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成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当务之急。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一、前言
素质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数学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数学题目的解析,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一碰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而实际上,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应该是用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改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数学学习要注重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必须注意两点内容:一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避免出现 “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性认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有畏惧心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是十分了解。这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我们生活中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而且无论车轮是大还是小,抑或是一大一小,我们骑起来都会感到非常舒服,没有不适感,这又是为什么呢?”进而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特点进行认识:只要两个轮子装在同一直线上,安装恰当,无论轮子大小是否一致,自行车都能平稳前进。这就可以引起学生对“圆”的兴趣,消除其对新知识学习的紧张感。
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探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该法是指在学习中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后,遇到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该题目有几种解决思路,然后根据每种思路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就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此外还有“谈话法”“实验演示法”等可以进行尝试。但无论什么方法,找到能够结合学生兴趣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切不可为了图新颖随便拿来就用。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变革,它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方便地演示题目的解题步骤,给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形画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当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用得越多越好,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要适度、科学地使用。因为长久使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数学课堂不能偏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个根本目标。
六、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课堂尤其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看考试的分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最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都纳入到考核范围中。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入学时的能力基础,然后把每次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水平都及时载录,考核时综合学生的基础、进步情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能力以及欠缺之处,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七、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文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2013(02).
[2]张祥.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11).
[3]李文淑.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J].考试周刊,2011(80).
[4]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0(0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一、前言
素质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数学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数学题目的解析,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一碰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而实际上,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应该是用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改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数学学习要注重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必须注意两点内容:一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避免出现 “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性认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有畏惧心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是十分了解。这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我们生活中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而且无论车轮是大还是小,抑或是一大一小,我们骑起来都会感到非常舒服,没有不适感,这又是为什么呢?”进而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特点进行认识:只要两个轮子装在同一直线上,安装恰当,无论轮子大小是否一致,自行车都能平稳前进。这就可以引起学生对“圆”的兴趣,消除其对新知识学习的紧张感。
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探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该法是指在学习中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后,遇到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该题目有几种解决思路,然后根据每种思路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就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此外还有“谈话法”“实验演示法”等可以进行尝试。但无论什么方法,找到能够结合学生兴趣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切不可为了图新颖随便拿来就用。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变革,它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方便地演示题目的解题步骤,给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形画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当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用得越多越好,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要适度、科学地使用。因为长久使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数学课堂不能偏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个根本目标。
六、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课堂尤其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看考试的分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最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都纳入到考核范围中。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入学时的能力基础,然后把每次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水平都及时载录,考核时综合学生的基础、进步情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能力以及欠缺之处,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七、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文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2013(02).
[2]张祥.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11).
[3]李文淑.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J].考试周刊,2011(80).
[4]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