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条件下3种干旱荒漠植物的种子休眠释放和土壤种子库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种子休眠的自然释放及其作用因素的研究,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种群适应机制的重要途径。以内蒙古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的3种主要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在野外埋藏18个月期间和4个埋深条件下的休眠释放特性和土壤种子库。3种植物种子在野外埋藏时(采收后5℃冷藏6个月)的休眠率分别为98%、95%和3%。结果显示,埋藏过程中,3种植物种子的休眠释放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对牛枝子而言,置于地表(0cm)的种子比埋藏于土中的种子的休眠释放快,埋藏期末,埋深0、2、5和10cm的种子的休眠率分别为64%、87%、86%和82%。唐古特白刺种子埋藏6个月后,各埋深的休眠已完全释放,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而加快。骆驼蒿种子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休眠循环特性,休眠率各年度最高点出现在10月份,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呈减慢趋势。埋藏期末不同埋深条件下,牛枝子、唐古特白刺和骆驼蒿种子的平均田间萌发率分别为11%、12%和8%;平均室内萌发率分别为3%、74%和42%;而平均死种子率分别为3%、15%和10%。根据Thompson和Grime(1979)的土壤种子库分类体系,供试的3种植物都属于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
其他文献
期刊
自2011年微信面世以来,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微信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充斥着谣言、色情、暴恐、诈骗等不良信息。近年来由微信引发的大学生安全事件逐渐增多
人们在长期的口头语言交际过程中,创造和发明了许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成为广为流传的流行口语,就是俗语。范畴化、意象图式、隐喻等理论是认知语言学
<正>一、"类型"的生成:从科学本体到影像本体自台湾人类学家胡台丽拍摄《神祖之灵归来——排湾族的五年祭》(1984年)之后,台湾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渐成声势。近年来,随着原住民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评估该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方法:应用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和方法,对40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并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存在了数十年 ,但近年来的发展却步履艰难、困难重重。文章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来分析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 ,把引入竞争机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11-2015年扬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扬州市的生态系统开发运行处于不太健康的状态。尽管全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渐下降的态势,
<正> 古代美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墨西哥和中美洲是美洲古文明的重要摇篮。而玛雅文明又是这里出类拔萃的代表。古代的玛雅人分布在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塔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道路面积逐年增长,硬质化率居高不下,导致城市道路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普遍存在排洪不畅、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相比于其他城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