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寒冬,羊肉泡馍定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一道暖身菜,尤其在我国西北方最为普遍。北宋诗人苏东坡一句“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将餐桌上的羊肉泡馍带进了文学作品中,不仅为其添加了几分文艺气息,更是让其被大江南北的人们所知。而羊肉泡馍中,尤其以陕西西安的羊肉泡馍最负盛名。
一碗沉甸甸的羊羹,还未上桌,浓烈的香气早已扑鼻而来,端上放好,一圈圈油脂依稀漂浮于碗中,浓浓的汤里可见已被炖得烂融于汤的羊肉,配上泡馍,浓汤的鲜美与泡馍的嚼劲,一对看似不协调的搭配却构成一种分外和谐的感觉。不仅如此,这羊肉泡馍还是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是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当属最佳时节,御寒而强身,还有暖胃之功能。
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古代,羊肉泡馍是为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被称为“羊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曾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宋书》也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谢讽《食经》提到“细供没忽羊羹”,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翻阅尘封多年的历史,西安羊肉泡馍的故事一幕幕上演。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便是“泡馍”的雏形。
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
开做有讲究
羊羹的鲜味浓而不腻,这得益于羊肉与调料的完美结合。羊羹中,羊肉自然是其精华所在,从羊肉肉质的选择上,一定得是上等优质的才可以,羊肉定是将健康的羊杀完取下,切好洗净熬煮肉汤,有时候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将羊骨剁细,熬煮骨汤,不过肉汤和骨汤一定要分开煮。与兰州羊肉泡馍的大片羊肉不同,西安的羊肉切得适中,方便入味又有嚼头。将羊肉和羊骨洗切干净后倒入锅中,放入葱、姜、花椒、八角、茴香、大茴、草果、桂皮等佐料,与其一起熬煮直至酥烂。
“吃羊肉泡馍,光有羊汤没有馍,那感觉差可远了,羊汤和馍缺一不可。”正在西北大学上大三的西安学生王露如是说道,“从小吃着羊肉泡馍长大,羊羹熬好后,泡馍一定要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那吃起来的味道才美滋滋的。”提起羊肉泡馍中的另一个主角——馍,一定要说说西安的泡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馍,是死面,即没有发酵的面饼,一种白面烤饼,用纯净水调面团烙成一块一块的馍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在西安,随处可见吃羊肉泡馍的饭馆,但是讲究的饭馆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10点开门,下午2点左右就关门了。刘玉琴和老公陈刚开了一家羊肉泡馍店,已有五六年时间,店面不大,他们一天只卖一锅汤,不过同时也做凉菜、卤的牛羊肉和一些家常菜,生意还算不错。“做羊肉泡馍,可讲究了。”刘玉琴说起羊肉泡馍,就像一位行家谈起自己的专业来,“这制作过程,从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环环都出不得岔子,要不味道就不好了。这里面,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要分开煮,肉还要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我们店有一个快1米口径的大锅,专门做羊汤,经常是要准备50斤的调料,装满满一袋投到里面煮,料不够味道就达不到那个程度。”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指向厨房右边墙角的方向。
待客人点好餐后,刘玉琴夫妇就张罗着准备羊肉泡馍,“我们一般是提前把洗好的黄花、木耳撕碎,粉丝泡发好,青蒜洗净切成一段一段的,香菜洗净切好,卤羊肉切成大小适中的片备用。客人点完餐,我就将烙饼掰成碎块,放到锅里,加入羊肉汤,把黄花、木耳、粉丝、青蒜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后,撒些盐、味精、胡椒粉拌匀,盛入碗内,然后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撒上香菜端给客人,有的客人喜欢吃辣,我们就会再往里加一勺自己做的油泼辣子……一点偷懒的功夫都没有。”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要恰当,武火急煮,时间一到便起锅装碗,才能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开吃有规矩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吃羊肉泡馍的生动写照。羊肉泡馍的吃法多样而有特色,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4种。
干泡是要经过煮制,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余有一口汤;水围城则是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汤多馍散,清香绵滑;单走儿就是馍和汤分开,一边喝汤一边嚼馍。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老百姓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吃,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最常见的便是自吃自泡,“想泡多一点就多泡点,想多喝点汤就喝汤,按着自己的喜好掰馍泡汤。”王露说,这样她和同学可以一边聊天南地北,一边享受羊汤和泡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大小。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开吃时选定方位,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再加点糖蒜。“尤其是冬季,外面寒风凛冽,冻得手脚冰凉,但是吃完羊肉泡馍,就像给身体里装了一个隐形的火盆,寒冷几乎感觉不到了,那种舒畅的感觉简直难以形容。”陈刚提起羊肉泡馍就感到莫名的骄傲。
