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尝试的一点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大力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 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都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教师作为主导,往往“主”不了“导”;学生爱动,却常常不想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反常的现象呢?实践认证,是体育课的教法有问题。它使教师和学生常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的安排都是“蜻蜓点水”,各类各种项目面面俱到,点到为止。有的项目,如铅球铁饼,标枪,背越式跳高等竞技性太强,难度大,需专业化训练,且有安全隐患。作为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师有能力,有水平教授此类科目的恐怕不在多数。而学生,则是对它望而生畏,畏而却步。还有的项目,如长跑,单调,枯燥,学生不仅没有兴趣,不少人甚至把它视为一件痛苦的事情。可为了达标率,教师不得不安排一次次的考试,一拨拨的补考,结果弄得师生都腻烦透了,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一上这类科目时,教师勉为其难,学生索然无味,被动,涣散,慵懒,全然没有青年人应该有的朝气。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早就说过:“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杨振宇博士也曾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座谈会上说过:“什么叫苦,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迫于压力又非做不可,才叫苦。”
  如今,我们在高中部率先进行课程改革试点,摒弃了“蜻蜓点水”式的教法,实行学分制。除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田径)外,其余五个学期都安排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若干项目中任选一项学习。体育教师亦按自己的专长对口安排课程。于是体育课堂便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学生们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人人跃跃欲试。男男女女齐参战,争先恐后运动忙。那景象呀,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决无夸张,十分贴切。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堂,场面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那是“兴趣”的问题。因为现在学生做的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从中亲身体会到了运动过程中的愉悦,即使累一点,苦一点,他们也会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兴趣,兴趣生勤奋,勤奋出天才。”名噪一时威震世界乒坛的名将邓亚萍,论身体条件,她不算是打球的好材料。可她就是对乒乓球运动情有独钟,经过苦练,乒乓球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蝉联多届世界冠军,荣登世界乒坛皇后的宝座。我儿子的一个同学,是全班个头最矮小的,才上小学一年级就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晚饭后散步时总会在学校的操场上见到他独自一人,对着升旗台的石壁不停地练球。我们不知走了多少圈,仍然见他一如既往地踢着,跑着,直到天黑看不清才离去。在别人看来,多枯燥,多无趣啊,可他就这
  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不懈,小学毕业时,被省专业足球队选中。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圣人强调的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学”“乐学”的轻松学习情境。因为愉悦欢快的心情能使学生减少疲劳,思维活跃,提高学习效率。以选修课为主的课程安排正是为学生创设了“好学”“乐学”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预备铃响后,学生们才三三两两,先先后后,慢吞吞地走向操场。现在是上一节下课后,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奔向操场,等不及集合哨声响起,他们早把活动器材领到手里,时机一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各就各位了。如今学生是被动变主动,涣散变积极,慵懒变勤奋。操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稳固的成分。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求知热情,而求知热情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情感动力。它能保证学生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地学习。我们课改的初步实践,也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蜻蜓点水”式的普通体育课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远不如专项(选修)课。合理安排体育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不过选修课的开设,仅仅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要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目前体育课程仍是按照学校课表安排,在操场上进行的。也就是说,体育课是限制在学校操场和四十五分钟内的封闭系统,这就在时间和空间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当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还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中学生从早上七點半开始早读,继而是上午四至五节课,下午三节课,晚上还有二至三节晚自习,最早也得晚上八、九点钟才能放学。如果作业没做完,有的学生回到家里还得挑灯夜战,熬到十一、二点钟的也不是个别。除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其他年级学生连星期六也得集体补课。试想,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没有强健的身体如何承受得了!可是目前普通中学每周只安排了两节体育课,有时组织了一点竞赛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并未统一组织安排规律的课外体育活动。仅靠两节体育课和一点竞赛活动,是没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的,更不用说提高体育能力了。因此进行课程改革还须在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将体育课这个封闭系统变成为开放系统,充分开发体育课程的资源,扩大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我以为,最捷径易行的办法,首先是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选择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的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再次,有条件的还可与社会的体育活动有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课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尽可能的延伸。当然要做到这些,光靠体育教师手中的软件资源是不行的,更得依靠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提供教学必需的空间、时间、财力、物力、人力。没有这些必需的硬件资源,要培养和发展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就只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体育课程改革的初步尝试告诉我们,普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还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和巩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体育课程改革的外因就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们只要抓住内因和外因这两个方面,普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蔡建设《对体育兴趣培养的知识与思考》.
  [2]《当代教学论坛》.
其他文献
本文中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与“高中后高职”都属于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其办学模式是五年一贯制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大目标,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运作也必定在“和谐社会”的基本语境下展开。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中权力和谐化的特征、
要构建和谐校园,首先需要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就要有积极的评价体系,教师适时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互评、自评,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造交流与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必将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
目的 了解柳州市麻风病基本消灭达标后的防治工作效果.方法 达标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该市麻风病防治在达标后18年无反弹,患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发现率低于0.50/10万以下
数学实验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分析了开展数学实验的一般教学过程和具体操作,并且
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核心员工,分别从薪酬激励层面、精神激励层面和个人事业发展层面提出了激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提供有
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由以色列材料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图1)独自享有,是因为他发现了准晶体及其在晶体学研究中有所突破。他的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看待固体物
R/S标记法是对映异构体中表示手性碳原子空间构型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另一个角度举例并对照介绍了R/S标记法的方法和步骤,此法更为简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