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妈——徐制几何人生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
  1.
  “我们从乐山出发后就进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全程翻山越岭,在峨边县的大渡河边找到一家做鱼的小店,我们点了江团和野生鲢鱼,厨师是个女的,三十多岁,手脚麻利,我进厨房学习了一下冷锅鱼,除了料底以外她把制作方法全部透露给我,也是将鱼剁成段用盐、蛋清稍码,在厨房用汤底煨制10分钟后出锅,面上撒上炒香的黄豆、葱花,味道非常鲜美,大家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再用锅底煮上当地的鲜笋。啊,服务员打饭都来不及。”
  
  70年前,当代最伟大的美食作家M.F.K.Fisher在写到去瑞士途经的一家餐馆时,也用如此简练的笔法形容过她有生之年吃过的最可口的鱼,而那无非是“将熟的无盐奶油、香草放入锅数秒,等待浓稠后加入青葱,放入鱼,盖上锅盖。”也正是上述事实构成了这条鱼之所以精致、微妙和罕见的全部了。
  多年以后,Fisher也无不感伤地想“我永远没办法作出一模一样的味道。除了韦伯太太之外,世界上大概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如此美味。”如今,这样的谜题依然存在,只是又多了一个叫徐伯春的男人。此人也叫徐妈。在这个世界上,大概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徐妈秘制梭边鱼的。
  
  从4月40日到5月25日的日子里,这是一只高度自律的队伍,由一撮高度散漫的富人组成。他们的目标是从四川出发,穿越云南,最后沿滇藏线入藏。途中,他们一次次喝着冰镇啤酒把车泊在路边休息,跟各种路人兜售他们的探险计划,得到的只有两种反应:这些有钱人要么脑子进水了,要么是进藏的次数太多了——滇藏线不是那么轻易能走得过去的。
  
  这支由徐妈担任“料理食神”的队伍显然属于后者。虽然后来的故事表明,他们确实前后入藏三次,抛锚数次,车祸一次。一路上,他们不把当地警察放在眼里,也不逾越交通法规,看见不顺眼的超车主就奋起群击。他们把半吊子的流浪艺人从饭桌上赶走,不停讨论、修缮路线图,他们夜里烧着炉子围坐在一起,在云南4月阴冷的天气里把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把电线杆子上的无名女头像拍下来,送给将要在泸沽湖为他们尽地主之谊的马小军做女朋友,此人是他们在北京的朋友,5年前撇下生意只身来这里开酒吧。他们傲视一切,有勇有谋,玩心极重,擅长打持久战,可以不关心股票,不关心女人,不关心时局政治或声色犬马。他们一旦上路,无论年纪,都能把自己置于年轻的切格瓦拉的身体里:“妈妈,当越过国境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一种感觉,时间就像凝滞在那一刻。忧郁被遗忘在身后的土地上,在新的土地上我充满了激情。”
  
  女伴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徐妈的副驾丹丹是一个“能洗冷水澡,能宰鸡”的自贡姑娘。能在开了十几个小时的盘山路上应对塌方的危机,也能在犯了低级错误时忍受被一群男人骂。作为天生骁勇并好吃的自贡人,她曾在大一的寝室里宰了一只鸡做晚饭。又因为这件事的主角并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丑女,她以另类的校花身份开始扬名。
  
  徐妈每次摆好憨态坐在人群中间,不多发言,以美食伴随喝彩的出场仅仅持续数秒。在泸沽湖的夜晚,他在马小军的生日派对快要结束的时候唱了一首《野百合也有春天》,默默地敲起非洲鼓。而之前,马小军刚刚在看过大家手机里送他的39岁的生日礼物后,脱光了膀子,在打起射灯的湖上撕喊道:如果我老了不能做爱了,你还会爱我吗?
  
