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华人口述:我们需要中国的口罩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7日,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收到了一批由校友及中国留学生父母捐赠的口罩

  形势逆转了,疫情在中国渐趋平稳时,欧美国家却跌入深渊。截至4月1日,累计病例超过中国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各国的防控方式和力度不同,虽然有中国“过来人”的经验,但它们很难复制。
  以美国为例,它至今只收治重症病人,对于轻症患者,则建议居家隔离。但这一措施,早在武汉证明了不妥,轻症患者在家,不仅容易恶化转为重症,还可能造成进一步传播。
  甚至,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戴口罩,欧美国家也莫衷一是。
  此前,包括具有权威地位的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在内,众多欧洲专业机构认为,普通人佩戴口罩的意义不大。尽管不断有反驳声,但它已然成为主流意见。
  全民戴口罩,是中国的过度反应吗?当然不是。
  新冠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人在说话时,总是有小滴从嘴里出来,人们必须佩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接受《科学》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美国和欧洲,最大的错误是人们没有戴口罩。”
  口罩80%的产能在中国,疫情暴发之际,欧美国家不可能不需要中国的口罩。张秋洋对此体会深刻,他是美国一名华人,从事中美医疗交流工作。他所在的城市—明尼苏达州的罗彻斯特,仅有12万左右的人口,现在确诊的病例却有61人(4月1日数据)。
  武汉疫情暴发时,张秋洋发起众筹项目,对武汉支援防护物资。
  然而现在,他需要从中国买口罩,运回美国支援一线。
  但是,时机不同了。在武汉疫情早期,全球的口罩运到武汉,是華人发起的潮流。现在各国的疫情暴发,对口罩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对口罩资源的分配也格外敏感。这都增加了张秋洋的工作难度。
  口罩出国的故事,或许能够反映出国外抗疫战场的真实一面。以下是张秋洋在3月29日的口述。

“救救孩子”


  大概在3月2日,我就察觉到,美国缺少物资了,但病人开始多起来。我能够察觉,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在美国采购物资,寄到中国支援疫区。一开始是很顺畅的,我们找的是美国前列的医疗企业,它有什么,就卖给我们什么。
  但是,到2月底的时候,我们签好的单子,陆续被美国企业取消,包括一些口罩和护目镜。我最后买到的是医用手套,有42800双。它是有了零头,才卖给我们,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决定倒转过来,从中国买东西运回美国。因为纽约州出现了很多病人。病毒是人传人的,不是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就能够平安渡过。
  比如说,我居住的城市罗彻斯特,是个12万人口的小城市。截至3月28日,都有37个确诊病例了。
  可笑的是,在那个时候,美国主流媒体还在教育公众,要勤洗手、不用戴口罩,那哪是正确的?
  我居住的地方,出门戴口罩的人,我想都不到5%。具体到大街上,基本只有一两个人是戴口罩的,还都是华人,都是亚洲人。
  官方给出的意见是,如果你感冒了,即使不是新冠肺炎,也不要去工作,应该待在家里。如果有症状了,你自己戴口罩—别人不需要戴,然后居家隔离。如果是轻症,你可以开车去检测点,再回到家里,等待卫生部门的电话通知。一般情况下,只有重症患者才会被收入医院。
  因为中国出现疫情时,美国就这样宣传的,所以到现在,美国人基本上接受了这套宣传。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开始发声,质疑官方的做法。比如推特上的美国记者艾米丽,就强调大家一定要戴口罩,指出官方的态度太松懈,说得非常实际。像这样的声音,在美国陆续出现很多。
到2月底的时候,我们签好的单子,陆续被美国企业取消,包括一些口罩和护目镜。我最后买到的是医用手套,有42800双。它是有了零头,才卖给我们,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然而,美国的口罩奇缺。这很容易想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供应链就没有上去。因为从去年12月末开始,美国过了圣诞节和新年,接着是中国春节,它整个供应链在停工的状态。
  接下来,从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几乎所有华人在大规模扫货,把防护用品运回国内,美国这边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能够想到,美国医院迟早要出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华人圈里,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都是医生,或者是正在做临床的实习生。我们在找口罩时,很多家长就找到我们,对我们求救说:“你们现在有一个口罩吗?或者是一件防护服?救救我们的孩子。”
  一个口罩也难求,就是美国的现状。到目前为止,美国偏远些的地方,麻醉师给病人做手术,做气管插管时,他们都没有防护措施。我们就拿自己的两三个N95口罩或者防护服,快递寄给他们。他们拍了照片回来,非常感激我们。

