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的主要形式为问答题。视答案字符多少,填空题既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