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动容的“太宰鲁迅”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惜别》的创作背景
  《惜别》的作者太宰治是日本战后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重要作家,是日本青春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太宰治的作品创造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前期的作品多表现为颓废叛逆,中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再生的精神,后期的作品在充分表达出了毁灭意识与永不妥协的思想,《惜别》正是其创作中期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于当时战争大环境下文人应有态度的理解。
  1944年,35岁的太宰治受日本内阁情报局与文学报国会将《大东亚五大宣言》予以小说化的委托开始着手创作,并赴仙台探询鲁迅留日学医时的事迹,于短短两个月内,创作了这部15万字的传记小说《惜别》。日本文学批评家奥野健男在新潮文库版《惜别》中也说:我认为热爱普希金、契诃夫的太宰对鲁迅这位中国先驱性文学家、隐含着知识分子的孤独和自我意识的含羞文学家抱有特别的亲近感。“也许正是由着这份“亲近感”,太宰治创作了《惜别》。
  二、“御用文学”与“太宰鲁迅”
  这部太宰治以“像少年一样鼓起勇气”,“不卑视中国人,也不进行浅薄的煽动,用所谓洁白的、独立亲睦的态度对年轻的周树人进行正确的、善意的描写”为初心所创作的《惜别》,在日本学界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我认为《惜别》这部创作于在日本战败投降之前却发表在日本投降之后的作品《惜别》固然存在着过于掺杂太宰治的个人主观意向等问题,但绝不是只为了政治意图为创作的“御用文学”“国策小说”。在当时中日战争的特殊时期,《惜别》不仅细腻生动描绘了作为中国作家鲁迅的状态变化、也可以从中看出日本作家太宰治本人的复杂心境,包含着文化观念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多重纠葛,是一部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优秀作品。
  奥野健男在评价太宰治时说,“无论是喜欢太宰治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笔者在《惜别》中正是感受到了这种生动,在《惜别》中鲁迅不是作为口诛笔伐的作家鲁迅而是作为留日学生周树人这一灵魂的存在是那么的令人动容。
  三、《惜别》与《出埃及记》
  《惜别》中太宰治花了很长的篇幅描写了大雪夜鲁迅从教会归来拜访“我”的情节,这也是笔者在《惜别》一书中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然而这个情节却是完全虚构的,除《惜别》以外的任何地方也无法找到雪夜的这一情节。为什么太宰治要虚构出这样一个发生在大雪夜的故事?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
  大雪夜的情节主要是写鲁迅在听了矢岛君提到关于基督教与基督教徒的话后去美以教会“治病”,恰好听到圣经旧约的《出埃及记》中的几处,讲述了摩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终于把他的同胞从努力的境遇中解脱出来的故事,这一情节可以说是书中鲁迅在思想上经历的第一次重大转折,鲁迅从《出埃及记》的故事中联想到当时中国愚昧无知的民众,感到痛心疾首,第一次产生了弃医从文的念头。
  我在《惜别》中最喜欢大雪夜这一部分的原因是鲁迅和摩西的确有着相似之处:摩西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奴隶们逃离埃及,他的这种反抗和复仇的思想与鲁迅的思想是相似的,鲁迅所创作的目的不也正是为了实现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对民众的“唤醒”与“救赎”吗?小说中从这个雪夜开始,鲁迅萌生了学医不能拯救思想上“生病”的中国民众的观念,这样的理由虽然虚构,但却是让人愿意去相信并且能够令人产生共鸣的,我仿佛可以体会到在那一个大雪夜鲁迅内心的极大震动,不得不说,这段情节对小说中塑造一个丰满的鲁迅形象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惜别》与《藤野先生》
  《惜别》的内容是根据鲁迅赴日学医的经历而改编的,为了全面了解鲁迅,太宰治阅读了大量鲁迅的作品,而毫无疑问鲁迅的《藤野先生》是太宰治创作《惜别》的主要参考,从小说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藤野先生》的影子。
  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藤野先生》和《惜别》中都提到的“幻灯事件”,这是鲁迅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竹内好批《惜别》情节不符实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惜别》中“幻灯事件”对鲁迅的影响却似乎没有那么重大:“第二年的春天,的确发生了所谓的’幻灯事件’,但我认为那并不是周先生的转折点,那件事只是他注意到体内血液变化的契机。他绝不是由于看了那个幻灯片才马上立志于搞文艺的。一言以蔽之,那是因为他很久之前就喜欢搞文艺。”
  可以看出太宰治明显是在有意弱化“幻灯事件”对鲁迅的影响,故而竹内好在1956年发表的《花鸟风月》中批太宰治对幻灯事件的理解不足,对鲁迅所受的“屈辱感共鸣”不足。在我看来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宰治与当时的鲁迅有着强烈的共鸣,才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主观意向代入进笔下鲁迅的心境之中。《惜别》“幻灯事件”中所展现的鲁迅的态度或许不是当时真正的鲁迅,但一定包含着太宰治内心的真实想法。
  五、《惜别》的创作意图
  太宰治在《<惜别>之意图》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概括为“让现代中国之年轻知识人阅读,使其产生’日本也有我们的理解者’之感怀,在日本与支那之和平方面发挥百发子弹以上之效果。”的政治目的,但通过本文的种种分析可以看出出太宰治创作《惜别》之意图,应该不仅仅包含着政治意图,他在创作《惜别》应当是饱含着太宰治本人在当时的诸多纠结与挣扎,他需要借助鲁迅这一他又敬佩又好奇的中国作家宣泄自己的迷茫和悲愤,所以,他创造出了一个如此矛盾又如此令人动容的“太宰鲁迅”。
  高尔基对太宰治笔下的人物有着这样的评价:“太宰治的作品分为二个人格,一方面有带着自身经历主人公的挣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着血的事实。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当作上帝的作家,更有一絲人情,更能打动读者。”太宰治从来不是一个把自己当做上帝的作者,《惜别》也是如此,太宰治在周树人这个角色上身上倾注的是真实的鲁迅,也是真实的自己。