眼睁睁看它发生


  像武汉的疫情早期一样,美国各州的医院,现在开始发公告对外求助,他们急需口罩。包括美国第二大医院克里夫兰,它都发公告求捐口罩了。
  从地域上讲,现在疫情最严重的是纽约州,其次是新泽西州、加州、密歇根州。对外寻找捐献的医院,主要集中在这些州。如果算上零星的,美国所有州都有医院在求助。
  除了分布广,它们的需求量也很大。我举个例子,斯坦福大学的医学中心,它提出的需求就是N95口罩20万个,外科口罩200万个,剩下的其他物资,你有多少它就要多少。
  说实话,我们的能力有限。从3月17日到21日,我们收集汇总医院的需求,但它的量太大了,我们供应不了那么多。在这5天时间,统计到的医院就有46家,普通外科口罩的需求量,达到了500万个以上。   我们不得不中断统计,先处理现有的需求。对医生来说,口罩是等不得的。他们形容自己的处境时,常常用“断货了”“裸奔了”这样的词。
  我能体会到那种恐惧。2003年SARS发生的时候,我还是长春一家医院的医生。有病人来找我看病,他刚从北京回来,还有点发烧。我穿着防护服,戴的是普通口罩,我的心都在发抖。
  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会恐惧。和武汉在早期时一样,因为极度缺乏物资,有的美国医生把雨衣或塑料袋当作防护服,或者多次重复地使用口罩和防护服,它们本来是一次性的。
  但是,美国现在发生的事,不能说是“重演武汉”,那是不公平的。因为疫情在中国暴发时,大家都没有准备。美国是眼睁睁看见了暴发过程,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它都没有做准备。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一个,我们知道中国的医护人员,本身是在超负荷工作的,这都多少年了。而美国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有很多社区医生。但是,由于没能防控住,患者的量太大了,病情恶化之快,又超出他们的想象,把这个体系压垮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美国做了准备,结局会完全不同。但它倒好,其他国家都恐慌了,当局还在说不要恐慌,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说病毒会消失、只要洗手就好。这是骗人的。
  美国错失了两个月时间。有的观点认为,是美国没有物资了,政府担心大家都戴口罩,根本满足不了。从我个人的角度,只能说它是一小部分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政府花费的精力,根本不在疫情防控上。今年是2020年,美国即将换届选举,政府有了太多顾忌。比方说,在美国只有几十个病例时,如果政府强势干預,可能成为“狼来了”故事里的小孩。
  总之,在这次疫情暴发前,当局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再次当选的事上。没想到的是,“狼”真的来了。

路迢迢


  我们订到第一批货是在3月2日,有5000个口罩。顺丰那时不允许大数量的邮寄了,我们就把100个装在一盒,装50盒分别邮寄过来,用了五六天时间。
  货到了后,我们捐给了华人社区、消防站和医院。流程是这样的:我们汇总了需求,分别登记对方地址,在邮寄的时候,就分不同的地址快递过去。他们收到了物资,会出具一个接收函。
  十多年来,我在中美之间做医院管理培训,双方都认识一些人,很多人就来找我推荐。比如说,中国有个基金会,找我推荐受捐对象。美国也有不下四家基金会,找我分享采购的渠道。
  事实上,找到靠谱的供应渠道,在目前是很难的。我们在对中国捐献时,就没有太多顾忌。因为出口到美国的口罩,肯定经过了验证,只要它没过期,我们就往回运。
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会恐惧。和武汉在早期时一样,因为极度缺乏物资,有的美国医生把雨衣或塑料袋当作防护服,或者多次重复地使用口罩和防护服,它们本来是一次性的。