  徐妈眯起眼睛,听着这些歌词,目光不被游移,也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从他的眼神到目力所及的地方,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绿光。在这道绿色的光谱下,他可以把这个世上看清和看不清的一切经过他的加工重新过滤。就像几天后在丽江古城,夜里2点的一米阳光酒吧里,人们在肆蔓的口水歌和板砖拍桌的鼓点声中疯狂地舌吻,他也是直视着,在那种绿光中觉得“甚是好玩”。
  
  2.
  徐妈评菜很简单,只用一对反义词:香,不香。发音时舌头先抵上腭,唇齿再微微张开,直至石榴形状,再微微地合上。徐妈是这支队伍里的头号灵魂人物,因为他最擅长发此音,且让人信服,并使人联想,那个“香”字里连带出的生命物体,和唾液里激发出的回味和想象。
  
  徐妈是自贡人。自贡人炖藕汤不用刀切藕,而用木棒敲破;做凉菜时不用刀切姜蒜,而是用木棒捣。自贡人为了做一碗豆花蘸水,要先做糍粑海椒,执著得把海椒捣烂,捣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也要把辣椒捣得烂如糍粑,再从用油酥透的糍粑海椒中加入炒香的芝麻、花生、黄豆、桃仁、南瓜子调成豆花蘸水。自贡人若没有新鲜的姜、葱、蒜,宁愿不吃眼前的一碗小面。生命正因为如此渺小、脆弱,才要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对生命的体悟来自于两件事物:食物与苦难。
  
  传说徐妈是自贡盐商的后代。到了他自己讲,是更真实琐碎的版本:外婆是个开杂货铺的,盐是货架上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外公是个郎中,走街串巷给人治病;父亲家是做盐生意的,编织并出售贩盐时供存储的箩筐。30年代的中国,被日本沦陷的大片城市,海盐近乎绝迹,后方自贡的井矿盐成了供给的出口。也因此有了自贡窄巷间的一幅人间万象:一台旧式的劳斯莱斯跑车停在路边,穿着长袍马褂的富人正慵懒地走下车,圆形墨镜的后面,有双黑枣般的眼睛漫不经心地望向远方。他们是在贩盐的历史中一夜暴富的盐商。在远处一片雾气蒙蒙的背景里,自贡的福溪河作为唯一的贩盐渡口,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在依稀的岸边,家家户户的灶火升腾着,熏染着整条渡河。像徐妈祖辈这样的人家在战争和财富的缝隙中存活下来,把人心、生计盛放在漫长的岁月里,最后毫发无伤地保留下来。
  
  因此诞生了徐妈。徐妈式的人物。
  
  3.
  徐妈开在北京的“锦府盐帮”菜馆,门口贴着一幅悬赏海报:悬赏2万元为锦府盐帮寻址,要求是深宅大院内。再往里走,大厅前的房梁柱上有一块牌匾,上写“百味之祖”。还有一条红色锦缎,从墙的一端拉到另一端:“真诚服务他人,改变平凡命运。”
  这样的一张照片能摆放在30年代那幅自贡贩盐的黑白照片旁,形成一个系列:这个地球历来都有勤恳、但不光芒四射的人类在经历与结束着不被诠释的幸福。他们不期待自己终身从事的工作与生命本身有某种尚未说清的东西;他们不懂艺术,但懂得把财富和人情世故与人分享;他们似乎不曾经历过毛姆笔下青春的错觉——“他们脑子里充斥了被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是某种阴谋的牺牲者。 他们必须自己发现,所有他们读到的、听到的东西,都是谎言、谎言、谎言。”他们从年少说出第一个梦想开始,就再没有忘记过。
  4.
  5月25号,徐妈的在西藏抛锚,他把车停在拉萨,自己跑回北京。他换上HORMORS,书包里塞进IBM和各种冰淇淋宣传单,从北京往返上海。他的另外一家火锅连锁店“新辣道”今年在上海注册,而“上海是一个不一般的市场”,这个事儿是徐妈去上海一路吃出来的结论。“你见过那种面包中间冒着凉气,朝里面能挖出冰淇淋的东西吗?”、 “你见过这样的绵绵冰吗?”回到北京,他见到年轻的女孩子就从书包里拿出他搜罗来的各式冷饮图,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对方,期待看到她们对这些产品的第一反应。
  徐妈在“新辣道”有一个叫李剑的合伙人。两人在2002年相识,用了两年时间接触对方,2004年才打算合作。6年来,两人只有过一次深夜对话,在第一家店的构想还没有开始之前:“我们合作开这个店,是当作事业做,还是来赚钱?”
  于是,新辣道开到第4、5家的时候,两人各自分管,人为地控制成本并解决所有问题时,他们可以收手、稳赚,环游半个地球,还来得及。但从第6家开始,这个小小生命体开始预见到黑暗中一个庞大的世界滚滚而来,什么是制度、体系、原则,什么是中央厨房、生产基地,这些令人天然畏惧的东西纷纷涌来,只是他们没退。
  
