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圆润电视新闻“三要素”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要把这门艺术做优做精,非下一番苦功不可。研究电视新闻及相关节目的“三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调度与配置,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关键词:做优做精;电视新闻;“三要素”;必修课
  解说词,也叫画外音,与电视画面、同期声采访,共同组成了电视新闻及专题、专栏节目的三要素。
  一、解说词的表达
  要注意两少两多。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少用关联词、形容词,多用动词、名词。句子长了,文章节奏变慢,读起来拗口、沉闷(悼词类比较多用长句)。怎样将长句变短呢?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检查一下句子里面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看看是不是可以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
  二、解说词与同期声的配合
  电视作为视觉艺术,显示出的画面、镜头,意思或信息表达到位了,解说词就不要再重复。人们看一些体育赛事,为什么有的人把电视音量关小或关闭?不是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家人休息,主要原因是嫌解说员过于“话多”,画面上明明传达了某些信息,解说员还在不停地唠叨,强行灌输,忽视了受众的审美和智慧。为什么有专家不提倡少年儿童过多看电视,主要是因为有的片子、节目,让人看了后,少动脑筋,少用联想和想象,解说太满、画面太满,一切都是现成的,一目了然。
  三、同期声的出现位置、时长和
   在全篇的比例
  有的电视片,根据主题需要,为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以将现场同期声用在开篇,数秒后,再出解说词,说“刚才您看到的画面,是什么什么,或在哪发生的一幕”,等等。
  对于大多数电视片来说,如果第一段设置为“演播室主持人”或“口播”,那么,稿件的第二段就不能紧接着安排同期声采访,因为两者之间衔接,不论文字还是画面,会很突兀,不符合电视结构剪辑规律。应该怎么安排呢?第二段主体开头,应该先写几句解说词,之后引到同期声。
  对于消息来说,每段同期声说得再精彩,也不要超过20秒。而且一段采访,要尽可能表达一个意思。对于专题和栏目来说,每段同期也不要超过30秒。期间,除了剪辑点需要插入一组固定画面,或一个较长的运动画面,还应适时地插入相关的“空镜头”,以减轻受众不必要的视觉疲劳,同时也加大了报道的信息量。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同期声采访时,一定要避免跳轴,也不要“花瓶跳舞”,尤其在录制访谈节目时,需要格外注意。
  有的同期声采访,为了强化主题,并不是一段只安排一个人讲,而是两个人,或更多人。这时候就要兼顾人物在屏幕“左右”位置的拍摄,以免后期编辑时,人物“一顺边、一边倒”,同期声与同期声间出现“蹦点”。
  一般来说,同期声在一个片子中的总体时长,以1/3到1/4左右为宜。在结构位置上的安排,大体要分布匀称。
  四、有关同期声的其他问题
  (一)怎么问?开放式和闭合式提问
  闭合式的提问,容易将被采访对象逼到只回答類似“是”“不是”“对”“不对”的牛角尖,就像法官让原告或被告回答一些问题。当然,闭合式采访不是绝对不可以用,有必要用时,往往会有“一字千金”的效果。总之,怎么问,要一切根据主题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记者的问话不要过长,就像唱戏,过门太长,往往会失去主题。在采访中,提问七拐八绕,会让被访对象一头雾水、不得要领。
  (二)问什么?要问思想性强的,以及画面和文字不易表达的话题。比如,“对某事您选择这么做,是怎么考虑的”“某人、某物,过去是什么样子”,等等。
  (三)同期声,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检验一篇稿件质量的试金石。一篇稿件,试着拿掉同期声,如果稿件依然连贯顺畅,说明同期声与解说词搭配不尽合理,就需要调整稿件或采访话题。
  (四)同期声采访时,采访话筒的位置、角度有讲究。
  同期声采访时,话筒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出现,露出长度,就都要有讲究。一般来说,应该在屏幕下方的三分之二位置为宜,露出长度不能只是话筒的一个小头。现场杂音太大,又不可避免,可以考虑话筒距离稍近些。有的记者在采访时,话筒常常出现在屏幕的两侧,这种“横空出世”的话筒,让人觉得很是别扭,更是破坏了画面的结构和整洁。还有的记者,话筒举着举着,就偏离了方向。话筒偏离,声音收到的效果不好,还影响画面美感。所以,记者在拿话筒的时候,问话、听对方讲话的同时,也要关照话筒的位置和角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必要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含义,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希望科学指导新闻工作,提升新闻事业发展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  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新闻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新闻因在传
摘要:自从人工智能技术被研发出来以后,人们就不断地对其发展应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足迹。最近这些年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使传媒业有了迅速的进展,能够及时地向人们传播新闻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信息智能化的进程。但是,在新闻传播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会发生无可避免的伦理失范。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传播;伦理失范;思考  人工智能作为较新的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中
摘要:广播电视制作中,声音处理流程是将人的声音、音乐以及音响等声音共同设计,互相交融在一起,最终形成特定的影视听觉体验。目前,广播电视声音后期处理的优良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的整体节目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影视中声音后期处理的作用,希望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声音处理;传播质量  一、有声语言的处理原则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播音、旁白解说以及背景音乐都属于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除了
摘要:社会突发事件通常是新闻媒体的关注重点,但由于这类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及较强的紧迫性,因此对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以及新闻敏感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享新闻记者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时的相关工作策略,旨在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新闻媒体;记者;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一、应对突发事件  在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记者需要第一时间赶往事件现场,同时尽可能靠近现场及时还原现场
自2013年主题出版实施以来,众多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了一大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振奋精气神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十九大以后,中国出版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环境和食品污染的日益加剧,血管瘤在婴儿中的发病率快速增加,目前高达10%。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通常在宝宝出生时至出生后3个月内出现。血管瘤半数以上发生在宝宝的头面部,出生后6~8个月内一般生长较为迅速。  血管瘤分3类  1/3的血管瘤是浅表型毛细血管瘤,在5岁左右完全自然消退,留有的痕迹也不太影响美观。  1/3为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在宝宝2岁前明显增大,2~5岁停止生长,有部分消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时政新闻是党的舆论的重要传播载体,将时政新
我们初步的研究发现3-NPA单次预处理对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凋亡,升高黑质腺苷含量,增加细胞能量储备,上调黑质纹状体TH基因表达等.同时国外报道3-NPA多次
摘要:近年来,民众了解政府政策、建言献策的渠道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各大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不遗余力,“电视问政”这种新的节目形式应运而生。自“电视问政”问世之日,它便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政府管理的创新方式,也是媒体致力于构建公共领域的新尝试。笔者将探究电视问政类节目的优势和新出路。  关键词:电视问政;公共领域;建构策略  一、湖北省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   栏目介绍  
摘要:媒体具有多元化、宽泛性的特点,其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响应,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模式,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媒体已成为了时代的象征,本文从当代文学教学入手,从各个角度出发,探讨媒体环境下文学教学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媒体;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类课程教学困境  文学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沿袭至今,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也是现在文学类专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