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手工东巴纸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l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现在真正传统的手工造纸术已基本绝迹。在玉龙雪山脚下,纳西族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手工造纸方法;东巴文化被重新认识后,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关于东巴纸,纳西族里流传着一句老话“没有东巴纸,就没有东巴经”,因为它承载着纳西族千年的文化。
  东巴纸坊是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门店,整个古城只有三家,其纸坊的纸就是严格按照东巴传统造纸方法一张一张手工制作的。
  东巴纸的原材料是丽江荛花,它生长在海拔3500—3600米左右的山地石壁隙缝里或山坡沟边,之所以用荛花作为东巴纸的原材料,是因为荛花本身是一种草药,特别之处就是防虫蛀,由此东巴纸又有一个“寿纸千年”的雅号。
  


  制作一张东巴纸需要九个步骤,备料、剥皮、蒸煮、漂洗、舂料、搅拌、塑形、除水晾晒、磨光。单是蒸煮这个步骤就需耗时三天三夜。
  荛花被采摘回来后,要把它的外层黑皮剥离,将剩下制纸用的白皮放在锅里蒸煮;蒸煮三天三夜后,将蒸煮完的半料放在洗料桶内漂洗;漂洗干净后将其放进臼桶内舂细;在不停地舂制上千次后,把舂细的荛花半料放在酥油茶桶里搅拌成浆;之后在制纸用的水槽内放好浆槽,将纸浆倒在浆槽里整理均匀,把浆槽里的纸模慢慢从抄纸槽中拿起来;同时将竹帘和纸一并取出,把竹帘扣在木板上,挤压出水分,揭下竹帘,将纸移到木板上后再用擀杖进行二次除水,等木板上的纸晒干后就是成型的东巴纸了;之后再用鹅卵石把纸的表面磨光,取下后便可书写。
  这样做出来的纸,厚度一般为1毫米,可以双面书写,因为纳西东巴书写文字用的笔是很硬的竹笔,纸张必须厚实才不会被磨破;受采集季节和蒸煮时间长短的影响,纸张还会有颜色和纹理上的差别。
  


  


  纸坊里有自己的《纳西纸书》、皮线明信片、缝线明信片、书签、印刷名片等,明信片上的水墨画则出自丽江本土著名画家杨国相之手,书签上的祝福语则由店中的老东巴现场书写。《纳西纸书》分雕版印刷的东巴经和东巴手写经两种,因为纸的产量小,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纳西纸书》的封皮是用牛皮手工缝制,并在外皮上镶上精美的银扣;装书的外盒雕刻的是神鸟修曲,内衬是丽江手工织造的彩纹布;装书盒的布袋上是纳西的手工挑花,而图案则是纳西妇女传统服饰背带上的“披星戴月”。可以说整个一本《纳西纸书》就是一套丽江的手工大全。
  东巴纸--千年的纸,千年的字,流传千年的历史。
其他文献
古村落的保护于当代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狂飙猛进的工业化时代、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准绳的时代。这个时代,古村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真谛是什么?古村落的保护应该保护什么?怎样保护?其答案恐怕冥冥之中都会受到时下社会思潮强烈的左右和影响。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景象:三五成群、袅娜多姿的傣族姑娘们身着艳丽的傣族传统服装在竹楼旁、芭蕉树下招徕游客们与她
期刊
1999年昆明世博会首创了在发展中国家圆满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纪录,首创了在世博会后把会址、场馆和配套设施整体保留并转入企业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纪录。昆明因世博会闯入世界的视野,世博集团因破解大型国际活动后场馆后续利用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世博模式而备受关注。九年来,世博集团站在时代的潮头高瞻远瞩,盘活世博、打造品牌、延伸产业、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日益成为云南旅游会展产业的航母,就此记者采访了云南
期刊
近年来,“让建筑回归本质”已经成为中外建筑师的共识。在2008年9月13日第11届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展中,中国馆主题鲜明,定位为“普通建筑”。中国建筑师“说普通话,做普通事”,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务实、最自信的一次表演。从初期匆忙应对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到理性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中国建筑师走过了设计五星级宾馆都要依样画瓢的童蒙时代,显示出成熟后特有的冷静和自信。  徐锋,云南省设计院总建筑师、教授
期刊
1996年2月3日,丽江突然发生7.0级大地震,此时距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考察日期尚不足两个月。负责震后重建规划的云南省城乡设计规划研究院,必须把保护与恢复丽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保护古城元素    任洁是参与丽江震后规划的规划师之一,她说,“在当时情况的下,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到震前水平,我们只能让专家看到我们要保护什么,让他们知道恢复重建的措施是正确的,是对保护当地建筑、环境和文化有
期刊
地处滇西的大理是一片令世人向往的土地,大理不仅有着风花雪月的自然美景,有南诏国、大理国的辉煌历史,还有散布于苍山洱海间,集白族文化与风情于一身的白族民居,它总让人们联想到高原的美丽、神奇与烂漫。      白族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凡到过大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苍山洱海之间耸立着的崇圣寺三塔、田园风光和绿树掩映中的白族民居。白族民居是大理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凝固的语言,它见证了白族人民艰辛和
期刊
历史悠久的傣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傣族最负盛名的民族传统舞蹈——孔雀舞,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象脚鼓舞,流传千年记载傣族历史“百科全书”的贝叶经……这些共同构成了傣族的民族“名片”,它们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走进泼水节幸福水中来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 是傣族的新年。它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
期刊
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街区、传统古村落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这是丽江古城享誉海内外的成功所在。自1986年被确立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丽江模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结合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情况,笔者走访了丽江古城保护问题的专家,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良文先
期刊
据云南峨山彝文古籍《洪水泛滥》记载,彝族共祖阿普笃慕生有六个儿子,后经六祖分支,逐渐形成武、乍、糯、恒、布、默六大古代彝族部落,繁衍成今天生活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各地的彝族,而峨山塔甸彝族为武、乍的后裔。在元朝文献中首次提到塔甸:“元宪宗六年(1256年),设嶍峨千户,辖怕念、俄爽、塔甸、洒冲甸四个百户所”。  “塔甸”是彝语的音译,意为“长满松树的坝子”,位于今云南峨山县西北部的高寒山区。塔甸
期刊
“没听过纳西古乐就不算到过丽江”。“乐器老,音乐老,人员老”的纳西乐队会用活化石般的音符引领你进入古人的艺术世界,让你领略音乐的世外桃源的圣景。这与一位神秘的策动者——宣科相关,他曾不无自豪地说:“没有我宣科,就没有今天的纳西古乐”。  谈到音乐,宣科显得神采奕奕,他说:“做喜欢的东西(音乐)会让我精神百倍。”明年是宣科的八十大寿,云南省政协等相关组织将为他庆祝三天,届时宣科还会指挥乐队演奏贝多芬
期刊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剑川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以风景名胜石宝山、石钟山石窟与木雕艺术著称于世。1996年文化部将剑川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        墨斗山的传说    剑川坝子四面环山,群山环绕的中心地带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山顶还有一座古塔。在青翠农田的映衬之下,显得特别突兀。远远望去,整个山形像一个平放在盆中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