  “人这一生,无非都是过程。我盼望着新辣道上市的那天我和老徐一起去敲钟,但你明白,最美好的部分全在盼望的路上,钟敲过以后就不值一提了,所有的结果都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过程而已。”李剑的不平凡,在于他直到今天依然能坚韧不拔同时不缺失孩子气的理想——要去中央二台的风云人物发表演讲,这是徐妈一想起来就要笑话他的事。
  
  
  5.
  徐妈在自贡的老妈今年八十多了。关于老妈的消息总是传到北京:“徐妈,你老妈又去邻居家收旧布头了”、“徐妈,你老妈又提着篮子去妇幼保健院的路上了!”
  徐妈回家做工作:作为一个手脚不利索的高龄老太太,擅自做手工活并拿出去卖是对儿女的不负责。老妈说,不去不去,做完这些就不做了。但家里的布头永远有做不完的时候。妇幼保健院门口卖烟的小摊主也多了一个旁职,他成了徐老妈的代理商。
  自贡以及四川人的“擅沟通、灵活多智、不服输”的性格,徐老妈一个人就可以代言了。
  
  6.
  徐妈一身正装、不苟言笑的照片挂在“锦府盐帮”石沏的墙上,以衬托他梭边鱼创始人和餐厅老板的身份。照片旁是一幅字画,内容是食疗歌,“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此时,徐妈正带着他的智识和身体在世界各地游离、奔波;侧耳倾听、打开话匣;皱眉、思索;经受考验、与刹那间深刻但无知的幸福感擦肩而过;故土的模样在他心中不断转换,他渴望把自己的身体安插在地球上所有可供冒险和学习的角落,像一只放大镜焦距的热量,消解烟消云散的年纪和过往。
其他文献
导语:  上海多的就是人,而偏偏上海人大多爱凑热闹,哪家餐厅排队出了名,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人赶对去壮大队伍。“轧闹猛”这件事,上海人一贯乐此不疲,不管是围在马路边看吵架还是排在餐厅里等吃饭,讲的就是一个热闹;“赶时髦”也是上海人的特有心理,不管好吃不好吃,有排队的地方总是有好东西的,至少不会在其他吃客面前少了谈资。所以吃饭也不是件省力的事情,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食堂排队,现在有钱有闲了,你照样得去排队
期刊
“吃文化”是游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与食物有关的热门游戏,更容易让人“痴”迷。    NO.1  吃豆人  上榜理由:Pac-Man在80年代风靡全球,被认为是最经典的街机游戏之一,游戏的主角小精灵的形象甚至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符。    名称:Pac-Man  发行时间:1980  平台:街机、PC  类型:益智  亮点:为庆祝吃豆人游戏推出30周年,谷歌在2010年5月21日将这款游戏放在
期刊
在世博尝美食,不论如何,都请不要错过新加坡美食中心。因为这里齐聚了华人、印度、娘惹、印度的风味小食,而且样样地道。圆亭造型的美食中心位于展馆主题的外部,分别以“小印度”、“马来村”、“牛车水”和“娘惹街”命名,让你一次尝遍新加坡各民族的味蕾风情。  新加坡馆美食的另一大特色在于食材精到、现场制作和配料独特。尤其为确保食物的新鲜与健康,厨师们坚持每天凌晨采集食材。在聊到娘惹叻沙的“灵魂”叻沙叶在上海
期刊
