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女士因为“咳嗽、咳痰伴咽部不适两天”来医院就诊。当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8℃,咽部充血,扁桃腺未见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109/升,胸部透视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在门诊给予青毒素400万单位,每天两次静脉注射。输液3天后,刘女士的症状明显减轻,随即停药。停药一天后的夜里,刘女士感到浑身皮肤奇痒、难受,不停地抓挠,直到天亮。早上起来一看,哇!不得了!全身皮肤一片一片的发红,布满了密密麻麻针头大的红疹,皮肤发烫,可身子却似乎还有些怕冷。
这是怎么回事呀?她很奇怪,想想这些天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昨晚临睡时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却变成这样呢?吃完早餐,刘女士去了医院,医生听完她的陈述后,进行了检查。刘女士发现自己那一片片发红的皮肤比早上起床时扩大了许多,有的部位已经融合成一大片,脸也又红又肿。
医生问刘女士近几天有没有吃过什么药或打过针?刘女士说,最近在连续注射青霉素,已经3天了。但是,已停用一天,而且青霉素她以前用过,这次皮试也是阴性才注射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
接着,医生仔细给她做了全身检查,综合分析后,医生告诉刘女士,这次发病是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麻疹样红斑型药疹,原因就是这些天注射的青霉素。医生详细解释说,刘女士这次发生的麻疹样红斑型药疹属于迟发型过敏反应。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迟发型过敏反应
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在皮肤和黏膜上的一种常见表现。药疹有多种形态,麻疹样红斑型药疹是药疹的一种常见类型,看上去是针头大的斑疹或斑丘疹,颜色鲜红,对称,散在分布,多出现在脸上、前胸和腹部,也可能遍及全身。这类皮疹分布广泛,并且常常伴有体温升高,但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好。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后,症状较轻的在几天内,症状较重的在1~2周内皮疹会随着体温下降而消退,继而痊愈。容易引起此类药疹的药物常见的还有磺胺类抗生素和巴比妥类、氨基比林等药物。
而对于过敏反应,有统计,约有1/3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一次或多次过敏反应,可见过敏反应是多么常见的一种病变。过敏反应是指身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后产生伤害身体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型。迟发型过敏反应为其中之一,它与其它三种类型不同,它的特点是引起过敏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淋巴细胞使之致敏。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再与药物作用,释放介质而引起组织损害。这类反应发生得较慢,一般在再次接触致敏物质24小时以上才出现临床反应。
所以,刘女士这次的药物过敏反应正是她此前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的结果。一般的规律是用药的次数越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概率也越高,尤其像刘女士这样间歇、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要比长期无间隔服药者更多。因而,以前用过的药物不会过敏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随后,大夫给刘女士开了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让刘女士回家按时服用。一周后,刘女士身上的药疹全部消退了。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在第二次使用同一种药物后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但也有人在多次使用以后才发生过敏反应,也有的人终身不发生过敏反应。这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复杂过程,除了与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结构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的过敏体质、家族遗传因素等有重要关系。尤其与患者患病时机体所处的健康状态、内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同时,伴发其他疾病,特别是肝、肾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使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饮酒可加速部分口服药物的吸收,加重药物过敏反应。其他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疲劳、月经等,都可能影响药物过敏反应的程度。
患者还应注意有过敏反应家族史的人,其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约比没有家族史者高1倍。患者本人有过敏反应病史者,其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较无过敏史者高4~10倍。这类患者属于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高危者,用药时应特别小心。
如何判定是否药物过敏
个人用药史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中药等。另外,有些复方成分的药物,使用时更应注意。
潜伏期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但药物过敏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重复用药,则可在24小时内发生,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发生过敏反应。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
个人的症状及体征药物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引起各种形式的皮肤改变,如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等,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大部分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黏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您怀疑药物过敏,需及时赴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常发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
如何有效预防过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生指导和自行服药治疗现象日趋普遍,加上新药上市成倍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多。药物过敏反应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患者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预防药物过敏:
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例如,刘女士再次发生支气管炎等疾病时,应禁用各种青霉素类制剂(包括口服或注射),同时慎用与青霉素有部分化学结构相似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以防止交叉过敏反应发生。
