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3年民政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实施以来,甘肃省各社会工作机构,公益都积极参与到“三区”农村社工计划的服务中,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甘肃省Z县“三区”社工人才项目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西北地区“三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三区;农村困境
一、导言
民政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是在“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专业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根据有关要求,从今年到2020年期间,民政部将每年为“三区”选派1000名、培养500名社工专业人才。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在与Z县相关部门的官员、农村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其他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以及一线社工、农村社区居民、敬老院的长者、院舍孤儿等的接触和交流中,发现基层对于社会工作的接纳和认识远不如城市,那么在这个整体对社工认知较低偏远民族地区的社工服务项目究竟怎么去实现社工服务项目的实际效用?随着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三区”社工人才项目的逐步推进是否也将会影响未来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高质量的发展呢?
二、存在的困境探讨
甘肃省民政厅计划每年选派70名社会工作者赴甘肃省13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为当地培养3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区”社工项目开展了已近两年的时间,通过总结甘肃省Z县“三区”社工服务的实践,反思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评估走访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三区”项目发展的困境,作为以“三区”社工项目为契机带动当地社工发展的甘肃落后民族地区,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完善和深化社工项目及社会工作服务,尤其是目前的整个内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社会工作人才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高,基层群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社会工作支持力度上的不足等现实情况,也一定程度为内地社工服务发展增加了多重阻碍。通过总结甘肃省Z县“三区”社工项目的服务经验,探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三区”地域环境普遍较差
“三区”社工项目旨在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由于现行服务地区基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县郊,文化、地域的发展差异导致当地整体环境相对较差,社工首先在选择服务地点上就存在困境,而且能够满足社工开展专业服务的场所和服务设施也处于匮乏状态。而且,由于各方面环境较差,来这里能够长期坚持服务的专业社工少之又少。在项目实施的持续性上难以为继。
(二)“三区”对社工整体认知度较低
社会工作做为在甘肃城市里都比较新鲜的事物,在边远民族地区就更是陌生。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政府对于社工事业的支持也有目共睹,而对于这些落后的边远地区,群众对于社工的认知程度基本上是零。首先主要表现在当地政府,主要是受援单位领导对于社工的怀疑状态。在接待和驻点的资金以及工作支持上依旧推托。其次,作为受援基层院舍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对于社工的身份,更是认定为志愿者或者是来盖院章的实习生。因此在后续的专业服务中,做个案或小组时,更是采取不支持、不抵触的态度。最后,从上到下的不支持,不肯定,对于社工开展专业的服务,在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信任关系时,都是不利的。
(三)专业社工督导匮乏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生,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督导人员,也没有建立与项目相对应的完善督导体系。即使有督导,对于实际的基层工作也不是完全了解。督导在社工的服务指导和服务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技术、资金支持方面的压力,而且性格不一的案主有时也会给社工带来一定的服务压力。这时候,督导就要及时给予社工心理上必要的压力疏导和技术支持。但是督导的缺少不能及时的解决每个项目点不同的问题。而且对与项目整体的要求和适应当地风俗民情方面,督导的定点,定向,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作为专项的项目要求,社工服务方案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又是一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的形式来指导社工的工作,似乎后续效果不能长久,在社工服务讲求的时效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四)“三区”社工对于民族习俗认知不足
由于“三区”项目所在的地域的特殊性,需要三区社工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现状和民俗人情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将会影响到项目社工服务的有序开展,对于服务对象才能够体现出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后续的服务信任关系才能建立。而当前项目派驻的社工基本都是汉族人,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总会有服务对象在活动中途离场,以及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估中,服务对象对于社工更多的误会和不配合。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来讲,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也是个别化、尊重原则的体现,更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重要的环节。
(五)项目实施经费保障不足
