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卿词的绘画美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诗画一律”的观念古已有之。温庭筠工于词且精通绘画,他将绘画才能与审美观照融入词的创作之中,注重线条的运用,表现出趋长趋细的审美情趣。词中大量使用颜色词,设色之技艺与工笔画之统染、烘染、分染高度接近。构图上,又以“透视法”经营位置。展现出飞卿词“词中有画”的艺术风采。
   关键词:诗画一律 温庭筠 飞卿词 词中有画 工笔画
   温庭筠,字飞卿,是词体初兴之时的代表词人,一直以来都是词学研究热点之一。学界对温庭筠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词有无寄托、比较研究、艺术风格研究、意象研究四个方面。如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屈原的《离骚》通篇抒写了他的忠爱情志,他整个的生命和生活证实了这一点。温庭筠呢?不能。”[1]指出其词应为客观之作,不似有寄托,乔力《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从意象的同中有异中指出了温、韦二人在词坛上“双流分峙”[2]。但温词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未见专文探讨,即其词的绘画美。
   温庭筠本身是位画家,这一点一直鲜有人注意。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记载:“吴兴沈徵,乃温庭筠诸甥也,尝言其舅善杂画,每理发则思来,辄罢栉而缀文也。”[3]913历代词评家也常以图画之美比拟温词之美,如汤显祖评《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芳草’句,皆诗中画。”[3]42汤显祖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碧纱如烟隔窗语’得画家三昧,此更觉微远。”[3]28丁寿田评《更漏子·背江楼》:“全词从头到尾,写舟中实景,条理井然,景色如画。”[3]67不止如此,飞卿有些词作甚至达到词画互证的程度,其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所展现的背面美人图,便正好与周昉《背面欠伸内人图》相吻合照应。[4]
   可见,温庭筠将绘画才能融入词的创作之中,以画面感提升词作的美感,形成了“词中有画”的审美特点。本文即试图从线条、色彩、构图三个方面对飞卿词的绘画美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飞卿词的画面具有线条美
   线条是画幅的主导因素,在绘画中具有很重要的美学意义。它不仅是勾勒物体轮廓、表现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更是艺术家主观情意外化的重要媒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便说:“夫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5],明确指出了线条与画家内心情感运动异质同构的关系,由此线条具有了独立的美学意义。而绘画与书法创造出来的线条美,对于有着绘画功底和画作鉴赏力的词人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观察自然时,也善于发现万物的线条美,并在词作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线条意识,温庭筠就是这样一位词人。
   温飞卿笔下的线条是丰富多彩的。他用曲线条描绘帘、屏、月、山、眉、腸等物体。如“谢娘无限心曲”[3]71、“罗幕翠帘初卷”[3]83、“晓屏山断续”[3]71等,用直线条对脸、粉、柳、烟、草、桥等事物进行书写,如“鬓轻双脸长”[3]34、“鹊桥横”[3]64、“草初齐”[3]76等,使词作具有极强的线条感。试看词作《菩萨蛮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3]46
   这是一幅美人春夜独眠图。皓月当空的午夜,万物陷入寂静,美人在卧室追思往事,一夜未眠,寂寞凄凉之感得到了充分展现。其中“深处麝烟长”一句便是用“长”来形容烟雾,温庭筠将一刹那时间和空间上的形状记录下来,将“长烟”摄入他的画面,以至“烟”成了一条直线,并与下句“卧时留薄妆”[3]46构成⊥形,用高度简化的构图唤起了异常鲜明的形象。这与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是一个道理。叶嘉莹先生便将“深处麝烟长”中的“长”与“大漠孤烟直”中的“直”,以及“墟里上孤烟”的“上”字进行对比,她认为这几个字的用法极为相似,皆是状静定之空气中之烟气,认为飞卿词与摩诘诗皆极绘画式之客观艺术之妙。这种“静态化”的趋势,与画家作画时摄入画面的“一瞬”惊人相似,烟雾未以缭绕状之而用线条表现,展现出词与画某种程度上的“艺术换位”[6]。