  但是中国的生产规模大,条件参差不齐,我就要小心了。我第一步做的是,把供应商集中起来报名。有什么产品?把资质报上来?声称自己经过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注册的,我们就去官网上查。
  我们团队十几个人,用了3天时间,从78家供应商中挑选出3家,花费的精力很大。
  疫情过后,口罩市场确实“鱼龙混杂”,存在很多以次充好的、层层倒卖的。有的商品,根本没在FDA注册过。或者说是注册了,但它卖的是N95口罩,注册的是普通口罩,甚至是麻醉面罩或鞋套。你说,多不靠谱。
  所以我们只找了3家,花了些时间。但是,等我们想采购时,欧洲疫情暴发了,3家供应商的货,很多都卖到欧洲去了,我们拿不到订单,又陷入买不到口罩的境地。
  真的很难,买也困难,运也困难。中美之间的航线,现在减少到以前的10%左右,而且价格特别高。所以,大批量的物资,我们买买不到,运运不到,只能少量地、多批次地、多地址地购买。
  我们主要是用UPS或者Fedex运输,一箱可以装2000个口罩。常规的路径是,先寄到深圳,再到香港,再到美国。我们目前拿到了46000多个口罩,一半多卡在路上。有几千个口罩是在深圳,其他的还在香港。
  在这个时刻,大家都很忙。我想恳求的是,添乱的人能不能少一点?
  比方说,我提出想要一万个N95口罩,很多人会说他有,我看过了产品照片和证件照,也都对。但我想要他的经营资质时,很多人都是没有的。这些就是来添乱的。
  我还遇到过一个情况,因为口罩太少,有的供应商不够,就找别的同行来借。然而,借来的口罩是不合格的。我找的供应商还好,他很积极处理这件事,但他找到的供应商,就开始耍赖了。他要求我们把口罩先退回去,或者是拿出检验报告来,证明这个口罩不合格。这得需要多长时间呢?
  人的精力有限。从中国买口罩运回美国,我要用30%的时间,验证产品是真是假。又有30%的时间,我得注意物流问题,另外还有杂七杂八的事。
  我发现,我最多只有10%的时间,用在了真正要做的事上。然而我们所做的,正是与时间的争夺赛,来弥补本不该被浪费的时间。
其他文献
伦敦大学学院本部大楼  英国大学以高质量的教育享誉世界,在各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榜单的前两百名中,英国大学上榜的数量仅次于美国。  这个面积不到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诞生了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顶级学府,也有诸如红砖大学等一系列老牌英格兰大学闻名于世。  这些大学为何久负盛名?它们的教育到底好在哪里?金三角名校成员伦敦大学学院能提供一些答案。教室紧挨着连锁超市  英国的大学没有围墙,甚至少有地标建筑。
2020年6月11日,江苏南通,连申线航道上的船舶有序通过海安船闸  “一代儒商”张謇造就了近代南通的一次惊世崛起,将不起眼的闭塞小县,建设成为在当时中国具有一流现代化水准的城市,将“唐家闸”这个弹丸小镇带入世界视野。在实业、教育理念传承下,南通,宛如江海明珠,随着时光的打磨,如今再一次闪耀出自己的光辉。  2020年,“上海第三机场”最终落子南通,加之通航近30年的南通兴东国际机场,南通正式迈向
2019年10月1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NCAA橄榄球比赛,贝勒大学Vs得州理工大学,贝勒大学吉祥物“贝勒熊”与学生一起欢呼  高考结束后,基础教育告一段落,高等教育将要开始。完整接受过这两阶段教育的人,回忆起来,感受大抵会截然不同。  进入大学后,不仅中学阶段学到的知识结构可能得更新,刷题式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学习也不再是学校生活的唯一重要内容了。新的活法可能是,到处参加社团活动,自由安排富裕的课