根据民政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选派人员工作经费为每人每年2万元,由省民政厅负责拨付给派出社会组织单位。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选派人员的工作补助、交通差旅、保险及培训等费用,这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服务人员的生活问题,而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所需的活动经费却没得到充分保障。一是办公经费和地点的选择问题。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中,项目组的具体服务地点没有具体明确。针对这些问题,目前项目运行主要采取行政干预措施,由省民政厅直接将服务社工安排到各县市民政局,由各县市民政部安排服务社工的生活、工作以及履行对社工的管理。但由于各市县民政局缺乏了解社会工作的管理者,这就导致了一些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行。二是活动经费保障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其活动经费应由政府提供,而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只安排了项目社工工作相关的补贴,而开展专业服务的费用没有额外列支,项目社工在需要活动经费时,找不到支持对象。活动经费实际由各县市民政局解决,但这一经费来源方式并不稳定,而且各项目组的差异较大,有的领导支持或者项目组成员能积极争取,那这个项目组的活动经费就相对充足,反之,则活动经费经常处于欠缺状态。而且应对这些基层服务工作,社工的任务繁重,可能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和角色压力,因此,基本经费的不足,环境本身的缺陷也将会导致三区社工短时间内严重流失。
三、总结
从当前西北地区“三区”社工人才服务项目点的服务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出发,主要从自然人文环境、政府、当地对社工的认知度、项目督导、风俗习惯五方面出发,探讨了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困境。通过相应的探讨,“三区”项目不仅要从政府方面去提供有力的支持系统,从资金、专业人员的分派,到整体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都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解读以及有力的支持去实施。而且对于本土化的发展面前,“三区”项目作为促进“三区”本土发展的项目以外,还要兼顾社工人才的培养,“三区”社工仍旧要按照当地特殊民情来展开适当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在“三区”服务过程中若能够扎实做好本职的工作,将所习得的专业服务技术与不同服务对象相结合,真正深入到农村各类弱势群体的物质、精神生活中去,才能体现出社会工作者的与众不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将会为日后的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西北地区、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除了本土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的助推力,通过内外合力下共同推动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农历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艳.社会工作督导:有效性且必须[J].社会工作(理论版),2008,(8).
[2] 郑杭生.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1,(2).
[3] 陈忠华.从三区项目看农村社工事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社会工作,2011(2).
[4] 梁淑平.三区项目的实践困境探讨[J].老区建设,2014(10).
关键词:社会工作;三区;农村困境
一、导言
民政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是在“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专业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根据有关要求,从今年到2020年期间,民政部将每年为“三区”选派1000名、培养500名社工专业人才。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在与Z县相关部门的官员、农村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其他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以及一线社工、农村社区居民、敬老院的长者、院舍孤儿等的接触和交流中,发现基层对于社会工作的接纳和认识远不如城市,那么在这个整体对社工认知较低偏远民族地区的社工服务项目究竟怎么去实现社工服务项目的实际效用?随着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三区”社工人才项目的逐步推进是否也将会影响未来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高质量的发展呢?
二、存在的困境探讨
甘肃省民政厅计划每年选派70名社会工作者赴甘肃省13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为当地培养3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区”社工项目开展了已近两年的时间,通过总结甘肃省Z县“三区”社工服务的实践,反思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评估走访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三区”项目发展的困境,作为以“三区”社工项目为契机带动当地社工发展的甘肃落后民族地区,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完善和深化社工项目及社会工作服务,尤其是目前的整个内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社会工作人才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高,基层群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社会工作支持力度上的不足等现实情况,也一定程度为内地社工服务发展增加了多重阻碍。通过总结甘肃省Z县“三区”社工项目的服务经验,探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三区”地域环境普遍较差
“三区”社工项目旨在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及推动当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由于现行服务地区基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县郊,文化、地域的发展差异导致当地整体环境相对较差,社工首先在选择服务地点上就存在困境,而且能够满足社工开展专业服务的场所和服务设施也处于匮乏状态。而且,由于各方面环境较差,来这里能够长期坚持服务的专业社工少之又少。在项目实施的持续性上难以为继。
(二)“三区”对社工整体认知度较低