   不仅如此,为了展现唐代妇女绮丽娇慵的情态以及迎合词体纤细幽妙的美感,飞卿词还偏好以细线条表现物象,展现出“趋细趋长”[7]的审美趣味,与唐代工笔画如出一辙。在他笔下,眉是“细眉”,“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3]3(《菩萨蛮其一》)“人似玉,柳如眉”[3]83(《定西番其三》);波纹是细纹,“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3]23(《菩萨蛮其四》);雨是细雨“柳丝长,春雨细”[3]36(《更漏子其一》)“细雨晓莺春晚”[3]83(《定西番其三》)“细雨双燕”[3]141(《蕃女怨其一》);浪是细浪,“凭栏干,窥细浪”[3]73(《酒泉子其一》);额黄也以“细”状之,“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3]102(《南歌子其四》)。同时,对丝、缕、线等这种能表现物体纤柔感、阴柔美的词语,飞卿也有着异乎导常的喜爱,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3]12(《菩萨蛮其二》)“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3]30(《菩萨蛮其六》)“凤皇相对盘金缕。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3]34(《菩萨蛮其七》)“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3]41(《菩萨蛮其十》)“万枝香袅红丝拂”[3]48(《菩萨蛮其十三》)“藕丝秋色染”[3]73(《归国遥其二》)“裙上金缕凤”[3]78(《酒泉子其三》)“金缕旧”[3]80(《酒泉子其四》)“双鬓翠霞金缕”[3]84(《定西番其二》)“须知春色柳丝黄”[3]88(《杨柳枝其二》)“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3]89(《杨柳枝其三》)“金缕毵毵碧瓦沟”[3]90(《杨柳枝其四》)“肠向柳丝断”[3]133(《河传其一》)。他将一切可视的的事物细化,以细雨细柳细浪细纹细眉,写尽了物与人的娇弱无力,道尽了无穷相思怨尤。    二.飞卿词的画面具有色彩美
   绘画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最大程度地刺激我们的感官,在我们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只有黑、红、白三色,春秋战国时期增加到五种,经过代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到了唐代,画家们已经能很熟练地对各种色料混合使用,比如蓝靛调和朱红而为紫色,石青调和白垩而成天蓝,颜料种类十分丰富,不只如此,他们还注意到色彩的配合与调和,很好地掌握了色彩度的层次变化和冷暖相生的规律,采用晕染、提染、烘染、分染、统染、罩染等技法,使画面的色调变化丰富,呈现出浓艳富丽的效果。
   而飞卿将画家作画时对色彩的调和运用于词的写作中,使词作呈现出富艳精工的艺术特点。浦江清在《词的讲解》中评价他:“飞卿词大开色相之门,后《牡丹亭》曲、《红楼梦》小说皆承之,推为词曲之鼻祖宜也。”[3]23李冰若在《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中也说:“其词艳丽处,正是晚唐诗风,故但觉镂金错彩,炫人眼目,而乏深情远韵。”[3]139据粗略统计,在温庭筠69首词作中,颜色词出现了93次,其中金色23次,绿色31次,红色16次,黄色6次,青色及青黛色次,白色4次,粉色3次,银色2次,可见飞卿词用色之繁。不仅如此,细检飞卿词,我们会发现温庭筠十分善于在词作中设置色彩,如画家作画一般,通过同类色的使用,冷暖色的对比,背景色的烘托,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画面,其设色手段堪与绘画之工艺媲美。若以唐代工笔画作为参照,温词设色之技艺可略从以下三方面论之。
   (一)统染
   统染是工笔画的主要染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画面进行加重或者提亮,最大化地强调明暗对比关系,使整体的画面更为醒目。飞卿词也强调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他往往在前后句,甚至一句之中进行冷暖两色的对照。张以仁在《花间论集》中就曾评价《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一词:“衣藕白之衫,戴金箔之胜,鬓插红花,头簪玉钗,其色彩莫不两两对比。”[3]19其它词作,如《菩萨蛮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3]23;《菩萨蛮其十》“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3]41;《菩萨蛮其八》“翠钿金压脸”[3]36;《酒泉子其三》“金鸭小屏山碧”[3]78等词句中的“金”和“绿”。《女冠子其一》:“宿翠残红窈窕”[3]12;《荷叶杯其一》:“绿茎红艳两相乱[3]144”等句中的“红”与“绿”也皆为冷暖色彩的对照,这种色彩的对比,极大程度地加重了颜色的可感性,予人以强烈的色调刺激,达到了文字的特殊妙用,呈现出色彩对比之美。
   (二)烘染
   烘染是渲染底色以衬托物体的一种设色手段。这种手法,在飞卿词中亦多见之。如《菩萨蛮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两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3]23这是一幅美女游园图,以春园池之美起笔,通篇用顏色字表意。其中“水纹细起春池碧”“烟草粘飞蝶”二句便近于烘染之技艺,鷄鶒以“金”状之,“红”则指海棠之花。“琐”为“青琐”这些都为局部物体的点染,而底色则是“水纹细起春池碧”“烟草粘飞絮”中渲染的“绿”。因而词展现出了这样的画面:“在一片新绿间,红花开放,翠鸟扇动着彩翼,草上翩跹着蝴蝶,使此一片阳和春景,色彩鲜明且兼生动活泼。
   (三)分染