其他文献
一、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无疑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需建立在学生正确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一次次形式要不一样,每一次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其中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它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因此,让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应有“足够”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要求教师输出的信息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要求教学目标应有较高的达成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现在我仅从学生学习心智、教师教学行为角度,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强化学习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习得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乏
期刊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如果孩子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所学知识,反之,则学之亦难矣。这便是好奇心和兴趣的作用,这是小学生所共有的特点。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任何东西总是存在着想去了解,想去模仿,想去触摸,想去尝试,想去推敲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和知识总是存在着强烈的好奇感,也正是由于这种力量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游。  每一個孩子都
期刊
一、什么是学习困难  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把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据统计,世界上有2.8亿多的学龄儿童有学习困难问题。在我国,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  一般来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书写障碍。缺乏主动书写,握持笔困难
期刊
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了,所以我们小学阶段也开了英语这门课,那么小学生英语启蒙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身上,怎么样上好英语课、怎么把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谈不上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下面就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要搞清楚我们面对的对象,他们都是一群天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大增,“汉语热”席卷全球。对汉语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重视。但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的成效也成为其汉语学习的阻力。就目前汉字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从教学方面来说,许多汉字还只是附着在基础课或者综合课中随文识字,类似于国内小学生学习汉字,并没有真正的设立汉字独立教学课程。更多的汉字还得靠留学生课下独自完成。即便是一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和谐教育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打造生命化课堂,不断激发教师的活力和潜能,实现和谐课改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被人们誉为思维的体操,是人类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而小学数学又是数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最基础的知识学科。因此,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提高数学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此问题谈些
期刊
一、核心区的界定  研究认为:核心是指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具体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及骨骼及呼吸系统,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底部是盆底肌群作为“缸底”,顶部是横膈肌作为盖板,前后部分别由腹部、背部及臀髋部肌群围成“缸”壁,如此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封闭的“汽缸”,当躯体发力瞬间,核心肌群共同收缩,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稳固的“钢体”,为肢体的发力提供稳固
期刊
从2010年10月份调入一中,随着课改的号角,我就踏上了征程,先后去过泽州、平顺、尖草坪观摩课堂教学,看着生机勃勃、展示思想碰撞美的课堂,我喜欢上了这样的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改变一下生活状况,那我们的教育有点肤浅,我们的课堂也有点功利。如果把学生看着一个有灵魂、会思考的人,把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融
期刊