社会工作做为在甘肃城市里都比较新鲜的事物,在边远民族地区就更是陌生。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政府对于社工事业的支持也有目共睹,而对于这些落后的边远地区,群众对于社工的认知程度基本上是零。首先主要表现在当地政府,主要是受援单位领导对于社工的怀疑状态。在接待和驻点的资金以及工作支持上依旧推托。其次,作为受援基层院舍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对于社工的身份,更是认定为志愿者或者是来盖院章的实习生。因此在后续的专业服务中,做个案或小组时,更是采取不支持、不抵触的态度。最后,从上到下的不支持,不肯定,对于社工开展专业的服务,在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信任关系时,都是不利的。
(三)专业社工督导匮乏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生,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督导人员,也没有建立与项目相对应的完善督导体系。即使有督导,对于实际的基层工作也不是完全了解。督导在社工的服务指导和服务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技术、资金支持方面的压力,而且性格不一的案主有时也会给社工带来一定的服务压力。这时候,督导就要及时给予社工心理上必要的压力疏导和技术支持。但是督导的缺少不能及时的解决每个项目点不同的问题。而且对与项目整体的要求和适应当地风俗民情方面,督导的定点,定向,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作为专项的项目要求,社工服务方案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又是一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的形式来指导社工的工作,似乎后续效果不能长久,在社工服务讲求的时效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四)“三区”社工对于民族习俗认知不足
由于“三区”项目所在的地域的特殊性,需要三区社工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现状和民俗人情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将会影响到项目社工服务的有序开展,对于服务对象才能够体现出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后续的服务信任关系才能建立。而当前项目派驻的社工基本都是汉族人,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总会有服务对象在活动中途离场,以及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估中,服务对象对于社工更多的误会和不配合。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来讲,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也是个别化、尊重原则的体现,更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重要的环节。
(五)项目实施经费保障不足
根据民政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选派人员工作经费为每人每年2万元,由省民政厅负责拨付给派出社会组织单位。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选派人员的工作补助、交通差旅、保险及培训等费用,这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服务人员的生活问题,而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所需的活动经费却没得到充分保障。一是办公经费和地点的选择问题。在“三区”社工人才项目中,项目组的具体服务地点没有具体明确。针对这些问题,目前项目运行主要采取行政干预措施,由省民政厅直接将服务社工安排到各县市民政局,由各县市民政部安排服务社工的生活、工作以及履行对社工的管理。但由于各市县民政局缺乏了解社会工作的管理者,这就导致了一些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行。二是活动经费保障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其活动经费应由政府提供,而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只安排了项目社工工作相关的补贴,而开展专业服务的费用没有额外列支,项目社工在需要活动经费时,找不到支持对象。活动经费实际由各县市民政局解决,但这一经费来源方式并不稳定,而且各项目组的差异较大,有的领导支持或者项目组成员能积极争取,那这个项目组的活动经费就相对充足,反之,则活动经费经常处于欠缺状态。而且应对这些基层服务工作,社工的任务繁重,可能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和角色压力,因此,基本经费的不足,环境本身的缺陷也将会导致三区社工短时间内严重流失。
三、总结
从当前西北地区“三区”社工人才服务项目点的服务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出发,主要从自然人文环境、政府、当地对社工的认知度、项目督导、风俗习惯五方面出发,探讨了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困境。通过相应的探讨,“三区”项目不仅要从政府方面去提供有力的支持系统,从资金、专业人员的分派,到整体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都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解读以及有力的支持去实施。而且对于本土化的发展面前,“三区”项目作为促进“三区”本土发展的项目以外,还要兼顾社工人才的培养,“三区”社工仍旧要按照当地特殊民情来展开适当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在“三区”服务过程中若能够扎实做好本职的工作,将所习得的专业服务技术与不同服务对象相结合,真正深入到农村各类弱势群体的物质、精神生活中去,才能体现出社会工作者的与众不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将会为日后的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西北地区、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除了本土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的助推力,通过内外合力下共同推动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农历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艳.社会工作督导:有效性且必须[J].社会工作(理论版),2008,(8).
[2] 郑杭生.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1,(2).
[3] 陈忠华.从三区项目看农村社工事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社会工作,2011(2).
[4] 梁淑平.三区项目的实践困境探讨[J].老区建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