   分染是工笔画中除“晕染”外,使用得最多的染色技巧,即在染色的过程,将用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色彩由浓到淡,形成一种参差之美。飞卿词在设色中亦体现出一种渐变的效果。他喜欢在词中使用同一种颜色,如《菩萨蛮其四》一词中的“翠”“碧”“青”,《菩萨蛮其五》:“绿杨陌上多离别”[3]27“玉钩褰翠幕”[3]27中的“绿”与“翠”,《女冠子其一》:“宿翠残红窈窕”[3]112“轻纱卷碧烟”[3]112中的“翠”和“碧”,《归国遥其二》“小凤战篦金飐艳”[3]73“粉心黄蕊花靥”[3]73中的“金”和“黄”等皆为同一色彩,同一色调加以变化后反复用于敷写景物,实即强调了物象的可感性,使之错落有致,有虚有实。
   温词用色丰富,设色精致,其词如画便不足为奇。
   三.飞卿词的画面具有构图美
   构图即“经营位置”,又称布局,是指在绘画过程中艺术者根据感情的需要,按照一定审美原则对物象加以调度,使之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宋代画家李成便说过:“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8]构图对绘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温庭筠擅于将绘画的构图技巧运用到词作之中,作词时注重远近、点面结合,用“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经营位置,使众多独立物象在整体构图中有机排列组合,取得画面浑融的效果。首先看“散点透视”的运用。如词作《菩萨蛮其二》:“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云,玉钗头上风。”[3]12此词一开头描写室内景物,写帘,写枕头,写绣被,推出了一个近景镜头:“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颇黎枕上,怀念着心上人,香炉上焚着香,鸳鸯的锦被也沾染着香味”,紧接着切换视角,描绘江上早晨景物:“团团轻烟中,柳枝摆动,大雁从留着残月的夜空中飞过。”最后又写女子的服饰和体态:“穿着淡黄色罗衣的女子,簪着玉钗,戴着人胜,首饰随风颤动,体态婀娜有致。”篇中罗列了从不同视角展开的三个场景,但又拼接在一幅完整的画面,毫无零乱琐碎之感,深闺遥怨之感又于藕断丝连的不同场景中轻轻逗出。正如俞平伯《读词偶得》中所说:“飞卿之词,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3]16《更漏子其四》、《菩萨蛮其六》、《菩萨蛮其五》等词作皆有此特点。
   飞卿词除“散点透视”外,也时有“焦点透视”的运用。张以仁《花间论词·温飞卿旧说商榷》就曾评其《菩萨蛮·翠翘金缕双溪鶒》一词:“从物象之联想,到景之展布,采用递进之法,层次分明。便如乘车游览,车行景变,应接不暇,而又连续不断。然词中女主角实未尝移动,正所谓‘平春远绿窗中起’也。由下片‘青锁对芳菲’句可知……此女身坐窗前,而纵目驰骋,画面因而逐一展开,由近而远,由内而外,而神思飞越……”[3]26    又如词作《河传其二》:“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娥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3]137此词以湖上的迷离烟景为背景,抒发思妇忆人的惆怅之情。上片写她极目远脁,但因烟濛濛,只有花桥隐约可见,为此思妇愁眉不展,郁结难抒,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望客舟归来。下片由潮声及人,开始叙写思妇的幽怨,客舟远去,春意阑珊,自己的青春也如春天一样慢慢逝去,而恼人的黄莺却不停地鸣叫,令人愁肠欲断。空有长堤重柳,依依拂水,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词中描绘了多种景物,但只拈出“闲望”二字便可收拢全篇,不论是雨丝、烟浦、花桥,还是归棹,莺语、溪流、柳枝,皆为“望中景色”。从整体看来,主人公是整幅画面的焦点,只以“闲望”二字为一篇之主,画面随着主人公的视线逐一展开,写来层次分明,情致极为缠绵。其它如《菩萨蛮其十》《河渎神其一》《梦江南其二》等词作亦是如此。而正是由于飞卿词与绘画技法中的构图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融通,才会读之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需要提及的是“词人的图画”有着比“物质的图画”更为高超的地方,画家作画只能暗示动态,而词人的语言却可以直接描写动作,如《菩萨蛮其十一》:“无言匀睡脸”[3]44“物质的图画是无声画, 而“词人的图画” 则是有声的,如《更漏子其五》:“一声村落鸡”[3]66,除此之外还能“让我们历览从头到尾的一序列画面,而画家根据诗人去作画,只能画出其中最后的一个画面。”[9]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写照。作为红香翠软、颓废享乐晚唐五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飞卿词与唐代绘画在用线、设色、构图上都存在异质同构的关系,温庭筠以其深厚的填词素养和绘画功底,将绘画艺术融入词的创作之中,以词的形式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这是“诗画一律”艺术效应之生动展现,亦是温庭筠词体创作审美追求的圆满达成。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2.
   [2]乔力.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1991(2):275—282.
