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关系的和谐,目标的一致,师生须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和责任。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不和谐因素 和谐体育课堂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抓住时机大胆创新,把体育课堂构建得更加和谐,使其能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
1.1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不和谐。
对于任何一个群体教学来讲,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他与众不同的个体生理和个体心理需要,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体育教学是群体性教学,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当统一的教学内容面对单一的个体运动兴趣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矛盾就产生了。
1.2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运动接受能力之间的不和谐。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累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也都有着不同的教学表现,甚至有的方法叫人拍手称绝。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面对不同个体学生时,因学生运动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每种方法都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多种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上同时使用虽然可以基本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往往顾此失彼,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矛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和谐。
1.3学生成绩与评价尺度之间的不和谐。
在多年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基本都采用同一尺度,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这样的尺度只有性别和年级的区分,对于不同个体的高矮胖瘦、运动能力差别、疾病造成的运动障碍缺陷等并没有区分。这样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时候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使学生个体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评价尺度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的初始评价和过程评价,以及学生的能力评价没有包括在内,这就造成了学生成绩与评价尺度之间的不和谐。
1.4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之间的不和谐。
学生的情感变化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在课堂上会以不同的情绪、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这样的情感波动。正确地处理学生的情感波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反之,则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甚至使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当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情感需求变化波动时,就会产生不和谐。
2.构建和谐体育课堂
2.1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运动兴趣的和谐。
教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体更好地发挥和表现出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运动兴趣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把相同运动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其年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分组,然后将同一教学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对象分组,以使选项课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应采用这种方法缓解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运动兴趣之间的矛盾,使体育课堂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
2.2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种差异。有的时候教师要使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出来,以激励一部分学生;有的时候则要把这种差异带给课堂的影响减到最小,以鼓励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和谐。
2.3构建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2.3.1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教师应把学生在初始、过程、结果三种状态下的不同体育成绩综合到一起,整体化地评价学生。在以往的体育课考评中教师把期中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本学期以来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过程状态和结果状态而忽视学生的初始状态,此时的评价体系只能比较正确地评价过程状态到结果状态之间的情况,但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整个学期的进步情况。
2.3.2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还得从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例如:一个身高170cm、体重65公斤的学生和一个身高186cm、体重65公斤的学生,在评价立定跳远成绩时都是以205cm及格、255cm满分为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的体育成绩必定有一个学生吃亏。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之前就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状况、身体条件等情况,给每个学生在开始状态就制定出相应的及格成绩标准和满分成绩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成绩评定。
2.4构建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的和谐。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还是一个性格培养、情感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把动作技术教给学生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学必然失败。技术动作只是一种介质,体育教师使用这样的介质只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意志,动作失败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动作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掌声。在不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灌输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做到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需求的完美结合,从而构建和谐体育课堂。
3.结语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教师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做到师生两个主体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才能更快、更好地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新型教育教学需求的和谐体育课堂,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德福.论和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2]刘月红.新课程理念下对和谐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体育师友,2007,(01).
[3]陶文英.构建生态和谐的体育课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4]向家俊.影响和谐体育旅游构建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02).
[5]舒荣忠.怎样构建和谐体育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4).
[6]肖琴.营造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7]赵强.对构建农村中小学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双语学习,2007,(06).
[8]肖著乾,罗世瑛.刍议构建和谐体育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9]陈婕.关于和谐体育教育的尝试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0,(02).
[10]吴森.构建和谐体育课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不和谐因素 和谐体育课堂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抓住时机大胆创新,把体育课堂构建得更加和谐,使其能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
1.1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不和谐。
对于任何一个群体教学来讲,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他与众不同的个体生理和个体心理需要,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体育教学是群体性教学,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当统一的教学内容面对单一的个体运动兴趣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矛盾就产生了。
1.2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运动接受能力之间的不和谐。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累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也都有着不同的教学表现,甚至有的方法叫人拍手称绝。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面对不同个体学生时,因学生运动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每种方法都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多种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上同时使用虽然可以基本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往往顾此失彼,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矛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和谐。
1.3学生成绩与评价尺度之间的不和谐。
在多年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基本都采用同一尺度,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这样的尺度只有性别和年级的区分,对于不同个体的高矮胖瘦、运动能力差别、疾病造成的运动障碍缺陷等并没有区分。这样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时候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使学生个体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评价尺度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的初始评价和过程评价,以及学生的能力评价没有包括在内,这就造成了学生成绩与评价尺度之间的不和谐。
1.4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之间的不和谐。
学生的情感变化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在课堂上会以不同的情绪、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这样的情感波动。正确地处理学生的情感波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反之,则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甚至使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当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情感需求变化波动时,就会产生不和谐。
2.构建和谐体育课堂
2.1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运动兴趣的和谐。
教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体更好地发挥和表现出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运动兴趣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把相同运动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其年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分组,然后将同一教学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对象分组,以使选项课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应采用这种方法缓解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运动兴趣之间的矛盾,使体育课堂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
2.2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种差异。有的时候教师要使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出来,以激励一部分学生;有的时候则要把这种差异带给课堂的影响减到最小,以鼓励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和谐。
2.3构建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2.3.1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教师应把学生在初始、过程、结果三种状态下的不同体育成绩综合到一起,整体化地评价学生。在以往的体育课考评中教师把期中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本学期以来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过程状态和结果状态而忽视学生的初始状态,此时的评价体系只能比较正确地评价过程状态到结果状态之间的情况,但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整个学期的进步情况。
2.3.2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还得从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例如:一个身高170cm、体重65公斤的学生和一个身高186cm、体重65公斤的学生,在评价立定跳远成绩时都是以205cm及格、255cm满分为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的体育成绩必定有一个学生吃亏。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之前就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状况、身体条件等情况,给每个学生在开始状态就制定出相应的及格成绩标准和满分成绩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成绩评定。
2.4构建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的和谐。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还是一个性格培养、情感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把动作技术教给学生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学必然失败。技术动作只是一种介质,体育教师使用这样的介质只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意志,动作失败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动作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掌声。在不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灌输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做到教师的人文意识与学生情感需求的完美结合,从而构建和谐体育课堂。
3.结语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教师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做到师生两个主体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才能更快、更好地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新型教育教学需求的和谐体育课堂,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德福.论和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2]刘月红.新课程理念下对和谐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体育师友,2007,(01).
[3]陶文英.构建生态和谐的体育课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4]向家俊.影响和谐体育旅游构建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02).
[5]舒荣忠.怎样构建和谐体育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4).
[6]肖琴.营造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7]赵强.对构建农村中小学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双语学习,2007,(06).
[8]肖著乾,罗世瑛.刍议构建和谐体育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9]陈婕.关于和谐体育教育的尝试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0,(02).
[10]吴森.构建和谐体育课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