在用药时如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等,应该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及时咨询医生和药师。
这是怎么回事呀?她很奇怪,想想这些天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昨晚临睡时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却变成这样呢?吃完早餐,刘女士去了医院,医生听完她的陈述后,进行了检查。刘女士发现自己那一片片发红的皮肤比早上起床时扩大了许多,有的部位已经融合成一大片,脸也又红又肿。
医生问刘女士近几天有没有吃过什么药或打过针?刘女士说,最近在连续注射青霉素,已经3天了。但是,已停用一天,而且青霉素她以前用过,这次皮试也是阴性才注射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
接着,医生仔细给她做了全身检查,综合分析后,医生告诉刘女士,这次发病是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麻疹样红斑型药疹,原因就是这些天注射的青霉素。医生详细解释说,刘女士这次发生的麻疹样红斑型药疹属于迟发型过敏反应。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迟发型过敏反应
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在皮肤和黏膜上的一种常见表现。药疹有多种形态,麻疹样红斑型药疹是药疹的一种常见类型,看上去是针头大的斑疹或斑丘疹,颜色鲜红,对称,散在分布,多出现在脸上、前胸和腹部,也可能遍及全身。这类皮疹分布广泛,并且常常伴有体温升高,但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好。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后,症状较轻的在几天内,症状较重的在1~2周内皮疹会随着体温下降而消退,继而痊愈。容易引起此类药疹的药物常见的还有磺胺类抗生素和巴比妥类、氨基比林等药物。
而对于过敏反应,有统计,约有1/3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一次或多次过敏反应,可见过敏反应是多么常见的一种病变。过敏反应是指身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后产生伤害身体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型。迟发型过敏反应为其中之一,它与其它三种类型不同,它的特点是引起过敏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淋巴细胞使之致敏。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再与药物作用,释放介质而引起组织损害。这类反应发生得较慢,一般在再次接触致敏物质24小时以上才出现临床反应。
所以,刘女士这次的药物过敏反应正是她此前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的结果。一般的规律是用药的次数越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概率也越高,尤其像刘女士这样间歇、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要比长期无间隔服药者更多。因而,以前用过的药物不会过敏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随后,大夫给刘女士开了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让刘女士回家按时服用。一周后,刘女士身上的药疹全部消退了。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在第二次使用同一种药物后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但也有人在多次使用以后才发生过敏反应,也有的人终身不发生过敏反应。这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复杂过程,除了与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结构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的过敏体质、家族遗传因素等有重要关系。尤其与患者患病时机体所处的健康状态、内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同时,伴发其他疾病,特别是肝、肾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使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饮酒可加速部分口服药物的吸收,加重药物过敏反应。其他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疲劳、月经等,都可能影响药物过敏反应的程度。
患者还应注意有过敏反应家族史的人,其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约比没有家族史者高1倍。患者本人有过敏反应病史者,其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机会较无过敏史者高4~10倍。这类患者属于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高危者,用药时应特别小心。
如何判定是否药物过敏
个人用药史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最常见引发药物过敏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中药等。另外,有些复方成分的药物,使用时更应注意。
潜伏期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但药物过敏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重复用药,则可在24小时内发生,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发生过敏反应。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
个人的症状及体征药物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引起各种形式的皮肤改变,如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等,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大部分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黏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您怀疑药物过敏,需及时赴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常发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
如何有效预防过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生指导和自行服药治疗现象日趋普遍,加上新药上市成倍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多。药物过敏反应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患者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预防药物过敏:
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例如,刘女士再次发生支气管炎等疾病时,应禁用各种青霉素类制剂(包括口服或注射),同时慎用与青霉素有部分化学结构相似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以防止交叉过敏反应发生。
在用药时如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等,应该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及时咨询医生和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