   [3]杨景龙.花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4]罗文中.绮罗人物画与花间词[J].零陵师专学报,1989(2):46-51.
   [5]陈华昌.唐代诗与画相关性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20-121.
   [6]饒宗颐.师道师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368.
   [7]司真真.论《花间集》中的线条美[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50-56.
   [8]李成.李成山水决[O].明王氏书画苑本.国家图书馆珍藏.
   [9]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6.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在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与影响下,班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构建班主任与学
内容摘要: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在国家发展格局的作用愈加重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我国母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的基础学科。因此,加大师范生教育实习力度,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极其重要。但是,当前的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师范生备课、上课以及基本功与基础知识薄弱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应当通过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强师范生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等策略,增强语文教育
经济的发展和各企业管理的日益完善,使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逐渐突显了出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为确保企业的经济能够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企
在以往薄弱高中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学方法简单,无法真正提升薄弱高中德育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德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
现如今,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借助大数据可以在一定的教学资源中获取相应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现代的教学效率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被广泛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农业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在最近几年以来受到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影响,得到很大的进步.但社
内容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应承担人文课程健全学生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责任。课程应注意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注重规则的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
受新冠病毒肆虐全国的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均推迟开学时间选择让学生们留在家中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基本的日常学习工作.处在长期居家学习,生活,脱离校方日常管理的背景下
小学阶段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启蒙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作为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也随之推进.而房地产项目开发则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更为科学的开展房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