一碗沉甸甸的羊羹,还未上桌,浓烈的香气早已扑鼻而来,端上放好,一圈圈油脂依稀漂浮于碗中,浓浓的汤里可见已被炖得烂融于汤的羊肉,配上泡馍,浓汤的鲜美与泡馍的嚼劲,一对看似不协调的搭配却构成一种分外和谐的感觉。不仅如此,这羊肉泡馍还是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是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当属最佳时节,御寒而强身,还有暖胃之功能。
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古代,羊肉泡馍是为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被称为“羊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曾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宋书》也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谢讽《食经》提到“细供没忽羊羹”,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翻阅尘封多年的历史,西安羊肉泡馍的故事一幕幕上演。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便是“泡馍”的雏形。
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
开做有讲究
羊羹的鲜味浓而不腻,这得益于羊肉与调料的完美结合。羊羹中,羊肉自然是其精华所在,从羊肉肉质的选择上,一定得是上等优质的才可以,羊肉定是将健康的羊杀完取下,切好洗净熬煮肉汤,有时候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将羊骨剁细,熬煮骨汤,不过肉汤和骨汤一定要分开煮。与兰州羊肉泡馍的大片羊肉不同,西安的羊肉切得适中,方便入味又有嚼头。将羊肉和羊骨洗切干净后倒入锅中,放入葱、姜、花椒、八角、茴香、大茴、草果、桂皮等佐料,与其一起熬煮直至酥烂。
“吃羊肉泡馍,光有羊汤没有馍,那感觉差可远了,羊汤和馍缺一不可。”正在西北大学上大三的西安学生王露如是说道,“从小吃着羊肉泡馍长大,羊羹熬好后,泡馍一定要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那吃起来的味道才美滋滋的。”提起羊肉泡馍中的另一个主角——馍,一定要说说西安的泡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馍,是死面,即没有发酵的面饼,一种白面烤饼,用纯净水调面团烙成一块一块的馍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在西安,随处可见吃羊肉泡馍的饭馆,但是讲究的饭馆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10点开门,下午2点左右就关门了。刘玉琴和老公陈刚开了一家羊肉泡馍店,已有五六年时间,店面不大,他们一天只卖一锅汤,不过同时也做凉菜、卤的牛羊肉和一些家常菜,生意还算不错。“做羊肉泡馍,可讲究了。”刘玉琴说起羊肉泡馍,就像一位行家谈起自己的专业来,“这制作过程,从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环环都出不得岔子,要不味道就不好了。这里面,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要分开煮,肉还要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我们店有一个快1米口径的大锅,专门做羊汤,经常是要准备50斤的调料,装满满一袋投到里面煮,料不够味道就达不到那个程度。”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指向厨房右边墙角的方向。
待客人点好餐后,刘玉琴夫妇就张罗着准备羊肉泡馍,“我们一般是提前把洗好的黄花、木耳撕碎,粉丝泡发好,青蒜洗净切成一段一段的,香菜洗净切好,卤羊肉切成大小适中的片备用。客人点完餐,我就将烙饼掰成碎块,放到锅里,加入羊肉汤,把黄花、木耳、粉丝、青蒜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后,撒些盐、味精、胡椒粉拌匀,盛入碗内,然后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撒上香菜端给客人,有的客人喜欢吃辣,我们就会再往里加一勺自己做的油泼辣子……一点偷懒的功夫都没有。”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要恰当,武火急煮,时间一到便起锅装碗,才能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开吃有规矩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吃羊肉泡馍的生动写照。羊肉泡馍的吃法多样而有特色,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4种。
干泡是要经过煮制,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余有一口汤;水围城则是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汤多馍散,清香绵滑;单走儿就是馍和汤分开,一边喝汤一边嚼馍。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老百姓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吃,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最常见的便是自吃自泡,“想泡多一点就多泡点,想多喝点汤就喝汤,按着自己的喜好掰馍泡汤。”王露说,这样她和同学可以一边聊天南地北,一边享受羊汤和泡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大小。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开吃时选定方位,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再加点糖蒜。“尤其是冬季,外面寒风凛冽,冻得手脚冰凉,但是吃完羊肉泡馍,就像给身体里装了一个隐形的火盆,寒冷几乎感觉不到了,那种舒畅的感觉简直难以形容。”陈刚提起羊肉泡馍就感到莫名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