2019年3月11日,市民站在长沙一家槟榔店铺门前  3月的长沙还未褪去凉意,但天气多阴沉。  晚上起风的时候,不时会传来一股特别的味道,清凉,提神。  满地的褐色槟榔渣子躺在路牙边,提醒了味道的来源,也提示着这座城市里居民的喜好。近段时间以来,湖南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集地接受着关于槟榔的拷问。  这缘于3月7日,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通知,要求省内槟榔生产企业即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 
今年1月上旬,广东佛山一家饭馆里。佛山市作协主席张况和一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吃饭。  席间,邻桌一中年男子凑过来对戴鸭舌帽的男子低声说:“请问您是光头李进吗?”  正往嘴里送潮汕牛肉丸的鸭舌帽男子应了声:“光头李进早过时了,不认识……”中年男子讪然一笑,回到自己的席位。  但他心有不甘,在手机屏幕上敲打了一下,盯着手机页面,看了很久,然后又把目光投过来,比照、再比照。  没错,戴鸭舌帽的正是光头李进
随着网剧《摩天大楼》的收官,由台湾作家陈雪创作的同名原作小说《摩天大楼》也备受关注。  小说以充满悬念的“漂亮女生”钟美宝的意外死亡作为线索,保安、大学生、钟美宝弟弟、男友、情人、继父等与钟美宝有交集的“嫌疑人”依次登上叙述的舞台,自陈清白或自认有罪,引出同住在同一幢摩天大楼的住客们与钟美宝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隐藏在他们普通面孔背后,各自光怪陆离的人生。  摩天大楼,始终是文学与现实中一项极具共
荣智慧主笔  看演出提前退场,不仅显得不礼貌,更给个人财产造成损失,毕竟票价是全场的。但是,浙江永嘉昆剧团的昆曲《牡丹亭》,实在令人不能不提前离场,因为男主角柳梦梅油腻得令人发指。用周星驰的话说,大概就是“猥琐,非常猥琐”。在女主角杜丽娘“游园”这场戏里,柳梦梅出现于她的梦中,和她共赴巫山,而观众看到的台上的柳梦梅,和一个轻薄的登徒子无异。  批评男性“油腻”,最近还很时髦。综艺节目“追光吧!哥哥
6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乔治·弗洛伊德的影像被投影在南方邦联罗伯特·李的雕像上  白人警察德里克·乔文用膝盖顶住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的脖子,时间为8分46秒。因涉嫌用假币购买香烟,前科累累的弗洛伊德被捕,最终窒息身亡。在新冠病毒病广泛引起的失业、衰退和焦虑中,一场蔓延全球“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社会运动爆发,8分46秒的时间,也成为纪念弗洛伊德的“默哀时刻”。  在美国,类似的大型“种族
一个人做件好事容易,但年年做就很难了。朱豫刚做到了。为零距离接触他,在江西完成采访后,我特意从南昌坐动车到长沙,然后订了和他同一个航班的飞机,并选在他身旁的位置坐了下来。  毕竟军人出身,朱豫刚整个人的精气神和普通人很不一样,言语间充满底气和自信,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也都是满满正能量。  “正能量”这样的词汇,过去,我没有太多感觉,但接触朱豫刚以及他说过的“这个社会最大的力量是相信的力量”时,我相信
在一些政府机关办公场所,夜晚八九点依然灯火通明,已经成为一个日常景象。在中国的一些乡村基层,无分昼夜、无缘假期的工作状态,也已经让许多公务员习以为常。  有人会问:认真工作的人,谁不忙碌呢?  的确,在一个现代社会里,没有一种职业是轻松的。儿歌里都唱:“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  不过,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忙碌,和一般的社会性职业有显著的区别。  其一,在一个严肃的政治组织中,有很多“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