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目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偏离了方向。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原因及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中,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基本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积极。大学生总体上虽然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较弱,但还是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态度。据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有无信心的选项中,“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比例达96.9%,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认同达到76.5%。
(2)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敏捷多元化,对人生价值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有调查显示,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发生冲突时,会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学生比例达56.9%,普遍认同融入和适应社会,掌握技能,自强自立。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它是接地气的正能量,“追求积极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中对公平和公正、民主与平等认同度达81.7%。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接受多样文化的洗礼,表现为价值取向多样性、人生选择不确定性等。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大学生学习目的发生了偏差,缺乏责任感和人生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接受拜金主义观点,追求高消费、高享受,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出现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观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1.社会转型的折射和影响
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态势。加上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一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2.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青年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存在求新的心理,容易对自己的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缺乏信仰。
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完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没有形成大思想政治大联动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离,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认为应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的比例高达45.2%。
4.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是“握着鼠标出生的一代”,对网络融入性、依赖性较强;善于捕捉和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和错误思潮的诱导,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价值认同水平降低。
5.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细胞。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客观上又有现实性和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就直接受父母的影响信仰各种宗教。
6.大学生自身的时代身心特点
“ 90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是脆弱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落差大。如一些大学生思想独立,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但缺乏责任感和人生规划,人生目标不确定,经受生活磨炼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弱,需要在价值观取向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1.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要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引领地位,注重大学生个人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教育。
2.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共同的民族渊源、民族文化、共同的国家三个层面。在高校要加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者近几年通过开展国学选学、大学生文化修养等课程选修学习、学术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发扬光大。
3.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
社会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民族责任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条件简陋艰苦却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的原昆明西南联大,就是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写照;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建立了普洱市烈士陵园、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江城县烈士陵园、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市博物馆等五个国家级、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4.要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指导本校大学生主流思想的形成
把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自己学校的特色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建设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心理健康教育、共青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校风建设相结合,要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在组织上、思想上和经费上形成一种合力。
5.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党建工作中
严格大学生入党准入制度,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争取入党,更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党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知与行的高度,从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做起,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中来。
总之,大学生要紧跟党的号召,努力从自身做起,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于 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2]郭 超,汪一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6).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基本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积极。大学生总体上虽然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较弱,但还是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态度。据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有无信心的选项中,“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比例达96.9%,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认同达到76.5%。
(2)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敏捷多元化,对人生价值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有调查显示,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发生冲突时,会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学生比例达56.9%,普遍认同融入和适应社会,掌握技能,自强自立。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它是接地气的正能量,“追求积极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中对公平和公正、民主与平等认同度达81.7%。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接受多样文化的洗礼,表现为价值取向多样性、人生选择不确定性等。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大学生学习目的发生了偏差,缺乏责任感和人生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接受拜金主义观点,追求高消费、高享受,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出现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观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1.社会转型的折射和影响
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态势。加上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一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2.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青年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存在求新的心理,容易对自己的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缺乏信仰。
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完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没有形成大思想政治大联动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离,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认为应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的比例高达45.2%。
4.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是“握着鼠标出生的一代”,对网络融入性、依赖性较强;善于捕捉和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和错误思潮的诱导,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价值认同水平降低。
5.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细胞。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客观上又有现实性和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就直接受父母的影响信仰各种宗教。
6.大学生自身的时代身心特点
“ 90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是脆弱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落差大。如一些大学生思想独立,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但缺乏责任感和人生规划,人生目标不确定,经受生活磨炼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弱,需要在价值观取向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1.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要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引领地位,注重大学生个人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教育。
2.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共同的民族渊源、民族文化、共同的国家三个层面。在高校要加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者近几年通过开展国学选学、大学生文化修养等课程选修学习、学术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发扬光大。
3.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
社会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民族责任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条件简陋艰苦却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的原昆明西南联大,就是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写照;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建立了普洱市烈士陵园、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江城县烈士陵园、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市博物馆等五个国家级、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4.要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指导本校大学生主流思想的形成
把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自己学校的特色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建设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心理健康教育、共青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校风建设相结合,要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在组织上、思想上和经费上形成一种合力。
5.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党建工作中
严格大学生入党准入制度,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争取入党,更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党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知与行的高度,从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做起,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中来。
总之,大学生要紧跟党的号召,努力从自身做起,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于 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2]郭 超,汪一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