《说文 口部》曰:“嗜,嗜欲,喜之也。从口,耆声。”本意表示的是对某种饮食的一种爱好,最早时在一些文献典籍中写作“耆”,例如大家都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就有一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中学课本上的注解是“耆,通‘嗜’”,这是遵循了清朝的文字研究者段玉裁的说法,他对“耆”的解释是“古多假借为嗜字”。《春秋》三传里并无“嗜”字,都以“耆”表“喜爱”之义。  我
期刊
海之恋餐厅和整个场馆浑然一体,进入展馆的人们在进门的瞬间都将被“海之恋”的美味所吸引,而巨大的开放式厨房以及穿梭忙碌的挪威大厨们更令这里成为参观挪威馆的第一站。该餐厅由著名的挪威Fursetgruppen弗塞特餐饮集团运营,与挪威海产外贸局等共同合作,每周两次直接从挪威冰冷、清澈的海水中直接捕捞后空运而来,以保证餐厅所有的海鲜产品都是绝对新鲜。所以,对于挪威海鲜心存好感的人们,这可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期刊
上篇 川菜,喜麻辣  所谓“川味正宗”  百年来川菜的变化,上要追溯到清末一段时期。清朝有个规矩:本地人不得在本地当大官,叫做“避籍”。朝廷要派外省人来代其统治。大官是讲排场的,使其“有威可畏”。像清末的劝业道周善培,祖籍绍兴,带来了长江三角洲的名厨,讲究清淡细致,高格调。而历来自京城外放的满汉重臣,将宫廷、官府的名厨佳肴带都蜀地。连一代廉吏丁宝桢,也因家厨独创私房菜宫保鸡丁,对川菜产生影响。  
期刊
富有浓郁生态特色设计的印尼国家馆展区,拥有一个极富印尼当地特色的餐厅:犹如热带雨林般的露天景致,令其在繁华的世博园里别具韵味。在上海,你未必能吃到地道的印尼菜,那么这可是难得的机会。著名的印尼炒饭,据说也是奥巴马的酷爱,在这里是逢点现炒,使用黑豆酿成的甜酱油和辣咖喱,加入胡椒粉、葡萄干等,风味十足。而作为印尼最出名的香料之一的沙爹,也不可不试,只有吃过国家馆的沙爹肉串,才算是品到了真正的印尼味道。
期刊
餐厅的大片天花板上,密密地覆满着藤条板子,米黄色、棕色、黑色……颜色深浅不一,形态设计更是各不相同。在阳光炽烈的初夏,让人宛若置身一个巨大的凉棚之下。吧台、餐桌餐椅也一律采用原木制作,环保主义的理念一目了然。  辣汁野生土豆、西班牙虾肉色拉、番茄面包加西班牙橄榄油……Tapas小食是这里最诱人胃口的重头戏码。值得一提的是,为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主厨特意改良西班牙传统海鲜饭中的米饭口感,对米粒的吸水
期刊
三餐时光是意大利人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他们对美食的热爱,无人不晓。难怪在以“生活的欢愉”为主题的意大利馆内,一连设有两家香气四溢的餐厅。乔托餐厅简约素雅,有多款菜品丰富的意式套餐供选,十分适合抱有“花同样的钱品尝尽可能多菜式”的尝鲜心态的来客。  零点式的卡拉瓦乔餐厅的黑色墙面上,霓虹灯绘成的舞者和多幅生活情景图格外抓人眼球,在暗与亮的对比映衬下,描绘着生活中的点滴欢乐。菜单亦别致地分为“基础菜单
期刊
这是一家比较特殊的餐厅,因为是日本老牌龟甲万株式会社开设的。其实“紫 MURASAKI”餐厅早在5月1日就于日本产业馆一楼开张。餐厅选择了既尊重日本传统建筑又与上海世博会相匹配的崭新的设计,是著名商业造型设计师间宫吉彦倾力设计,传达“和睦”氛围的安详空间。坐席全部采用单间雅座,共5间。透过雅座的大玻璃窗,宾客们可以看到窗外的水光潋滟和竹影婆娑,能在感受到扩展空间的同时享受新式日本庭园的情趣。  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